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曹操的詩歌創作

曹操詩歌現存二十余首,全部是樂府詩。按詩歌寫作的題材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即描寫現實社會苦難和曹操生活行實的紀實詩;表現曹操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的述懷言志詩;描寫仙境仙人生活的游仙詩。

一 紀實詩

曹操的紀實詩還可再細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真實反映漢末社會動蕩和民生苦難的作品,如《薤露行》《蒿里行》;二是真切記錄曹操生活行實與感受的作品,如《苦寒行》《卻東西門行》。從基本寫作精神看,它們都是立足現實,表達了曹操對現實處境的深深關切。

自靈帝末年黃巾起義爆發以來,東漢社會一直處在飄搖動蕩之中。先是黃巾起義風起云涌,蔓延全國,接著是董卓之亂,朝野震蕩,人心惶惶,隨后又是豪強混戰,尸橫遍野,民不聊生。這一樁樁一件件痛徹心扉之事,曹操都是親身經歷的。面對如此的慘痛現實,曹操以滿含感情的詩筆記錄了眼前發生的一幕幕悲劇。《薤露行》《蒿里行》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薤露行》)[81]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82]

《薤露》《蒿里》本是漢代以來的挽歌。晉崔豹《古今注》說:“《薤露》《蒿里》,并喪歌也,出田橫門人。……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83]曹操則借它們的哀婉之義來哀傷現實。《薤露行》主要描寫何進謀誅宦官反為宦官所害,召董卓進京,結果導致天子被殺、宗廟燔喪、被迫西遷長安的歷史事實,抒發了詩人悲憤難平的社會感慨。《蒿里行》主要概括描寫從靈帝末年至建安二年(197)袁術在淮南稱帝前后八九年間的歷史情勢。詩前四句寫關東義士群力討伐董卓,希望除暴滅亂的雄心;接下來六句,寫由于關東義士各懷鬼胎,搶勢奪利,結果造成自相殘殺、軍閥混戰的動蕩局面;最后六句以飽含感情的筆墨,描寫軍閥混戰的惡果和感嘆:將士尸橫遍野,百姓流離失所,生靈涂炭,怎不讓人感慨傷懷!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概括凝練,意象突出,形象生動,成為歷代傳誦的名句。這兩首詩歌以高度的概括力,形象地演示了漢末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敘事視野闊大,抒情慷慨悲涼,被鐘惺稱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84]

曹操是漢末軍閥混戰的親歷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他一生基本是在戎馬倥傯中度過的。因此,對曹操而言,戰爭過程的慘烈,他有切身的體會;戰爭造成的災難,他也有明確的認知。但如果我們去讀曹操這些“鞍馬間為文”,又可以發現,曹操創作的這些紀實詩中,既沒有描寫戰爭過程的耀武揚威,也沒有描述勝利后的志得意滿,相反,基本是以表現戰爭的酷烈和從軍的艱難為主題的,大都充滿無限的“閔時悼亂”[85]之心,字里行間流露著濃郁的人文情懷。如他作于建安十一年(206)征高干途中的《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86]

詩歌通過對路途艱辛和居處荒寒的描寫,渲染了行軍打仗的艱難和路途的“怫郁”之情,透射出濃濃的厭戰情緒。這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因為,曹操畢竟是一方主帥,難道他不怕將士閱后而動搖軍心,影響士氣嗎?從這個視角出發,我們再去體會曹操詩歌創作時的內心世界,就可以知道,曹操并不完全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好戰分子,戰爭對他而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這種思想情感的表達,我們認為是真切的,不能把它視為曹操的矯情和虛偽,恰恰是曹操仁者之心的自然流露。

總之,曹操的紀實詩無論是對現實社會悲慘的描寫還是對從軍經歷的記錄,都能夠真切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情狀,如實呈現作者的內心世界,表達他對事件處境的真實感受,抒發了他的真情實感。這些詩歌中流動的是曹操悲天憫人的淑世情懷,激蕩的是曹操慷慨悲涼的壯士之心,對我們理解曹操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和意義。

二 述懷言志詩

曹操的述懷言志之作,也可以分兩方面內容:一是直接表達自己政治理想的詩,如《對酒》《度關山》;二是抒發人生感慨的詩,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

曹操生活在漢末儒學一統局面衰微、諸子百家之學復興的時代文化氛圍下,所以,他的思想也雜糅了各家思想,如同他人格精神一樣呈現出相當復雜的特點。徐公持先生在《魏晉文學史》中曾指出,曹操思想表現出鮮明的“雜家本色,儒、法、道、墨、刑名、兵、農諸家主張,應有盡有”,他描繪的“太平盛世的藍圖”,也“頗具理想主義色彩”[87]。這一特點,從他的《對酒》《度關山》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如《對酒》:“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班白不負戴。雨澤如此,百谷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88]全詩幾乎是各家政治思想話語的堆砌,也缺乏詩的韻味,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曹操以詩歌形式寫作的政治宣言。

真正能夠代表曹操述懷詩的水平,體現其鮮明創作個性的則是他的人生感慨之作。如《步出夏門行》作于曹操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三郡烏丸時,由“艷”和四解組成。第一解為《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89]

詩歌描寫登臨碣石看到的浩渺壯觀的滄海景象,整首詩歌境界闊大,氣勢雄渾,給人一種風起云涌、滄海茫茫的意境。沈德潛《古詩源》評論說:“有吞吐宇宙氣象”[90],可以說準確抓住了這首詩歌的神韻。《觀滄海》不僅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描繪山水景物的佳作,而且詩歌在描寫滄海壯闊的背后,也時時能夠讓人感悟到曹操的博大胸襟,體味到曹操吞吐日月的霸氣。從一定意義上講,曹操筆下的滄海氣象,其實就是曹操自我情懷的形象自況。

第四解《龜雖壽》也是曹操的名作: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91]

詩歌前四句先以神龜、騰蛇作比喻,說明人生命有限、有生必有死的道理,給人一種傷感之情,但接下來四句又以“老驥”作比,說即使如此,人也應該像千里馬那樣,老當益壯,雄心不減。最后四句表達了他對人生的自信:盡管生命的長短,人無法改變,也無法抗拒,但如果能夠合理調養身心,保持平和樂觀心態,還是可以延長壽命的。這首詩歌的情調由低沉開始,以高昂作結,既闡釋了曹操對生命的唯物看法,又表現了曹操的達觀態度,真實地傳達了曹操的人生情懷。其中“老驥伏櫪”四句,因為形象貼切地表達了詩人老而彌堅的進取精神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句。

不過,大家公認最能代表曹操詩歌創作成就的是《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92]

詩歌前四句,以人生苦短起調,引出詩人的無限“憂思”。接著四句,寫渴望以酒來排解憂思,但“舉杯消愁愁更愁”,飲酒非但不能排解憂思,反而憑空增添了無限惆悵,這實是對憂思的加深抒寫,巧妙地營造了一個低沉憂傷的情感氛圍。但接下來四句,詩歌卻筆鋒一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原來,詩人憂思的不僅僅是人生苦短,更重要的是賢才難得。至此,詩歌本意才和盤托出,詩人真心才透露顯現。那么,如何得到賢才呢?“呦呦鹿鳴”四句,即寫對賢才的渴望,若賢才歸我,我一定“鼓瑟吹笙”,熱烈歡迎。但賢才又到哪里去尋找啊,所以,“明明如月”八句,又將“憂思”之情向前推進了一步,盡管賢才難得,但也要“越陌度阡”,四處尋訪。詩歌至此,將詩人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已推至極致。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渴望賢才,賢臣是否會選擇我呢?所以,“月明”四句又蕩開一筆,從對方寫來,用“烏鵲”擇枝而棲來比喻賢才擇主而事。最后四句,則總寫自己的胸襟與態度。假若賢才歸附于我,我一定如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那樣善待賢才,實現天下歸心的宏愿。這首詩一唱三嘆,反復沉吟,仿佛絮絮叨叨,但核心都圍繞求賢得賢描寫。求賢之切、得賢之樂、望賢之苦是詩歌的情感主線;沉吟憂思、慷慨悲涼、是詩歌的情感基調。陳祚明說這首詩“跌宕悠揚,極悲涼之致”[93],可謂抓住了其情感意蘊表達的核心特征。

總之,曹操的述懷言志之作,既是他思想觀念的集中表達,也是他人生情懷的形象展露,尤其是他的人生感慨之作,達到了詩心詩藝的完美結合,最能體現曹操詩歌的藝術成就。

三 游仙詩

神仙信仰在我國古代具有悠久的歷史,祈求長生也是人人夢寐以求的愿望。戰國中期以來,神仙觀念已發展成熟,求仙活動也絡繹不絕,游仙作為一種文學表現形式,即是與此觀念相伴而生的。《莊子》《楚辭》中都有神仙生活片段的描寫,尤其是傳為屈原所作的《遠游》更是以瑰麗生動的描繪被后人稱為“游仙詩之祖”[94]。漢代樂府中也不乏對神仙境界描寫的詩篇,如《董逃行》《王子喬》《仙人騎白鹿》等。東漢中后期道教產生以后,神仙觀念廣泛流傳,仙人仙境更是成為人人企慕的快樂幸福世界,也是文人表達的重要題材。曹操的《氣出唱》《精列》《陌上桑》《秋胡行》等作品,繼承了漢代以來描寫仙人仙境生活的游仙詩傳統,通過對“驂駕六龍飲玉漿”[95](《氣出唱》其一)的神仙生活描寫和“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96](《氣出唱》其三)的仙境描繪,表達詩人“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經歷昆侖山,到蓬萊,飄飖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97](《秋胡行》其二)的長生不死的愿望。但正如前面我們已經指出的,曹操是一個非常富有實用理性的人,他對生命有清醒的意識,曾說過“性不信天命之事”[98](《讓縣自明本志令》)“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99](《秋胡行》其二)的話,在《龜雖壽》中,他更是認為“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任何事物都逃不脫生死的命運,所以,曹操是否真像秦皇漢武那樣篤信神仙的存在,恐怕還不敢輕易肯定。但就個體生命存在而言,曹操希望自己長生“永年”,享盡人間富貴榮華的“養怡之福”,又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許正因如此,曹操的游仙詩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書寫特色。

從創作心態看,曹操的游仙活動描寫伴有濃郁的功業意識和現世情懷,如《氣出唱》其三:“游君山,甚為真。崔嵬砟硌,爾自為神。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傍。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長樂甫始宜孫子。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100]表面看來是游仙生活的描寫,實際卻是宴樂生活的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曹操既是游仙活動的主導者,也是眾星捧月的核心人物,更是大家祝愿的目標,這與現實生活中曹操的生活是完全合轍的。

從抒情主體看,曹操的游仙描寫不是游離于仙境之外,而是自己積極參與其中,甚至是仙境生活的掌控者。如《陌上桑》:“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桂]枝佩秋蘭。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飄飄。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101]就此而言,曹操筆下的游仙并非虛無縹緲的仙境游歷,而是具有濃重的人世化色彩,仙境描繪也表現出鮮明的世俗性特點,甚至可以說,曹操的游仙詩就是他現實宴游生活的仙話化和浪漫化的藝術表現[102]。這是曹操游仙詩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特點。

四 曹操詩歌的藝術特色

曹操是一個不循常規、敢于創新的人。這不僅體現在他的為人處世、理政行事上,也鮮明地體現在他的文學創作中。曹操詩歌具有獨特的個性和創作特色,與曹操的敢于創新是分不開的。曹操詩歌的創作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借樂府舊題書寫時事,拓展了樂府詩的表現體制。曹操的詩歌皆是樂府詩,多沿襲漢代樂府的舊題,如《秋胡行》《短歌行》《陌上桑》《蒿里行》《薤露行》等。但曹操在沿用舊題時,并非一味因襲,而是敢于創新,自鑄新辭,融入時代內容,抒發現實感受。如《蒿里行》《薤露行》本是喪歌,曹操卻借其哀挽之義書寫時事,表達他對現實民生的哀痛之情。再如《短歌行》,崔豹《古今注》說:“長歌、短歌,言人壽命長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103]可見,古辭具有鮮明的宿命論傾向。而曹操的《短歌行》盡管因襲了“人生幾何”的感嘆,但重點在表達對賢才的渴望,抒發他“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改悲沉為悲壯,富有獨特的情感個性。徐公持先生指出:“曹操在繼承發揚漢樂府的音樂文學傳統的同時,從現實創作需要出發,對樂府體制做了大膽革新,表現了他的尚實精神和通達作風。曹操的革新措施,拓寬了樂府文學的表現領域,給樂府文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104]恰當概括了曹操革新樂府詩的貢獻。

第二,形式多樣,技巧純熟。曹操詩歌有四言詩、五言詩、雜言詩,形式多樣,而且皆有名作。尤其是他的四言詩,抒情與言志兼備,寫景與比興相得,善于將敘事、抒情、寫景、說理相結合,營造一種自然沉雄的詩境,表現技巧相當純熟,是繼《詩經》之后又一次大放異彩的四言詩創作,為四言詩體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觀滄海》抒情與寫景結合,形象生動,氣象萬千;《龜雖壽》說理與抒情結合,憂思深沉,感慨萬端。沈德潛說:“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開奇響”[105],給予曹操四言詩非常高的評價。

第三,融史化典,情感豐富。曹操具有非常高的文學修養,在詩歌寫作中,他常常融入歷史人物故事,如古公亶父、太伯、姬昌、周文王、齊桓、管仲、伯夷、叔齊、孔子等著名歷史人物,都是曹操詩歌中經常出現的詠嘆對象。曹操還善于化用《詩經》成句入詩,借用《詩經》成語抒寫自己的感情,來深化詩歌情感表達的內涵。如《短歌行》化用《詩經》中《鄭風·子衿》和《小雅·鹿鳴》的語句入詩,卻沒有斧鑿的痕跡。曹操詩歌將融史化典與比興抒情相結合,既能夠渾融一體,又做到貼切生動,體現了曹操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為文人樂府詩的發展成熟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曹操詩歌不是無病呻吟的應時之作,皆是情到極致的有為而發,有我、有情,有時代、有生活,情思深沉,感情充沛,氣勢雄健,又充滿慷慨悲涼之氣,形成一種獨特的氣韻沉雄、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最能體現建安時代精神和“建安風骨”的審美內涵。

總之,曹操詩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高超的藝術性,富有濃郁的情感穿透力。閱讀曹操的詩歌,總能給人無限的遐思、生命的震撼、形象的感悟和時代的感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丰县| 登封市| 遵义市| 东丰县| 巫山县| 格尔木市| 临城县| 民县| 太仆寺旗| 孟村| 化州市| 定远县| 桐庐县| 江城| 南召县| 宁陵县| 武义县| 洛隆县| 辽源市| 琼海市| 东辽县| 临漳县| 静海县| 霞浦县| 德安县| 绥棱县| 安岳县| 丹寨县| 抚松县| 姜堰市| 海安县| 临汾市| 宕昌县| 宁河县| 宽甸| 民和| 墨竹工卡县| 那曲县| 正镶白旗| 涪陵区|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