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特稿

祝總斌先生談歷史學習

——北大歷史系本科生一次答疑的聽講筆記

記錄整理 張金龍

【按語】翻檢舊篋,無意間發現幾頁筆記。后書兩行字“祝總斌師給83級中國史講2院108/84.11月,一個晚上”,似乎是在聽講記錄后所補寫。搜索記憶,隱約記得曾經聽過祝先生就歷史學習問題給學生答疑之事,但細節已然徹底忘卻,幸賴保存了這樣一份記錄,可以窺見近四十年前先生這次答疑的基本內容。今抄錄如下(只對記錄稿作了極個別的文字調整),愿先生在天之靈能夠允許我將這一份筆記公之于眾。因為是根據聽講筆記所整理,應該比所講內容要簡略一些,但基本意思應該不會相差太大。

一 學歷史科學有什么用?

青年同學對新鮮事物比較敏銳,同時還得有自己的堅定的信念,不要輕易為潮流所動。現代以來,歷史系、歷史科學一直沒有發生過動搖。1967年在一次大報告中陳伯達說:歷史有什么用,歷史系可以取消。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戚本禹說:歷史系還是應該要的。應該說對歷史系壓力很大,很長時間人們覺得學歷史能有什么用呢。過了幾年,搞評法批儒,歷史又香起來了,因為可以立竿見影,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來比附當前的現實。“四人幫”一倒臺,確立了正確的歷史科學,知道原來把歷史當作可以在現實中起立竿見影的作用的認識是錯誤的。按照立竿見影的認識,歷史就成了一團泥,可以隨意揉捏了。還是應該全面系統地用科學的方法探討歷史,探討歷史規律。隨著形勢的變化,有些學科如法律的作用又能立竿見影了。實際上,法律系也有過一段遇冷的時期。1969年,北大其他十七個系都恢復了,唯獨法律系沒有恢復。遲群說:法律系有什么用,找幾個轉業軍人判案不就行了。現在,法律、經濟、管理等學科都跟現實有直接的關系,成為熱門也是正常的。

我個人覺得,為什么從古至今世界各國都有那么多人研究歷史,這就值得考慮其原因了。首先,它是一門科學,而只要是科學,就有其存在的價值。是不是像有人所說的像一團泥那樣可以隨便捏?關鍵在于兩點:一是事實,二是怎么分析。歷史事實不能隨便捏,如考證時間、地點,必須還事實之本來面貌,這毫無問題。至于怎么分析,就是概括出什么規律來。觀點、理論的看法是有不同的立場、方法,如果不是全面占有材料,那就可能成了所說的“捏”。像儒法斗爭,過去像農民戰爭、歷史分期等,看法是有不同,但真理(真正正確)只有一個,為什么呢?這就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不同。如分期問題,上古資料很少,有待于以后資料的發現。也有一個理論研究上我們不夠到位,對馬恩理論沒有吃透,導致了結論的不同,如魏晉封建論,主要涉及與漢代的不同,資料是可以(夠用)的。其實文科都有這個特點。如法律,同一種犯罪下面,各人的情節不同,千差萬別,就會在量刑上形成尖銳的爭論。如1958年帶學生到海淀(法院)實習,(一犯人)學生認為頂多判三五年,結果卻判了死刑。[1]

至于歷史的具體作用,是不是可以有如下幾方面的考慮:

(1)歷史(不說自然科學史、科技史,現實作用都很直接,如地震史、黃河變遷史)——政治、經濟史及部分文化史——的借鑒作用,和立竿見影不同,那些可以有啟發,我們就可以作為參考,如“四人幫”倒臺后談“昭宣中興”的文章就有一些借鑒作用,在很尖銳的矛盾之后,賦稅、徭役減輕到漢初的無為而治的水平。漢初的剝削量并不小,但以黃老清靜無為作為指導思想,變動比較少,農民終歸可以吃飽飯,從而能有一個再生產,這對我們有借鑒作用。中國古代三千年歷史,我們找到政治、經濟各方面的情況探討出本來面貌的話,有些就會對現在有所啟發。現在出國,也是為了借鑒。我們歷史上這樣的大國,什么情況下穩定,什么情況下不穩定,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會導致穩定或不穩定,可以作為當前制定政策的參考。

(2)歷史上的人物、制度、事件,從文化思想角度對今天的社會、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一個豐富。不僅要生產,而且要豐富精神文化,斯大林提出社會主義的目的是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精神生活不僅包括當前的文藝創作(歷史上也有眾多體裁),寫成書也好,創作搬到舞臺或拍成電影也好。不說文化史,僅就作為我們研究的政治、經濟史來說,如重要的皇帝、宰相,都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我們應該還歷史本來面貌。我們的三個面向: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何理解面向世界、未來,如美國,搞社會科學的人甚至比自然科學多,面向世界有沒有這個內容。人家(如日本)把你的歷史研究得細極了,我們要認真對待。當然不是說我們就一定比他們差。日本的特點是細,美國的特點是概括。人家開了不少討論會,出書不少,而自己幾乎不搞。面向未來也是一樣,將來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得有更大的豐富。在什么時候我們不知道,但畢竟在我們這一代要為后來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這一點也可以考慮。

(3)最重要的是研究歷史規律。中國歷史究竟是怎么發展到今天來的,我們只有把這個搞清楚了,才能搞好我們的建設。毛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說:要搞好革命,必須有三個條件——理論,現狀,歷史。如中國封建社會為什么長期延續?沒得出結論,不等于得不出結論。我們必須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為制定政策提出更好的經驗教訓。自然科學可以一級級(?)來研究,社會科學看似比較容易,實則更難。社會科學可能始終老在一個地方轉,到頭來甚至有可能完全搞錯了,而自然科學馬上就會碰得頭破血流。歷史研究其實很不容易,應該真正掌握好史料、理論,把它變成真正的科學。你們要有信心知難而進。(現在社會上還有一種輿論,認為歷史研究很容易,據說有的學校有老師一周能開出一門近代史,三天開出一門德育課,也有人說歷史你愿怎么講就怎么講。)要有信心努力學下去,將來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 史料太多了,不知道怎么入手?

史料多有其好處,有助于研究。對于大家來說,不能要求得太急,不可能一下子越過這個階段,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大家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歷史事實本身需要了解,還要辨別真偽,進行考證,吸收別人的成果。要循序漸進,逐漸掌握,不能一蹴而就。史料的確很多,但要抓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說,《資治通鑒》的記載從戰國一直到唐末五代,如果對古代史有興趣,有時間的話,可以讀一些。精華的一些東西,主要是政治(包括制度、地理)基本在里邊。當然,《史記》也可讀一些重要的篇章,如《世家》《列傳》,此外也可以讀讀《漢書·百官公卿表》。通過《通鑒》,有了時間概念,其他史料就可以串起來。要學會利用工具書,包括近現代史,這一點很重要,不要死查。通過索引(中華書局的人名索引,燕京學社的引得)如《尚書》基本上都可以查到,可能也有一兩個遺漏,那也沒有辦法。地名索引也可以摸一摸(舉研究生辨赤壁確切位置所在利用地名索引為例),將來可以利用,可做到事半功倍。日本人為什么搞得那么細,就是因為他們工具書搞得很細,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有十幾大本,臺灣《中華大辭典》基本上跳不出,《辭源》也大多跳不出。有了專業方向后目的性明確,利用工具書就更加好辦了。

三 專業方向如何選擇?

過去好多年,近現代史很多人不愿意搞,因為跟現實關系太緊密,特別是現代史,怕犯錯誤。從消極方面來說,大家都愿意發揮;從積極方面來說,有大量問題還有待研究。三中全會后這種狀況有所改變。就其優勢來說是資料多,有廣闊天地,如果你外文好,選擇近現代史更有前途,因為需要利用外交檔案,加上外國研究,所以光靠中文資料不行。很多結論還有待全面研究,如陳獨秀、洋務運動。陳哲夫(國政系主任)六十年代初寫關于陳獨秀的文章,倒霉了。外國進修生一般都是學近現代史。大家選擇方向不應忽視近現代史。至于古代史,也有許多領域值得研究。要有自己的見解,理論要學得好一些,資料掌握要多一些。隋唐以下資料多一些,比較省勁,但要花更多時間。隋唐以上資料少一些,需要一些考證功夫,還需要如文字學、訓詁學等方面的素養。如考證時間等,就像大的機器中的小螺絲一樣。為了探討大的規律,就要作細致的工作。如果搞得很煩瑣,我們不提倡,但如果確實是大的問題中的必要環節,則必須搞。乾嘉學者有微觀無宏觀,美國人(當然不是批評人家)有宏觀少微觀,不如日本人。

以上意見僅供大家選擇專業時做參考。至于具體如何選擇,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如興趣愛好、專業基礎、導師條件、研究生招生要求等。

四 關于理論學習

理論學習上不要急,按部就班為好。我們是搞歷史研究的,在搞的過程中要有理論作指導。不要讀得太多,以免難以消化。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吃透精神實質,頭腦中要有一個體系。如可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反杜林論》等。我是傾向于先用教材,把基本概念吃透,將來讀大著作就容易些。有些人常講馬列主義,一分析都錯了,其實他連基本的都不知道。

[討論環節]大問題的研究必須建立在具體問題的研究之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宏觀的研究是必要的,可以給我們以啟發。考慮一些比較大的問題,現實意義會更大一些,不過只能成一家之言。更主要的還是要放在斷代研究上,可以選一個斷代。也可以選一個縱的方面,如中國科舉制度,思想文化的一個方面,法制史(如唐律)。

理論總是發展的,但原理本身不可能變,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是基礎,為過去的發展所證實。但隨著科學進步理論也會發展。如帝國主義問題,資產階級領導民主革命,新的歷史事實否定了過去的結論。如果沒有創新,理論還怎么能夠發展,歷史科學還有什么意思呢?我們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后來居上。中國古代社會究竟是什么樣子,是很有趣味的。

(談及自己經歷)1947—48年東北大學中文系。后來搞罷課。喜歡背詩,原本想搞文學史研究。49年后到華北革命大學學習,留校搞資料、搞中國革命史。52年到河北大名搞合作化。54年到北大法律系教法制史,也不算改行,實際上和所學知識還是比較接近的。

咱們歷史學科研究的人不是多了,還需要很多人對歷史作真正的研究。有很多東西,一下子不見效果,但長遠還是很有用的,如天文學。只要是一門科學,從長遠看必然是有用的。

同一事實,會有不同觀點,這涉及社會科學的檢驗標準,要確定哪種觀點更合理的確比較困難。

關于具體專業方向,應該看什么書,如歷史地理,建議讀《尚書·禹貢》《漢書·地理志》《水經注》(《水經注疏》,有人正在整理);官職史,可以看《歷代職官表》(黃本驥)。

人的思維不能全部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的腦子是最可寶貴的。當然將來可以代替一些。新的一些東西我們應該知道,但還是先看一看。


[1] 當時祝先生在北大法律系任教。他的意思是說法律標準是確定的,但在量刑上還可能有那么大的認識差別,而歷史證據的確定性達不到法律的程度,故在認識上有出入或分歧不奇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南靖县| 柳河县| 西峡县| 册亨县| 青河县| 扬州市| 随州市| 吉隆县| 布尔津县| 锦州市| 枞阳县| 霍州市| 翼城县| 葵青区| 林州市| 邵东县| 嘉黎县| 丰都县| 上蔡县| 铜陵市| 哈尔滨市| 罗定市| 芮城县| 开远市| 玉山县| 晋城| 伊通| 余姚市| 安吉县| 泸西县| 五寨县| 大余县| 永靖县| 抚顺县| 文昌市| 罗城| 龙游县| 合江县| 尚义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