南北湖
“觀山觀水觀日,品茗品橘品筍。”這是多次游覽海鹽南北湖風景區后得出的評價。
南北湖湖臨東海之濱,地處滬杭之中,面積1800市畝,比杭州西湖玲瓏,比揚州瘦西湖逸秀。湖上有堤,堤上有橋,橋旁有亭。東曰“明星”,是為紀念1932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名演員胡蝶等來此拍攝電影《鹽潮》而建。西曰“小宛”,是明代末年秦淮名妓董小宛隨冒辟疆來此避難葬花的遺址。湖上碧波粼粼,白鷺飛舞,湖周是成片的橘林和桃園。春日桃紅柳綠,秋季碩果累累,加上白墻黑瓦的民居點綴其中,組成了一幅幅樸素、典雅的農村風光圖畫。此外,湖周還有“垂虹落雁”“荊陵初曉”“西澗草堂”等風景點,各有特色,都足使游人流連忘返。
過堤西行,名“思顧嶺”,是唐代海鹽詩人顧況經常駐足的地方。這里,左側是山、右側是湖,景色為之一變。繼續西行,則兩側山峰夾峙,路旁一小溪,流水淙淙;小鳥時鳴,峰回路轉,引人入勝。順小徑逐漸登高,約半里,一座古城堡在面前高高矗立,此談仙嶺石城也。
石城占地不多,但因位于崇山峻嶺之中,又用巨石砌筑,顯得特別雄偉險峻,故有“江南八達嶺”之稱。上得城來,有箭樓一座,舉目四望,東屬海鹽縣,南北湖歷歷在目;西接海寧市,黃灣鄉一片平疇。談仙嶺正處在寧、鹽兩邑交界,故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抗倭勁旅戚家軍曾在此駐防。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在此再筑石城,故至今在城內立有抗倭英雄、海寧衛指揮徐行健石雕像。
穿過一片竹林和茶園,在竹海盡頭,千年古剎云岫庵,露出紅墻一角。庵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有雪竇泉、古銀杏、藏經閣、鳥還亭、古戲臺、大鐵鼎、仙鶴池、小成就塔等“云岫八景”。其中雪竇泉為優質礦泉水,烹茗最佳,故云岫庵素有“海上名山”和“夜普陀”之稱。再往南是鷹窠頂,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清晨,在此能看到“日月并升”的天文奇景。然后下山,即是黃沙塢橘村,這里三面環山,南面向海,故秋暖夏涼,小氣候特佳,栽培柑橘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所產本山橘,皮色金黃、甜中帶鮮,產量占杭嘉湖地區80%。
沿山脊線往北是北木山,滿山桂花,花卉四時不斷,苗木郁郁蔥蔥,附近還有金牛洞和茶磨山摩崖石刻等名勝古跡。綜觀南北湖風景區的特色:山有層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集雄健與雅秀于一處,故歷來為南宋水墨山水的范本,文人畫家描繪歌詠之寶地,比之杭州西湖,毫不遜色。西湖是濃妝,南北湖是淡妝,是西湖的姐妹行。因此,不看南北湖,就不得西湖淡妝之妙。勸君一游南北湖!
1991年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