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湖北省的行政委員制(1928.8—1929.4)

湖北省的行政委員制在既有研究中被關注程度較低,其原因,一是時間短;二是只設了兩個。

與廣西省相同,湖北省也是取經自廣東省行政委員制,但執行范圍更小,僅劃設鄂西、鄂北兩個行政委員區。鄂西轄14縣,鄂北轄13縣。其中,鄂西行政委員區所轄的鶴峰、恩施、建始等縣是1928年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湘鄂邊根據地所在,4月“湘南、湘東、湘西共匪,現已次第剿滅”,“賀龍已竄走鄂西”[32]

當時設制的理由,除了剿共,“軍隊復雜、統系不明”,縣長“不肖者因緣為奸,賢者亦無法匡救”等問題,還包括認為廣東“行政委員,成績卓著,前事可師”。省政府宣布兩個地區所轄的縣“去省窎遠,統治維艱,前此為雜色軍隊所盤踞,共匪土匪所出沒,幾成化外。最近南路軍岳維峻部、建國軍樊鐘秀部,退出襄樊隨棗一帶,由清鄉軍接防,從事訓政,自為急務”。因此,1928年8月,省政府主席張知本在第二十九次政務會議提出擬在鄂西鄂北各設行政委員的暫行條例,經省府第三十四次政務會議決議修正通過,呈由武漢政治分會二十三次常會議決備案[33]

根據同時公布的《湖北省政府鄂西鄂北行政委員會公署組織表》《行政委員公署預算表》,環比其他省所設立的管縣臨時政府或機構,湖北省行政委員會公署毫無疑問具有一級政府的員額與經費。行政委員會公署設行政委員1人、秘書1人、科長3人、科員8人、巡視員4人、辦事員8人、錄事6人、衛士20人、公役26人,總計77人(職員31人、衛士公役46人),辦公費1000元,經費合計5682元(表1—2)[34]

《湖北省政府鄂西鄂北行政委員暫行條例》

第一條 本省政府為監察鄂西鄂北各縣吏治,督促庶政進行,特設鄂西鄂北行政委員。

第二條 鄂西設行政委員1人,其管轄區域為左列各縣,宜昌、五峰、長陽、遠安、巴東、秭歸、興山、鶴峰、恩施、宣恩、利川、咸豐、建始、來鳳。鄂北設行政委員一人,其管轄區域為左列各縣。鄖陽、鄖西、房縣、竹溪、竹山、保康、襄陽、南漳、宜城、棗陽、谷城、均縣、光化。

第三條 行政委員由湖北省政府政務會議任用,呈報武漢政治分會備案。

第四條 行政委員,各應于所轄適中之地,設署辦公。

第五條 行政委員受湖北省政府及各廳之監督指揮,依據法令,督率該管區域各縣官吏,執行行政事務。行政委員對于前項所列以外之官吏,如受該主管官廳之合法委托時,亦得督率之。

第六條 行政委員于不抵觸中央及省政府之法令范圍以內,得發布單行法規或命令,但須呈報各該主管官廳核轉省政府備案。

第七條 行政委員于所轄官吏之命令或處分,認為違法越權時,得停止或撤銷之,仍報省政府及主管官廳備案。

第八條 行政委員于所轄官吏,認為應予獎勵或懲戒時,須摘敘事實,呈報各該主管官廳,轉呈省政府核辦。

第九條 行政委員遇所轄官吏有犯罪實據,應受刑事處分者,得徑行撤任看管,呈請各該主管官廳轉呈省政府核辦。

第十條 行政委員遇所轄官吏因臨時事故出缺時,其所遺之缺,得先行委員代理,同時呈請各該主管官廳遴員接任。

第十一條 行政委員于所轄各縣之水陸公安局署人員,及省防隊之駐在該管區域內者,得指揮調遣之。

第十二條 行政委員遇大股匪眾或非常事變,須用兵力時,得就近徑請該管區域內軍事長官酌派,并報明該管最高軍事長官,或呈請省政府核辦。

第十三條 行政委員得置秘書科長科員,及巡視員若干人,其組織如另表,前項職員以外,因繕寫文件,及助理事務,得雇辦事員錄事各若干人。

第十四條 本條例由湖北省政府政務會議議決施行,并呈報武漢政治分會備案[35]

表1-2 1928年湖北省行政委員公署預算表

10月25日,鄂北行政委員公署的專刊《鄂北民政月刊》又刊登了6個運作規則:《鄂北行政委員公署辦事細則》《鄂北行政委員公署署務會議規則》《鄂北行政委員公署巡視員出巡規則》《湖北鄂北行政委員公署組織大綱》《鄂北行政委員公署值日規則》《鄂北行政委員公署職員請假規則》[36],使湖北省行政委員制成為配套規制最為完備的管縣派出政府制度。

1930年12月中旬至1931年12月下旬,蔣介石親自坐鎮指揮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圍剿”。第二年8月,湖北省改行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公布的《剿匪區內各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條例》(簡稱“剿總”案例),建立行政督察專員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股票| 延吉市| 雷州市| 桃江县| 永定县| 邢台县| 安化县| 康保县| 昌宁县| 芦溪县| 衡东县| 江西省| 梁河县| 合山市| 镇沅| 大洼县| 尼木县| 攀枝花市| 万山特区| 菏泽市| 荣成市| 夏津县| 泽普县| 宜良县| 沂南县| 雷波县| 姚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泽州县| 临汾市| 崇义县| 卓资县| 海宁市| 文昌市| 玉田县| 禹城市| 芮城县| 馆陶县| 衡阳县|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