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漢晉春秋輯校注

凡例

1.《漢晉春秋》于唐以后散佚,清末始出現2個輯本:一為黟縣輯佚大家湯球輯,由廣雅書局刊刻,1936年商務印書館再版,1938年收入王云五主編、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叢書集成新編》;二為另一輯佚大家甘泉黃奭輯,1934年由江都朱氏刊刻于《黃奭逸書考》第八函第九十三冊;還有所謂的王仁俊輯本,實際是只簡單輯錄了鐘離意一條,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現藏上海圖書館。當代學者喬治中以湯球輯本為底本,以黃奭輯本作補遺校注的《漢晉春秋》,收入其《眾家編年體晉史》,1989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黃尚明譯注的《漢晉春秋》亦以湯球輯本為底本,與黃奭輯本對校和補遺,2011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201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余鵬飛《校補〈漢晉春秋〉》,對湯球輯本予以少量校補。本次校注中分別以湯本、黃本、喬本、尚明本、余本稱之。

2.本書采上述諸家之長,另行輯校并加簡注,重點是將湯本、黃本、尚明本中原本不是《漢晉春秋》內容的《晉書·習鑿齒傳》《側周魯通諸葛論》《晉宜越魏繼漢不應以魏后為三恪》從《漢晉春秋》中剔出,將《晉書·習鑿齒傳》置于附錄,其余編入《習鑿齒集》中。

3.凡前文已注解過的內容在后文中復見時一般不再注釋。

4.校勘記所引各書引文主要參考現在通行版本與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引文出處采用《歷史研究》的最新注釋方式,如將“《三國志》卷六注”改為“《三國志》卷6注”,“《御覽》卷四百八十”改為“《太平御覽》卷480”。

6.〔〕內文字和條目大多為湯球輯佚時所加,少量非湯球所輯或其遺漏缺略者為筆者所補,均未一一注明。

7.本書校注的內容仍屬于傳統的“校正文字,解字注音,闡釋典故,解析文意”范疇,依出現前后用阿拉伯數字標示。

8.括號中的紀年,公元前的紀年在阿拉伯數字前加前字,公元紀年則直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9.劉備于益州所建政權本稱漢或季漢,從未自稱蜀、蜀漢。為照顧讀者的習慣,本書大多仍以蜀漢相稱。

①湯球(1804—1881),字伯玕,又字笏卿,安徽黟縣人。清代最具代表性的輯佚書大家。《清史稿·文苑傳》本傳載其“少耽經史,從正燮、文臺游,傳其考據之學。通歷算星緯,恥以藝名。嘗輯鄭康成逸書九種、劉熙《孟子注》、劉珍等《東觀漢記》、皇甫謐《帝王考記》、譙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他無意科舉,以孝、廉聞名鄉里,以授徒著述為樂,窮其畢生之主要精力對23家晉史進行輯佚和校勘,在所輯佚的80余種書籍中,有70余種是關于晉書晉史的,成書有《晉書》卷九家、《晉紀》卷九家、《編年》卷五家。湯球治學嚴謹,其輯本均依經典考辨真偽,比較異同,不穿鑿附會,以補晉史之闕。

②黃奭(1809—1853),《清史列傳》卷69有傳。江蘇甘泉(今江蘇揚州江都區)人,清代又一著名輯佚書大家。黃奭本名錫麟,字右原,官至刑部江西司行走、欽差委辦兵部江北善后,父為嘉道年間揚州鹽商黃至筠,字韻芬,又字個園,是一位著名的儒商,以其字命名的家宅是清末著名的私家園林。黃奭早年師從江藩,輯錄各家《爾雅》古注為《爾雅古義》,此后十余年中,輯鄭玄著作為《高密遺書》14種,唐以前280多種佚書為《漢學堂叢書》(又名《黃氏逸書考》),輯漢至六朝佚書為四類:《漢學堂經解》112種,《通緯》72種,《子史鉤沉》84種,《通德堂經解》17種。著有《國朝漢學師承記》和《國朝宋學淵源記》等書。惜英年早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惠来县| 鄂托克旗| 得荣县| 商都县| 内江市| 墨玉县| 滁州市| 蓬安县| 双辽市| 海盐县| 沅陵县| 福贡县| 景谷| 吴堡县| 姚安县| 府谷县| 东乌| 元谋县| 华亭县| 津南区| 教育| 东台市| 收藏| 昌宁县| 石阡县| 水富县| 蚌埠市| 临城县| 南平市| 和静县| 东莞市| 西丰县| 四川省| 宝清县| 铜川市| 江阴市| 南江县| 洛川县| 闵行区|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