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研究創新

在有關政策和研究的脈絡上,本研究可以看作對反腐倡廉從政黨向國家和社會擴展趨勢及“集權體制下的權力制約”研究思路的深化和拓展,盡管本研究的視角更加細致和廣博一些。從廣博方面來說,本研究對于反腐倡廉并不局限于通常意義上的“權力制約”的概念框架內來思考。事實上,這也是筆者詬病主流學術界對憲制進行定義的地方。如果我們將憲制的核心理解為剛性限權以防濫用的話,就應該認識到此種定義已經將其他可能的合理的理解排除在外了。比如,一部憲法還可以通過諸如道德和習俗等的軟約束加以規范并防止濫權,甚至可以通過教育和文化機制等從本原上減少甚至堵住濫權的源頭。所以盡管在學術研究上定義是必需的,但我們應該靈活地處理它而不是教條主義式地將其抱住不放。正如托馬斯·庫恩所警告的:“邏輯表述本身并無太多價值,而只有當處境需要并能恰到好處時我們才應該召喚其過來,要不然定義不僅不能給我們的思維帶來太多幫助,反而將使我們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10]其實,這正呼應了赫伯特·馬爾庫塞對于西方社會科學界流行的“壓迫性思維萎縮”癥狀的洞見。根據馬爾庫塞的觀點,概念是我們對一些已經理解或者通過思考后認識的事物在頭腦里所形成的代表形式。它們都包含過渡層面的含義,因為它們都超越對具體事物的具體描述。也就是說,因為概念與其所代表的歷史總體相連,它們都超越了具體的運作語境,但是它們的超越性又是建立在實證基礎之上的,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被理解。[11] 然而,受20世紀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影響,很多概念“空虛不實”地連接到整體的那部分意義被砍掉了,于是學術研究就被鎖定在以自身社會的標準檢討一個論點合理與否的怪圈中不得解脫。[12]其實,馬爾庫塞在他的《單向度的人》中提到的這個洞見不僅適用于憲制的概念,而且包括其他諸如民主、人權、自由等概念。所以我們在做中國政治研究的時候一定要牢記正名的重要性。

此外,如果憲制只是剛性限制公權力的話,那么它和傳統的美德培養是沒有太多關聯的,至少在國家和憲制的層面而言。雖然這并不表示限權與美德培養勢不兩立、不可兼容,但是因為賦予政府美德培養的權力就意味著增大了其濫權的可能,所以這對于持有政府“守夜人”角色理念的自由派憲制學者而言是不能接受的。這在英美傳統中最為盛行,因為他們有著深植于歷史與文化中的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并且缺乏關于統一的美德倫理的理論和實踐。[13] 換句話說,當法律強制手段限制了政府做壞事的可能性的時候,它也將政府培養美德的手腳給捆住了。這正應和了蘇聯諾貝爾獎獲得者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對西方的批判:“當生命的組織被法治關系網住的時候,它導致了精神平庸的氛圍并癱瘓了人們高尚的動力?!?a id="w14">[14]確實,限權的程度和美德培養的能力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逆向的關系,也正因如此,中國傳統政治和文化更傾向于用一種軟約束去規范政府的行為。

對政府的軟約束并不必然導致對美德的培養,但是它很明顯為后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對于軟約束,筆者認為主要是指剛性約束之外的其他約束,比如道德、習俗、理念等的規范。因為中國文化本身是以“育人”為目標和出發點的,所以認為中國的制度安排從來不曾放棄培養人們的美德并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韓國學者金鎮夏就分析了儒家文化的禮樂如何被付諸政治實踐中以達成化育美德的目的。在他的一篇會議論文中,他將儒家的生態樂理運用于解讀儒家的“禮制憲制”。在金鎮夏看來,憲制最主要的命題就是如何調動、分配和使用權力,而他將權力的運用看作一種演出。這種演出需要一個憲制框架以監督和制衡可能的權力濫用,也就是說,它需要重構一個生態式的參與劇場以使表演者的角色扮演能夠得到互為主體間的并按照禮制規定的理想類型的相互評估。金鎮夏認為,韓國歷史上的朝鮮王朝就采取了這樣一種模式:憧憬著一個無為而治的和諧大同的政治道德共同體,朝鮮的憲制設計師們動用了一系列的文化機制將道德行為與權力運作的規范以“禮”的形式刻入了政治社會領域,并且這樣做的目的是構建一個“只有當行為實現其可能效果而又與禮制的憲制秩序不相沖突的時候才被放行的一個自我塑成的禮制宇宙”[15]。所以賦權需要調諧,而且金鎮夏指出這種在禮制共同體內形成的個體及社會的同源共鳴最后成就了一場壯觀的交響樂,而這正是天人合一的禮制憲制所達到的最佳狀態。很明顯,基于這樣的理由,中國文化是不大贊成只靠剛性法制來約束政府的。除了軟約束外,還有一個防止濫權的選項是對行使公權的人員進行成功的教育。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事實上中國傳統從來都不曾放棄這個治本的選項。中國傳統對于“正君心”及官德的重視就是一例。這個選項主要尋求培養官員的正義感與使命感,喚醒他們心底的仁愛與憐憫之心,并且引導他們實現精神覺醒。對于后者,中國傳統上的不少智慧就很有啟發意義,比如《淮南子》所言:“尊勢厚利,人之所貪也;使之左據天下圖,而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由此觀之,生尊于天下也。”《文子》亦曰:“夫所謂圣人者,適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乎己,而貪污之心無由生也?!?/p>

當然,我們的傳統從來都是標本兼顧的,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可能強調與依賴的方式不同而已。只靠軟約束或者教育在當今這樣的社會里是肯定不夠的,因為我們現在受到市場經濟深度洗禮的社會誘惑非常之多,而且人們的價值觀念在急遽變革的時代很容易動搖瓦解,所以我們應該堅持法治的道路,并積極借鑒國外通行的預防腐敗體制機制等。這也牽涉了下一節將要討論的借鑒的可能性和標準問題。

總之,本研究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的。一方面,中國反腐敗斗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其重心已經從治標向治本轉移,中央也已經為中國未來的制度體系描繪出藍圖,即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各方面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35年時,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且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立的深化改革的各項目標,我們對其中能啃的“硬骨頭”都已啃掉,但是對于本研究所要考察的四項制度這最后的“硬骨頭”,則仍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另一方面,在以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策略已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反腐敗斗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的情況下,重新將預防腐敗列為首要任務自是其中應有之義,而且符合中國反腐倡廉體系從以政黨為中心轉向國家和社會協同發展的大趨勢。此外,這也符合具有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體系發展的規律和認識。受西方自由主義影響的“新三權論”思路并不能解決中國反腐倡廉的問題,而“集權體制下的權力制約”思路雖然已經開始擺脫西方自由主義的桎梏,但是有些語焉不詳,而且在實踐探索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化。本研究就是響應中央的號召,從制度體系完善的角度思考對國外預防腐敗體制機制的借鑒問題,總的來說是對集權體制下的權力制約的深化和拓展,盡管視野更廣闊和細致一些。

具體來說,對于中國預防腐敗的體制機制建設,一方面,我們要鞏固和完善既有的中國特色廉政制度體系;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大力借鑒和消化國際的通行做法。本書將利用國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對國際上公認的四種預防腐敗利器,即防止利益沖突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和吹哨人保護制度進行介紹、比較,并以此為參照對中國相關制度框架和運行進行梳理分析,提出可行的、完善中國預防腐敗體制機制的對策建議。本研究的重點在于闡述清楚四種制度的核心要素及運行機理,并摸清中國的制度差距及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議。其難點在于獲取中國相關制度及運行的資料,把準推行相關制度建設和完善的困難和阻力,并結合國情提出可操作的建設性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新蔡县| 扶沟县| 霸州市| 福海县| 固阳县| 寿阳县| 荆门市| 巴彦淖尔市| 云南省| 泸定县| 黑水县| 自贡市| 秭归县| 鄄城县| 怀集县| 龙泉市| 垣曲县| 永丰县| 杭州市| 万全县| 疏附县| 云南省| 五常市| 柯坪县| 淳安县| 广州市| 泰兴市| 安西县| 泰和县| 林周县| 政和县| 南部县| 秭归县| 会东县| 泸州市| 甘孜| 丹江口市| 汉阴县| 巴彦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