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由與價值

一 研究的緣由

在中國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儒家仁學思想以其強勁的生命力、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敬天保民的仁愛思想,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各階層民眾安居樂業,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被自漢武帝以來的歷代君主奉為圭臬,在政治文化統治中長期處于主導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國家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儒家思想造就的倫理共識和對本民族文化的強烈認同等已成功融入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影響著世代中國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前進,就必須充分認識儒家仁學思想對中國人民的既有影響并加以引導,與此同時,挖掘儒家仁學思想里未被充分重視但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重要價值的部分并繼續利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守我們既有的傳統、固有的根本,在此基礎上深耕厚培、延伸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滿足中國社會生產方式和政治變革的發展需要,儒家思想在歷史進程中既形成了核心價值觀念,也塑造了一系列開展社會教化、加強個體修養的相應法則,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制度建設及其內化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價值觀是人們心中的深層信念系統,是一個人行為處事的基本原則與標準,是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的統帥,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群體的共同價值體系,決定著這一群體的行為標準與處事原則,在社會群體之中能否成功樹立核心價值觀關乎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文化軟實力。

我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凝練為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最重要的遵循依據。從我國的國家政治大局來看,社會群體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自身道德修養和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個體日常生活的現實場域,體現了國家主導價值話語能否發揮最大的作用,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真正內化于心并外化為價值行為。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為歷代儒家尊崇并逐漸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儒學作為中華文明過去千余年的主流思想,對于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有巨大的潛在影響。伴隨新文化運動,近代以來儒家思想飽受爭議。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文化自覺自信,更多學者開始回顧我們的傳統文化,其魅力與價值又重新受到重視。仁學思想——孔子創立的儒家核心理念,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核心理念,對于緩解當代社會利益沖突發揮著積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有重要意義,儒家仁學思想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靈魂和精華,必須在當代社會加以傳承和弘揚。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儒家仁學思想的內化研究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有助于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在全球化視野下,著眼于解決人類發展和中國社會問題,從當代社會發展的視角,批判繼承和轉化發展儒學。儒家仁學思想具有涵養文化和滋潤人心的作用,從儒學發展的視角,審視中國當代社會成員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不但可以實現儒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也符合當代人民的價值追求。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結晶,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角,其內化是持續推動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此過程中需要和儒家仁學思想相融合,一方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實現儒家仁學思想現代轉化;另一方面,儒家仁學思想涵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內化,順應各自內在發展規律和達到自身長久發展。

二 研究的價值

馬克思主義與儒家思想,既有東西之別,又有古今之變,它們在此過程中表現出的包容性與發展性,促使二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交融成了現當代中國革命、建設與發展的生動實踐。這場碰撞會通本身就有豐富的探究價值,尤其是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與儒家仁學思想的相互融通對于當下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儒家學說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長期在古代中國思想中發揮主導作用,深植于中國人的思想中,對于中國當代思想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如何充分研究儒家豐富的思想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做出更多的突破。理論作為實踐的先導,在實踐中又發揮著主導作用,理論研究創新尤為重要。

研究的學術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通過對儒家仁學思想的立國、處世、為人三個維度的考量,梳理儒家仁學思想與當今社會、經濟、人的發展的關系;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承接儒家仁學思想的豐富養分,從而引領儒家仁學在傳統與現代的變遷中創造性轉化與再運用;厘清儒家仁學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相通相合,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文化支撐。通過借鑒儒家仁學思想文化經驗和培育途徑,增強社會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認同感。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梳理儒家仁學思想的核心內涵,理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底蘊依據,抵制西方“普世價值”的入侵;另一方面,以史為鑒,探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有效原則與方法,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研究的應用價值有以下三點。其一,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二,發揮傳統價值觀在創新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現代社會發展的統一;其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夯實文化自覺,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創新成果引導民眾。研究儒家仁學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有助于從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堅定文化自信,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激發人們的民族文化榮譽感,形成強烈的民族歸屬感,激勵人們積極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與傳播的實踐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安市| 乌什县| 北安市| 拜城县| 五台县| 临泉县| 潢川县| 巨野县| 德化县| 齐河县| 临朐县| 平度市| 松溪县| 闻喜县| 台前县| 江都市| 兴城市| 称多县| 宜章县| 河西区| 师宗县| 岳阳县| 靖江市| 哈密市| 陆良县| 乌海市| 惠来县| 临沂市| 剑河县| 贵港市| 中卫市| 铁岭市| 象州县| 独山县| 广灵县| 郑州市| 陆丰市| 香河县| 余姚市| 封开县|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