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 統籌關外剿匪事宜折
光緒五年六月初二日(1879年7月20日)
廣西巡撫臣張樹聲跪奏●1,為接據越南國王來咨,統籌關外剿匪事宜,恭折馳陳,仰祈圣鑒事。
竊臣前在途次欽奉諭旨,飭即速赴新任,會商馮子材●2,將剿匪事宜妥籌辦理等因。欽此。當于行抵湖北時,先派記名提督黃桂蘭[9]馳往越南察看軍情,并專函令其赍赴提臣馮子材大營,謁商一切。迨臣抵省接篆,即得掃平者巖巢穴之報,業將大略及詳細情形兩次奏陳在案。現在事機順手,自當乘此兵勢,專力擒渠。捕剿愈殷,糧餉愈亟,西省雖支絀萬狀,總當將月餉、賞恤各項竭力湊籌,提前趕解,以赴關外之急,期早一日蕆事,得早一日息肩。然暑雨載涂,勞師絕域,臣猶無日不私心憂之。乃接據越南國王咨呈,以者巖既克,恐一旦逆渠授首急于回軍,預作盡剿諸匪之請。省城距提臣太原行營往返兼月,閫外軍情倏忽無定,非后路所可遙度。至全局所關,利害所系●3,臣亦不敢不勉竭其愚,通盤籌畫。
越南山川險惡,水土毒淫●4,從來大眾徂征,必因天時之宜,審地利之便,出有余之全力,鼓行奏凱,役不逾時。若窮搜遠討,日久勞師,供饋艱難,疾疫繼作,未有能善其后者。乾隆五十三年,前督臣孫士毅[10]既定安南,阮惠遁還巢穴。高宗純皇帝以安南屢世孱弱,道遠餉艱,無曠日老師代其搜捕理,詔即班師入關。孫士毅懸師輕敵,明年正月朔,遂有富良江失律之事。茲事未遠,可為前鑒。同治十年,海陽、太原之役,升任撫臣劉長佑[11]亦有“扼邊要以固本根,其河陽、興化距邊較遠,仍傳知該國自行攻剿”之奏,曾奉諭旨飭遵,列圣廟謨,昭昭垂示,誠明于虛內事外之戒也。現在夏潦方盛,瘴癘繁興。我軍自冬徂夏,荷戈轉戰,羅掘饋餫●5,杼軸已空。以天時、地利、兵力、財力審之,皆犯兵家之忌。而大軍在外,邊隘空虛,內地伏莽乘釁,亂者踵起。綢繆吾圉,中夜彷徨。
臣愚以為李揚才,中國叛將,竄擾藩封,義不能縱。該逆授首之后,果能霆擊風驅●6,殲除余匪,提臣馮子材老于戎行,必能審度機宜,乘勢蕩定,以宏圣主懷遠之仁。臣已將越南來牘咨請提臣核辦在案。倘需大舉深入,戡定無期,則越南積匪實繁有徒,無不依險負固。該國時剿時撫,叛服不常●7,蠻觸之爭,為日久矣。似當恪遵前旨,仍傳知該國王自行攻剿,以清余孽。提臣馮子材即一面班師凱旋,由臣等商派得力營隊,扼邊關之要隘,杜奸民之出入,如昔年設防故事,嚴飭●8將領及地方有司●9,不準稍涉松懈。若余匪竄擾邊境,即行隨時協剿,以逸待勞,不敢存漠視之心●10,亦不失萬全之計。
除將升任撫臣劉長佑原奏并欽奉諭旨,暨此次越南國王來咨錄送軍機處查核外,所有統籌越南剿匪事宜,理合會同兩廣總督臣劉坤一、廣西提督臣●11馮子材,恭折由驛馳陳●12。是否有當?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13。謹奏。光緒五年六月初二日●14。
光緒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軍機大臣奉旨:另有旨。欽此●15。
【案】此折原件、錄副查無下落,而抄件收于《清季外交史料》[12],茲據校正。
1.【廣西巡撫臣張樹聲跪奏】刊本無此前銜,茲據校補。
2.【會商馮子材】抄件作“會商李瀚章、馮子材”。
3.【利害所系】抄件作“關外利害所系”。
4.【水土毒淫】抄件作“水土毒深”。
5.【羅掘饋餫】抄件作“羅掘饋餉”。
6.【果能霆擊風驅】抄件作“果新霆擊風殲”。
7.【時剿時撫,叛服不常】抄件作“撫叛不常”。
8.【嚴飭】抄件作“當飭”。
9.【地方有司】抄件作“地方官”。
10.【不敢存漠視之心】抄件作“不敢存袒縱之心”。
11.【提督臣】抄件作“提臣”。
12.【恭折由驛馳陳】抄件作“恭折馳陳”。
13.【是否有當?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此句抄件缺。
14.【光緒五年六月初二日】刊本與抄件均無具奏日期,茲據抄件所載奉旨日期,查光緒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軍機處隨手登記檔》[13]張樹聲折,署有“報五百里,六月初二日桂林省城發”等字樣。據此,此折具奏日期當為“光緒五年六月初二日”無疑,茲據校補。
15.【光緒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軍機大臣奉旨:另有旨。欽此】此奉旨日期與內容,據抄件及《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校補。
【案】光緒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廷頒布諭旨曰:
諭軍機大臣等:張樹聲奏,接據越南國王來咨,現在統籌關外剿匪事宜一折。逆匪李揚才以中國叛將竄擾藩封,勢不能不振旅出關,速行剿辦,現經馮子材親督各軍,次第攻剿,將者巖等處巢穴一律掃平,并將李揚才家屬拿獲。該逆以釜魚檻獸拒守一隅,諒不難克期授首,著劉坤一、張樹聲、馮子材飭令各軍,乘此聲威,掃穴擒渠,立將李揚才、陸之平等逆悉數擒拿,迅圖蕆事,毋得日久勞師遠地,糜費餉需。在該國王咨呈張樹聲,有請留官軍盡剿諸匪之語。該國伏莽甚眾,防不勝防,斷無以中國兵力代為剿捕之理,仍著劉坤一等飭令各官軍,迅將李、陸股匪殲除后即行班師。越南積匪尚多,劉坤一等即傳知該國王自行攻剿,肅清余孽。廣西邊境各要隘,該督等當妥派得力營隊,扼守防堵,一遇余匪竄近,即隨時剿滅,以靖邊疆。將此由五百里各諭令知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