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社區治理模式研究
- 冷向明 吳旦魁
- 2字
- 2025-04-28 18:41:11
緒論
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黨政軍民學、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小切口”,黨對社區治理的全面領導,是黨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具體實踐,其中蘊含了中國社區之治的特色方案與智慧。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在村黨組織領導下、以村民自治為基礎的農村社區治理機制”。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對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行了頂層設計。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指出“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社區治理上呈現兩大特點:一是黨組織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地方探索出社區大黨委制、區域化黨建等經驗,進行了“黨支部書記與(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紅色物業、黨支部建在小區里等探索,通過黨的組織動員、資源鏈接、服務鏈接等機制,引領社區治理。二是社區治理更加突出高位推動。國家層面展開了部級聯席會議、典型城市等實踐探索,黨領導社區治理體現出從“政策體系建設”的被動模式向“積極改革、構建體系”的主動探索轉變。總之,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形態、新的治理模式、新的趨勢走向,對于理論研究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闡釋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的邏輯原理、方法路徑、條件形式等組織智慧、制度智慧、機制智慧,并同基于西方實踐經驗和政策話語的治理理論進行對話,提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時代必須回應和解決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從黨的理論創新角度來看: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壟斷了民主概念的定義權、民主標準的制定權、民主理論的闡釋權以及民主爭議的評判權,不斷利用其話語霸權對西方式民主進行包裝,為其披上“普適性”的外衣,并運用其所謂的民主話語和民主標準對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進行審視與批判。實則,以利益博弈為基點的西方式民主以“競爭性選舉”為中心來設計民主制度,導致民主走向對抗化、沖突化和虛無化。當前人類亟待探索一種與一國特有的社會結構、文化底色、歷史傳統與時代需求等相匹配,且能有效治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新型民主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革新民主制度、豐富民主理論、拓展民主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主話語體系和實踐模式。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是基于社區現實問題和現實條件的制度選擇。黨是長期執政、嵌入政治結構中的治理常量,也是凝結各方力量、構建治理合力的核心。“以吸引人們歸依并信奉其理念為主要目的,而非以擴大選民支持而贏得公職選舉為主要目標”的使命型政黨,是中國奇跡的關鍵所在,也是黨建引領取得治理成效的關鍵所在。
從學術對話的角度來看:將政黨角色、政黨功能、政黨使命等命題納入社區治理研究之中,對于重構當代中國社區治理研究的話語體系,將當代中國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本土經驗提升為中國地方治理的理論貢獻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一是有助于圍繞政黨治理和民主治理開展中西學術對話,回應和矯正政治偏見和意識形態偏見,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闡釋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的基本原理是開展學術對話的前提,深刻揭示黨領服務、黨領文化、黨塑空間、黨領自治、黨培能力背后的深層邏輯與原理,有助于開展科學客觀的全球社區治理制度和模式比較研究。二是有助于修正治理理論,完善合作治理理論框架。產生于西方治理思潮的合作治理理論框架,缺失政黨治理的維度。中國的社區治理實踐表明,黨全面領導社區合作治理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將政黨納入合作治理,有助于完善和拓展合作治理理論的空間適用場域和適用條件,也為人類有效解決集體行動困境提供了理論工具。三是有助于開拓原創理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理論體系。理解中國共產黨運用價值引領、利益協調與組織動員等舉措開展社區治理的實踐模式與理論原理,總結凝練中國社區治理語境下的多維學術概念,從而深化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的理論認識,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闡釋性、創新性的知識與理論體系。
從為實踐提供智力支持的角度來看:立足于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的實踐基礎,研究黨在社區治理中的組織結構、組織方式、組織功能以及在社區空間營造、人才培育、文化治理、公共服務、克服集體行動困境、提升社區自治能力等各方面的實踐機理,探討不同條件和形式下黨領導社區治理的實踐模式和運行樣態,分析影響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效能的現實梗阻和制約條件,總結提煉黨領導社區治理的方法和優化策略,能夠進一步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最基層,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社區最末端,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組織推進到最前沿,把黨的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和治理效能。完善黨全面領導社區治理的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將進一步優化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體系、隊伍建設、治理機制、基礎保障,發揮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整體效應,調動基層各類組織、各類群體的積極性,整合各方面力量資源,為建設和諧有序、富有活力、幸福宜居的現代化社區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對世界各國社區治理而言,中國之治結合中國國情提供了可供操作的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使世界各國必須重視社區治理中的政黨之維,進一步發掘政黨在社區治理中具有普適性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