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治學(2023年第三輯/總第十九輯)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
- 4字
- 2025-04-29 20:36:42
中國政治
“早熟國家”的家戶制傳統及其內在困境
任路[1]
[內容提要] 中國很早就建立起大一統的國家形態,具有早發性、集權性和持久性等特征,已有在國家層面的解釋多集中于兼并戰爭及其官僚行政制度,在社會層面的思考則側重于小農生產和村社制等,而忽視了中國本源性的家戶制傳統。但正是家戶制支撐著中央集權國家。傳統國家有意識地將家戶塑造為國家的政治社會單元,在賦役、治安等層面建立起家戶與國家的直接聯系,構成中央集權國家的社會基礎,并實現對鄉村社會的政治整合。不過,家戶制所建立的家戶與國家的直接聯系也面臨著內在的結構性張力。家戶難以長時間支撐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而走向國家的對立面,導致中央集權國家的重構。以家戶為基礎的血緣倫理原則影響著傳統國家的自主性,內含著裂解中央集權國家的因素。家戶與國家直接聯系無法回應現代國家的合法性問題,使得“早熟國家”難以順利地進入現代國家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 家戶制 早熟國家 社會基礎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2]在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挖掘中國傳統國家制度的歷史底蘊具有重要的現實與理論意義。從歷史角度來思考國家治理的相關學術議題逐漸興起,除了研究政治史的歷史學者之外,政治學者也參與其中,既有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研究,又有基于歷史制度主義的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研究,并提出了更宏大的“歷史政治學”學術議題,旨在通過對中國古代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總結,提煉出具有中國特點的政治學的核心理論議題,這些工作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最為核心的議題自然是中國作為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的率先建立與長期延續,這也是最令中外學者困惑不解,而常論常新的話題。對此,黑格爾曾感嘆:“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征服無從影響這樣一個帝國。”[3]為什么中國能夠成為唯一持久的國家,唯一持久是否源自國家的“早熟”?而“早熟”和“唯一持久”的中國為何在現代國家建設時“晚出”?上述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