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文學書寫內外的“新女性”研究
- 施文斐
- 456字
- 2025-04-29 18:57:14
第二章 “新女性”建構的范本與基本向度
“新女性”究竟所指為何?據學者考證,“新女性”一詞在19世紀后半葉尚未出現,當時最為流行的術語是“新女界”。“新女界”顯然指代的是整個女性群體,就女性個體而言,常見的說法是“女子”“女杰”“女英雄”等。“新女性”一詞最早出現在1918年胡適在北京女子師范學校的一次題為“美國的婦女”的講演中,用來描述那些所謂“新婦女”,即“衣飾古怪,披著頭發……言論非常激烈,行為往往趨于極端,不信宗教,不依禮法,卻又思想極高,道德極高”[1]的“另類”女性。如果從“新民”的構詞來類推“新女性”還會發現,所謂“新女性”,也可能是動賓結構,當指能自新的女性,“自新”之路主要就是接受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最終成為自食其力的“生利”者,而非一味拖累男性乃至整個國家有機體的“分利”者。通過考察“新女性”一詞的緣起可知,專用術語本身的模糊性在相當程度上說明了當時即將浮出地表的“新女性”本身尚處在一個存在多種可能性,因此無法被明確界定的閾限性狀態,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刻”,同時也是一個“建構的時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