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變動中的中歐關系體現了韌性

隨著中國在歐洲眼里復雜化了,一方面以往性質較為單一、發展較為平穩的中歐關系明顯進入了調適期,另一方面由于歐盟突出強調與中國交往中競爭的一面,中歐關系事實上也步入了一個碰撞期。但在經貿領域,歐洲國家反對與中國脫鉤,中歐經濟關系展現了強大的韌性。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貿合作一直是中歐關系的重中之重,市場、投資和技術將中歐緊緊吸引在一起。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歐盟一體化的深化和擴大,中歐彼此經濟依賴日益加深。從2004年到2019年連續15年間,歐盟一直保持著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在這15年一直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19年中歐貿易額達到7051億美元。[15]2020年中歐貿易額達6495億美元,這一年雖然東盟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但同時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21年1—9月,中歐貿易額達5993.4億美元,增長30.4%。歐盟也是中國重要的外資來源地和直接投資目的地。[16]

德國是歐盟第一大經濟體,長期以來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大約占中國與歐盟所有成員國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自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德國最大貿易伙伴。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21年2月22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德貿易總額為2121億歐元,同比增長3%,中國連續5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荷蘭(1728億歐元)和美國(1716億歐元)分列第二、三位。其中,德國自中國進口額1163億歐元,同比增長5.6%,是自2015年以來最大進口來源國;德國對華出口額959億歐元,同比下降0.1%,是僅次于美國(1038億歐元)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國。[17]

針對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一些政客鼓吹的與中國“脫鉤”論調,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20年1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指出,中國的成功之道更多在于勤奮、敢于創新以及科技領域的實力。西方國家不應簡單將中國經濟成就視為威脅,可就此展開建設性討論,但不應采取敵視中國的態度。在她看來,未來西方必須接受與中國競爭的現實,但競爭并不意味著“脫鉤”。默克爾同時強調,歐洲已不再是“世界中心”,減少外部合作伙伴將損害自身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18]

隨著歐洲國家從新冠肺炎疫情當中實現經濟艱難復蘇,中歐將繼續加大經貿領域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是過去十多年來,繼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之后,歐洲遭遇的第三大也是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對歐洲各國經濟均產生了嚴重沖擊。2020年歐盟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6.3%,歐元區下降6.8%。2021年隨著社交限制措施逐步取消,以及疫苗的廣泛接種,加上歐洲本地區及全球各方面需求復蘇,歐洲國家經濟在第二、第三季度強勁反彈,尤其是第三季度歐盟27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2.1%,歐元區19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2.2%,分別比第二季度快0.1個百分點。但歐盟國內生產總值何時能夠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并不確定。[19]

目前,面對世紀罕見大疫情的嚴重挑戰,著眼于從長遠角度提升歐洲的國際競爭力,歐盟力推在后疫情復蘇中實現綠色轉型、數字化轉型,以此鍛造和提升歐洲經濟的韌性、可持續性、國際競爭性。2020年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由原有的40%提升至55%,“綠色新政”變成2019年年底走馬上任的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名副其實的“一號工程”。歐洲各國的交通運輸、建筑業等將成為生態轉型的重點行業。在加速推進綠色轉型的同時,2020年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塑造歐洲數字未來》的數字化戰略,并同時發表了歐盟數據戰略及人工智能白皮書,旨在通過加大數字化領域投資提升歐盟數字經濟競爭力。根據相關計劃,歐盟的數字化戰略主要立足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發展以人為本的技術,二是發展公平且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經濟,三是通過數字化塑造開放、民主和可持續的社會。[20]2021年3月歐盟委員會進一步提出了未來10年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主要涉及數字技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基礎實施、公共服務數字化四大方面。[21]如果說2020年歐盟各國做得最重要的決定是就高達7500億歐元的經濟復蘇基金達成一致的話,2021年歐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該基金大量資金投在了生態轉型和數字革命方面。如,歐盟撥給西班牙等國的歐盟復蘇基金的40%將應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和在2050年前實現經濟全面脫碳的目標。

圍繞綠色和數字化發展,中歐正在形成新的合作增長點。2020年9月14日,習近平主席與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時,中歐領導人決定建立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伙伴、中歐數字合作伙伴。[22]在同年6月由李克強總理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主持的第二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歐方強調希望雙方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加強互聯互通,深化貿易、投資、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23]

除經貿合作外,歐盟及其成員國極其重視與中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與歐洲對中國進行重新定位同步發生的一大變化是,中國在歐洲國家以及歐盟對外戰略中的重要性顯著上升。長期以來,歐洲國家的外交戰略重點首先是作為其最重要盟國的美國,以及最大鄰國俄羅斯。其次則是周邊地區特別是地中海周圍、東歐以及巴爾干地區。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不斷上升,在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對外戰略中,中國已占有和美國、俄羅斯幾乎同等重要的地位。除希望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之外,歐洲重視中國最重要的考慮就是認為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歐洲尤其看重中國能夠與歐洲一起支持多邊主義,愿意通過多邊機構和組織發揮作用。在氣候治理方面,中歐在雙邊和多邊均展開了緊密有效的合作。

無論在推動2015年12月《巴黎氣候協定》簽署,還是在2021年英國格拉斯哥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當中,中歐均采取了合作的立場?!栋屠铓夂騾f定》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在該協定簽署之前,中歐就已展開了相關的合作。在2015年6月發布的《中歐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將致力于攜手努力推動巴黎氣候大會達成一項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并重申“協議應在公約下并適用于所有締約方,特別是平衡處理減緩、適應、資金、技術開發和轉讓、能力建設、行動和支持的透明度”。[24]2018年7月中歐發表《中歐領導人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聯合聲明》,在確認雙方在巴黎協定中所作承諾的同時,表示將努力通過合作推動協定的實施。[25]2021年格拉斯哥大會前,中國先后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以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并正式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和中長期低排放戰略。[26]這些都是中國履行《巴黎協定》的具體舉措,體現了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擔當和最新貢獻。2021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COP26)在延期一天后閉幕。會議取得積極進展,完成持續6年之久的《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達成相對平衡的政治成果文件“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等50多項決議,為《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奠定了基礎。在格拉斯哥大會期間,中方代表團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就會議主要議題和焦點問題聽取和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和呼聲,與歐盟、美國等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協調,努力推動各方達成共識。歐盟綠色政策負責人、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蒂默曼斯在格拉斯哥參與氣候談判時表示,中國的行動是負責任的,中國在巴黎氣候峰會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并向格拉斯哥會議派出了高級別代表團,中國走在正確道路上。[27]總之,歐盟不僅自身一直扮演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領頭羊的角色,而且高度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將此作為其對華政策的最重要合作支柱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安阳市| 白城市| 龙陵县| 调兵山市| 武定县| 东宁县| 璧山县| 杭锦后旗| 双城市| 余江县| 米林县| 新兴县| 鄯善县| 林西县| 巨野县| 武穴市| 克拉玛依市| 竹山县| 大安市| 泰来县| 读书| 西吉县| 崇仁县| 通道| 即墨市| 连州市| 逊克县| 洛川县| 大连市| 江安县| 徐汇区| 宽甸| 龙南县| 灵石县| 大英县| 宜丰县| 武穴市| 马尔康县| 旌德县|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