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大勇心解《三國演義》
- 馬大勇
- 485字
- 2025-04-28 17:53:57
第一編 從《三國志》到《三國志演義》
第一講 關羽可能很好色
世代累積型小說
正文開始,我們的第一個部分叫作《從〈三國志〉到〈三國志演義〉》,主要談《三國志演義》的成書過程、版本情況及有關問題。
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三國志演義》以及類似的一批作品——如《水滸傳》《西游記》《隋唐演義》《封神演義》等——被賦予一個專門概念,叫作“世代累積型”作品。所謂“世代累積”,就意味著它們不像《金瓶梅》《紅樓夢》,是由某一個作家在某一段時間內創作出來,橫空出世的。這一類作品是經過很多世代的歷史智慧、大眾智慧的沉淀和結晶,最終定型而成的——如同地質學中的巖層沉積一樣。在這些“世代累積型”的作品中,《三國志演義》是累積時間最長、累積過程最曲折的一種。從晉朝出現史書《三國志》到通行定本《三國志演義》,經歷了一千年以上的漫長時間。
追根溯源,《三國志演義》的成書必須首先提到晉朝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三國志》在中國史學地位很高,我們常常把官方正史序列(也就是俗稱的“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單拿出來,合稱為“前四史”。一方面它們記述的歷史年代比較早,另一方面,它們各有成就特色,為后代的歷史撰述樹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