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打嘴炮

接下來的幾天,很熱鬧。

第二天,中青報關于蘇亦的報道,就出來了。

速度很快。

標題還很好玩——《一心為四化做貢獻的少年天才》,繼續硬鋼文匯報,對方越是質疑蘇亦是“偽天才”,中青報就繼續抓住“天才”不放。

內容主要是圍繞著蘇亦前段時間在京城各大高校以及單位的報告會來報道。

文章也不算長,大致意思就是蘇亦的學術報告會好評如潮,大受歡迎,還沒有去做報告的單位紛紛相邀。

潛臺詞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是蘇亦真的是一個水貨,怎么會這么受歡迎。

同樣是在這一天,蘇亦接到老爸蘇哲的電報。

“吾兒如晤:頃聞報章構陷,殊為駭異。倘有所需,父即束裝北上,勿憂!”

好家伙,看到這封電報。

蘇亦也感慨,蘇哲同志為了省錢,也開始拽文了,估計為了寫這封電報,沒少翻辭海,也從側面說明《文匯報》的影響確實大。

接下來的幾天,蘇亦陸續收到一些電報。

有陳文驊,以及廣東博物館的師兄楊式霆,都對文匯報的事情表示關心,甚至,師兄楊式霆還去找了華農梁嘉勉以及中大梁釗濤兩位先生,在電報中提及諸位先生都在關注著此事,如有需要立即電聯。

此外,遠在川大的嚴聞名先生也發回電報關心此事。

蘇亦一一回電,不讓大家憂心。

隔一天,文匯報的質疑,又來了。

報道標題——《學術誠信不容“皇帝新衣”》

內容大致如下:

奉勸北大不要傷仲永,有關報刊不要助紂為虐,不要弄成《皇帝的新衣》一樣的鬧劇。還說,要是沒有人站出來戳破這個謊言,他鄭忠愿意成為那個說實話的小孩,去拯救墜入深淵的少年。

兩家報紙,在打嘴仗。

然后,第三家報紙也加入戰斗了。

是《光明日報》。

安之敏署名寫了一篇《學術基因代代傳》的文章。

文章還涉及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相關問題。

其中,還重點談及北大蘇亦同學研究稻作起源的重要性。

安之敏大致梳理一下過去稻作研究的歷史背景。

比如,1928年日本學者曾撰文稱中國的水稻來自印度,又稱在中國栽培了數千年的粳稻為“日本型”。

然后,1953年,洛陽燒溝漢墓出土稻谷。當時日本考古學考察團訪華,考古所將這些漢墓出土稻谷20粒贈予他們,后經檢測,日方認為洛陽燒溝漢墓出土的稻谷屬于印度型。

按照整個分法,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稻谷也只有印度型和日本型,并沒有中國原產的稻谷。

恰好,1955年的時候,考古所在湖北屈家嶺、石家河以及武昌洪山等三處,發掘新石器時代紅燒土中有很多的稻谷殼。

然后又根據其他出土物判斷它們屬于新石器時代末期,距今約4000年。

因此,關于中國稻作起源的研究迫在眉睫。

根據丁穎教授的考察,他以為這些出土的稻谷殼屬于粳稻品種,還指出,洛陽燒溝漢墓的稻谷也屬于粳稻品種。

一下子就推翻日本學者的觀點。

證明了,粳稻發生在日本的見解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新石器時代的日本尚未開始稻作栽培。

因為按照部分日本學者的觀點,日本稻是在公元前1-2世紀才傳入中國的,嚴重不符合歷史事實。

在這種情況之下,1956年,丁穎教授提出稻作起源“華南說”,22年之后,同樣來自廣東的少年參與研究稻作起源,這是學脈傳承。

其中,還提及浮選法,大夸特夸蘇亦在國內首次運用浮選法具有重大意義。

因為浮選法最終也是利用碳十四測年技術,最后,呼吁更多具有自然學科背景的人加入考古研究的領域。

然后,還提及過去那些年跟西方學界隔絕,造成英文人才短缺,國內擁有蘇亦這種擅長英文的少年,是學界之幸,還呼吁外語人才能夠加速翻譯一些重要的外文期刊。

這算是回應,鄭忠質疑蘇亦外語水平的問題。

第二天,又發布陳鐵煤碳十四測年技術相關文章。

兩篇文章,前者綜合論述,高屋建瓴,后者是專業論述,技術專精。

不用想都知道,這是北大考古教研室這邊開始吹響反攻的號角

一套組合拳下來,關于稻作起源以及碳十四測年技術的討論空前高漲。

跟面對大眾的中青報以及文匯報不一樣,《光明日報》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

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爭鳴的重要報刊。

《光明日報》都下場了。

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不管是中青報還是文匯報,都要靠邊站了。

然而,北大這邊可以在《光明日報》回應,鄭忠當然也可以給《光明日報》投稿。

不過,這個家伙有點雞賊,他繼續在文匯報發文,然后開始把話題升級,呼吁學界取消地域保護,近親繁殖。

就在這個時候,終于有人在《光明日報》發文了。

是浙農大的游修瓴教授,老先生跟鄭忠不一樣,本人還是遵從學術道德的。

不過他的文章,確實在質疑稻作起源“華南說”,指出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僅僅是孤立的稻作遺存,不代表它具有稻作起源之地的特性,說不定遺址內發現的稻作遺存是古人從他處拿過來的。

甚至,還說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并不符合稻作文明的條件,并沒有發現稻田遺址。

看到這篇文章,蘇亦也不意外。

本來關于稻作起源,學術界也是百家爭鳴,多種觀點并存。

華南說、云貴高原說、長江中游說、長江下游說、長江中下游說,黃河下游說、多源說等。

在外國,還有“印度阿薩姆-中國云南說”“錫金-大吉嶺說”“泰國-東南亞說”等,但是在國內,學界研究普遍認為中國是稻作起源的重要國家之一,且各起源學說都在不斷通過考古發現等多學科手段進行深入探討和論證。

游修瓴教授的說法,也很正常。

他本人根據酶譜變異分析,傾向于稻作起源的西南起源中心說。

他也不是第一次寫文反對蘇亦的觀點,當初蘇亦在中大學報發文試論稻作起源“華南說”,他就曾經寫文反駁。

不過,在這種關鍵時刻,游修瓴寫文在《光明日報》質疑稻作起源“華南說”,雖然還不確定對方是敵是友?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這位先生跟北大這邊暫時不是一個戰壕的。

就在報紙上打嘴炮的時候,蘇亦提前畢業的事情,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元氏县| 门头沟区| 花莲市| 韶山市| 湛江市| 海城市| 河南省| 大兴区| 乌恰县| 平湖市| 二连浩特市| 樟树市| 津南区| 玉树县| 疏附县| 乡城县| 禄劝| 横峰县| 波密县| 崇信县| 宝鸡市| 义乌市| 通州市| 甘德县| 洪泽县| 遂宁市| 福泉市| 宝清县| 台北县| 全椒县| 和田市| 泰和县| 甘谷县| 公主岭市| 阿克陶县| 同心县| 阳曲县| 潍坊市| 工布江达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