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西方在非洲的殖民統(tǒng)治與對非洲影響的形成

第一節(jié) 殖民入侵

19世紀末,在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下,幾乎整個非洲都淪為了西方殖民地。而現(xiàn)代非洲大多數(shù)國家的出現(xiàn)都源于20世紀擺脫西方統(tǒng)治的非殖民化進程。

一 西方對非洲殖民擴張的開始

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新航路開辟,西方殖民者開始了入侵非洲的活動,在侵略初期,他們大多采用海盜式劫掠與詐騙方式來獲取非洲的資源,殖民主義者在非洲沿海地區(qū)建立武裝據(jù)點和貿(mào)易站,與當?shù)鼐用襁M行“物物交換”,他們對非洲沿海地區(qū)的占領,使得非洲從16世紀到19世紀中期一直是西方獵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的場所。最早向非洲殖民擴張的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隨后是英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等國家。

西方國家的殖民活動最早大都分布在非洲沿海地區(qū),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jīng)濟在歐洲的發(fā)展,殖民者改變了原來只限于對非洲沿海占領的政策而開始向內(nèi)陸腹地推進。

二 西方對非洲的內(nèi)陸探險

(一)內(nèi)陸探險的條件

西方殖民者雖然早在15世紀就把侵略魔爪伸向非洲,但由于非洲人民對外來侵略者的反抗以及非洲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使他們難以向非洲內(nèi)陸地區(qū)推進。直到18世紀70年代,非洲腹地的情況仍不為他們所知。他們不了解非洲的山脈和其走向情況,雖然知道有條尼羅河,卻不知道它的發(fā)源地,他們在尼日爾河河口沿岸進行了長期的貿(mào)易,卻不知道尼日爾河的流向和發(fā)源地,整個非洲大陸對于西方殖民者來說仍是一個黑暗與未知世界。

18世紀末19世紀初,為向非洲掠奪更多土地和資源,西方殖民者急于想弄清進入非洲內(nèi)地的通道,在此背景下,興起了對非洲內(nèi)陸的“地理考察”。18世紀后隨著工業(yè)化在西方國家的推進、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羅盤儀與望遠鏡結(jié)合的測繪技術發(fā)展,歐洲各國普遍掌握了大比例尺地形測圖技術。1791年,英國成立陸軍測量局,西歐各國也相繼建立了研究編制地圖的專門機構(gòu),形成大規(guī)模的專業(yè)隊伍和規(guī)范化的技術體系,并陸續(xù)完成了對各自本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1]此外,戰(zhàn)勝熱帶瘧疾的藥物——奎寧已被法國人在19世紀初發(fā)現(xiàn),[2]這樣,對非洲內(nèi)陸探險的條件逐漸成熟。

(二)對非洲內(nèi)陸考察的準備工作

最先從事探險活動的是走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前列的英國,為了促進對非洲內(nèi)地的考察,1788年英國專門成立了考察非洲內(nèi)陸的協(xié)會組織,從1790年起的十年間英國向西非派出數(shù)個考察隊。1788年英國“非洲內(nèi)陸探險促進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Promoting the Discovery of the Interior Parts of Africa)決定先解開西非尼日爾河之謎,[3]即弄清楚該河流的河源和流向情況。河源往往是在高原地區(qū),河源問題解決了,那么再根據(jù)水往低處流的原理,就可以弄清其流向與入海口,河源也是確定河流長度的重要參考之一。英國人癡迷于在西非發(fā)現(xiàn)尼日爾河河源地和流向的目的在于想找到傳說中的黃金之城廷巴克圖(Timbuktu)的位置,[4]探險活動得到了英國商界與銀行界的支持。因為在1517年一位名叫阿非利加的利奧的阿拉伯西非旅行家完成了從摩洛哥至廷巴克圖和乍得湖等地的探險,[5]并在其關于探險的書中提到了尼日爾河和其流向,該書得到了覬覦黃金的西方人的重視。[6]

英國的活動引起了法、德、意、葡、俄、美等國的注意。1821年法國成立“巴黎地理學會”,為鼓勵對非洲內(nèi)陸“考察”,該學會設立專門的賞金。1830年英國又成立了“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以確立它在非洲內(nèi)陸考察中的領先地位。

(三)尼日爾河之謎和對西非河流的考察

西非主要河流尼日爾河(Niger River)全長4200公里,是非洲第三長河,僅次于尼羅河和剛果河(也稱扎伊爾河),這條河的神奇之處在于其非同尋常的水流路線,該河發(fā)源于幾內(nèi)亞中南部邊境的富塔賈隆(Fouta Djallon)高原,高原在靠近塞拉利昂邊境地區(qū)的叢山之中,源頭處向西距大西洋岸僅240公里,但它卻不直接向西往離它最近的大海流去,而是朝相反方向流入撒哈拉沙漠,然后在馬里的古城廷巴克圖附近急劇右轉(zhuǎn),向東南流入幾內(nèi)亞灣。其干流流經(jīng)幾內(nèi)亞、馬里、尼日爾和尼日利亞等國。尼日爾河是非洲主要河流中最不尋常的一條,其流向讓西方地理學家們困惑了一個多世紀。[7]該河是由兩條古老的河流匯合而形成的,一條是上尼日爾河,從廷巴克圖以西的源頭處,流注到廷巴克圖東北的湖中;另一條是下尼日爾河,它發(fā)源于廷巴克圖以南,流往幾內(nèi)亞灣。隨著時間推移,下尼日爾河侵蝕并捕獲了上尼日爾河,使其改變方向。尼日爾河上游是熱帶雨林氣候區(qū),降水量和徑流量大(volume of runoff),中游流經(jīng)熱帶草原氣候區(qū),徑流量減少。

1790年英國“非洲內(nèi)陸探險促進協(xié)會”派出一位曾服役于英國駐摩洛哥領事館和塞內(nèi)加爾要塞的退休軍官丹尼爾·霍頓進行探險。霍頓從岡比亞進入西非內(nèi)地考察,因為當時有人認為岡比亞河河口就是尼日爾河河口。協(xié)會給霍頓下達的任務是調(diào)查尼日爾河的河源地、流程、終點以及沿岸居民的狀況。但他因染上熱帶病而死在去廷巴克圖的途中,霍頓在給協(xié)會的報告中推翻了阿非利加的利奧的結(jié)論,認為尼日爾河是向東而不是向西流。[8]1795年協(xié)會物色到蘇格蘭探險家、青年醫(yī)生帕克(Mungo Park)進行考察。帕克由岡比亞沿陸路抵達上尼日爾河畔的馬里城市塞古,考察后他推翻尼日爾河是塞內(nèi)加爾河和岡比亞河支流的假設,證實尼日爾河是向東而不是向西流入大海。[9]之后,另一名蘇格蘭探險家萊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于1822年確定了河的源頭方向,但因土著人阻撓而未能抵達。帕克與萊恩二人均死于各自探險途中。

英國政府在帕克等人進入尼日爾河下游而遲遲得不到音訊后,認定從岡比亞進入尼日爾河的考察困難重重,應改變考察路線。1822年英國決定派海軍上尉克拉帕頓等人從北非的黎波里南下考察尼日爾河。他們越過撒哈拉沙漠,來到了乍得湖地區(qū)。克拉帕頓等人此行雖未找到尼日爾河入海口,但從當?shù)厝四抢锪私獾侥崛諣柡硬⑽匆恢毕驏|流,而是在與索科托河(今尼日利亞西北)匯合后折向南方,流入幾內(nèi)亞灣。[10]1830年英國探險家理查德(Richard Lemon Lander)和蘭德(John Lander)乘筏子沿尼日爾河而下,確定尼日爾河下游所在地,并最終到達貝寧灣,找到了尼日爾河的入海口。至此,英國人弄清了尼日爾河的流向和掌握了乍得湖地區(qū)的基本情況。

在英國人忙于探索尼日爾河流域之時,法國人則把注意力集中在岡比亞河和塞內(nèi)加爾河上。1817—1818年加斯帕得·莫利昂和博福爾考察了岡比亞河和塞內(nèi)加爾河,找到這兩條河的源頭。[11]這兩條河流的流向相對簡單,沒有尼日爾河那樣撲朔迷離,難以捉摸。岡比亞河也發(fā)源于幾內(nèi)亞有西非水塔之稱的富塔賈隆高原,向西流經(jīng)塞內(nèi)加爾和岡比亞,全長1120公里。塞內(nèi)加爾河源于幾內(nèi)亞,由巴科伊河和巴芬河在馬里的巴富拉貝(Bafoulabe)匯流而成,最終在圣路易注入大西洋。河流全長1430公里。弄清河流流向的意義在于,開啟了對被稱為黑暗大陸的非洲地理全貌的了解時代。

(四)尼羅河之謎

尼羅河(Nile)是一條流經(jīng)非洲東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長6670公里,與中非的剛果河以及西非的尼日爾河并列為非洲三大河流。

尼羅河由青白兩條尼羅河組成,兩條河流在蘇丹喀土穆匯聚成為尼羅河。從喀土穆到埃及的阿斯旺段是尼羅河落差最大的一段,這一段長約1400公里,多峽谷和拐彎,有六個瀑布,自下游而上,分別命名為第一至第六瀑布,第六瀑布位于喀土穆北90公里處。青尼羅河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的西北部塔納湖,白尼羅河則發(fā)源于非洲中部布隆迪高原,流經(jīng)布隆迪、盧旺達、烏干達、坦桑尼亞、南蘇丹、蘇丹和埃及等國,最后注入地中海。

英國人布魯斯(James Bruce,1730—1794)是第一個到達青尼羅河源頭的西方人。1769年在英國外交部的授意下,布魯斯辭去了英國駐阿爾及爾領事的職務,前往埃塞俄比亞,探尋青尼羅河源頭和了解當?shù)氐纳虡I(yè)潛力。1770年2月他到達了當時的埃塞俄比亞首都貢德爾(Gondar,今埃塞俄比亞西北部城市),在那里,他受到了統(tǒng)治者泰克·海馬諾二世(Tekle Haymanot II)的接待,1770年11月他到達青尼羅河源頭塔納湖。塔納湖位于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的北部,湖水平靜,湖中島嶼眾多,周圍叢林密布,上千公里長的青尼羅河的流程就從湖水緩緩溢出的地方開始。布魯斯對青尼羅河源頭和其旅行的描述激起了歐洲人對非洲進一步探索的熱情,英國非洲協(xié)會的成員也倍受鼓舞。

白尼羅河上游是卡蓋拉河(Kagera River),發(fā)源于布隆迪境內(nèi),流入維多利亞湖。河水出湖后被稱維多利亞尼羅河,經(jīng)西北方向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該湖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再向西北成阿爾伯特尼羅河—白尼羅河,在蘇丹和青尼羅河交匯進入埃及,注入地中海。在英國外交部支持下,1857—1864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先后派出三批考察隊前去探尋白尼羅河的源頭。他們中有從東非桑給巴爾出發(fā),經(jīng)坦噶尼喀的巴加莫約和塔波拉前去探尋;[12]有從尼羅河河口出發(fā),溯流而上,追蹤其發(fā)源地。1862年約翰·斯皮克和格蘭特探險隊發(fā)現(xiàn)了維多利亞湖是尼羅河的源頭。在此基礎上,1864年塞繆爾·貝克夫婦探險隊到達維多利亞湖西北部的阿伯特湖,并弄清楚了白尼羅河發(fā)源于維多利亞湖附近的叢山間,然后才先后注入維多利亞湖和阿伯特湖。

(五)中部非洲河流之謎

1.對贊比西河的考察

中部非洲河流調(diào)查是同英國人利文斯敦(David Livinstone,1813—1873)的名字分不開的,利文斯頓是蘇格蘭傳教士,在非洲傳教,曾獨自勘探了贊比西河,從西到東橫穿南部非洲大陸,并考察了尼亞薩湖和坦噶尼喀湖,探險期間“他的武器就是日服兩片奎寧” [13]。通過對河流的考察,利文斯頓揭開了“非洲心臟”的秘密。

贊比西河(Zambezi River)是非洲第四長河流,也是南部非洲第一大河,長2660公里,發(fā)源于贊比亞西北部邊境海拔1300米處的山地,流經(jīng)安哥拉、納米比亞、津巴布韋、贊比亞和莫桑比克等國,注入印度洋。在贊比西河中游有著名維多利亞瀑布,它在贊比亞與津巴布韋接壤處,寬1700多米,最高處122米,為世界著名瀑布奇觀之一。利文斯頓在第一次探險(1853—1856)中成功橫穿非洲大陸,考察了贊比西河,在河中游發(fā)現(xiàn)了巨大而壯觀的瀑布,把它取名為維多利亞瀑布(又稱莫西奧圖尼亞瀑布);第二次探險(1858—1864)時他勘察了贊比西河及其支流。在1866年的第三次探險中,他考察了尼亞薩湖等地,[14]并收集了各種英國夢寐以求的內(nèi)陸非洲情報資料,之后,英國成立了“利文斯頓中非有限公司”,[15]踏著利文斯頓當年探險的足跡,沿途修路筑橋。1891年英國建立“中非保護地”(今馬拉維),[16]并在尼亞薩湖及希雷河一帶建立電報系統(tǒng),[17]從而構(gòu)成了開羅—中非—開普敦的電報網(wǎng)絡,為實現(xiàn)侵略非洲的“二C”計劃創(chuàng)造了條件。[18]

2.剛果河之謎

剛果河(Congo River)位于非洲中西部,屬大西洋水系。全長約4700公里,為非洲第二長河,其源頭在剛果盆地東南的加丹加高原。剛果河上游位于贊比亞境內(nèi)東非大裂谷區(qū),向北流出博約馬瀑布后始稱剛果河。[19]干流貫穿剛果盆地,呈一大弧形,流經(jīng)贊比亞、剛果(金)、中非、剛果(布)、喀麥隆和安哥拉等國,注入大西洋。對赤道以南非洲內(nèi)地進行考察最早的是葡萄牙人,19世紀初,他們沿著販奴路線,多次從安哥拉、莫桑比克的沿海深入內(nèi)地考察。1816年英國也派出了一支裝備精良的考察隊,在詹姆斯·塔基上尉率領下前往剛果河勘探。這支考察隊逆剛果河而上,但是在三個月的勘探中,考察隊成員有多人患熱帶病死去,塔基也未幸免于難。此后,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在半個世紀中都沒派人沿著剛果河進入內(nèi)地考察。[20]

1874年,美國記者、英國人亨利·斯坦利受英國《每日電訊報》和《紐約先驅(qū)報》的派遣,用了900多天的時間在中部非洲進行探險。斯坦利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剛果河上,他和探險隊考察了坦噶尼喀湖和維多利亞湖,發(fā)現(xiàn)坦噶尼喀湖和尼羅河水系無關,他率隊員向西到剛果河上游的盧阿拉巴河(the Lualaba),開始從盧阿拉巴河進行考察,一直走到剛果河河口,歷時三年。斯坦利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完成從剛果河源頭到河口考察的人。[21]之后,他又在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資助下,從歐洲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于1879年到1884年對剛果河整個流域進行考察,考察中,他迫使各地酋長先后簽訂了450多個“保護性”條約,建立22個商站和據(jù)點,為比利時國王“剛果自由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2]斯坦利考察活動,為西方殖民者搜集了有關剛果河流域的大量地理和人文資料,適應了19世紀末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需要。在1884年底召開的柏林國際會議上,剛果河流域被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葡萄牙瓜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红安县| 大埔县| 高青县| 巫山县| 慈利县| 肥城市| 石渠县| 久治县| 南开区| 军事| 温宿县| 梁河县| 达拉特旗| 通化县| 呼伦贝尔市| 浦东新区| 图们市| 吐鲁番市| 巍山| 东源县| 嘉定区| 石河子市| 凤台县| 巧家县| 松江区| 靖江市| 洛宁县| 兴化市| 莱州市| 玉门市| 滦南县| 乌兰察布市| 肥东县| 楚雄市| 沁水县| 崇义县| 琼结县| 民乐县| 贵南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