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掖縣東界至朱橋驛

朝鮮使臣從登州府城(蓬萊縣)出發(fā),向西一百五十里(1里等于0.5千米,下同),[1]依次橫穿登州府的黃縣、招遠縣[2]北部,經(jīng)登州府招遠縣與萊州府掖縣交界處的新城(亦名備倭城、新城堡、王徐寨,今萊州市金城鎮(zhèn)新城村)后,進入萊州府掖縣境內(nèi)。

(六月)初九日,晴。自黃山,酉時,到朱橋六十里。黃山以后,村舍尤似稠密,園林果木比黃縣以前尤佳,官道尚沿海汀矣。[3]

——吳允謙《海槎朝天日錄》

(十月)十一日,晴。午后……二十里到新城中火……晚至邾橋驛俞姓人家宿?!袢招辛铩?/p>

——趙濈《燕行錄一云朝天錄》

(九月)十四日,乙丑。一行蓐食,(從黃山驛)馳往朱橋鋪止宿。是日行六十里。

——李德泂《朝天錄一云航海錄》

(十月)十二日,晴。早發(fā),往朱橋驛止宿,去黃山六十里。

——全湜《槎行錄》

黃山驛,屬黃縣。自黃山西至朱橋驛,六十里程也。

——鄭斗源《朝天記地圖》

由上述引文可知,自黃縣黃山館驛至掖縣朱橋驛的距離為六十里。具體而言,朝鮮使臣自蓬萊縣啟程后,行六十里到黃縣,宿黃縣城。次日,行六十里,宿黃縣黃山館驛。其后,自黃山館驛,經(jīng)登州府招遠縣北部,行六十里,過招、掖交界的新城,到掖縣朱橋驛。據(jù)乾隆《掖縣志》記載:“備倭城,朱橋北二十里,俗呼新城,與招遠接界。”[4]即黃縣黃山館驛至掖縣西界,朝鮮使臣所行里程為四十里,而掖縣東界至朱橋驛段,所行里程為二十里。依吳允謙的記述,朝鮮使臣從黃縣的黃山館驛出發(fā),行六十里到達掖縣朱橋驛。自黃山館驛之后,道路兩旁的村舍漸漸密集,招掖兩縣對園林果木的管理也要比蓬萊和黃縣好。使臣所途經(jīng)的驛道依舊為沿海的地勢平坦之地。蓬萊縣境內(nèi)多山地,驛道崎嶇難行,[5]而黃縣“依山傍海,系斥鹵砂礫”[6]。換言之,朝鮮使臣途經(jīng)登州府所轄的蓬萊縣、黃縣驛道兩旁皆因地形或鹽田、沙地不適宜種植農(nóng)作物,人煙稀少,村舍稀疏,且沿途并無可觀之景,故使行文獻中有關(guān)此段路程的記載較少。

據(jù)相關(guān)方志記載,[7]萊州府東北至登州府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海二百五十里,西至青州府三百六十里,北至海崖九百里,自府治至(山東)布政使司六百四十里,至京師一千四百里,至南京一千五百里。《禹貢》:“青州之域,所謂‘萊夷作牧’?!贝呵餅槿R子國,戰(zhàn)國屬齊,秦屬齊郡,兩漢時稱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宋復稱東萊郡,后魏因之,并置光州領(lǐng)東萊郡。隋初撤東萊郡,改光州為萊州,后復設(shè)東萊郡。唐為萊州,天寶初改東萊郡,干元初復為萊州。宋屬京東東路,金在萊州置定海軍,元初屬益都路,后屬般陽路。洪武元年,升萊州為府,隸山東行省,領(lǐng)登州、寧海二州及掖、萊陽、膠水、棲霞、黃、福山八縣。洪武六年,割登州及所屬棲霞、黃、福山三縣,直隸山東行省。洪武九年,升登州為府,割萊陽、招遠、寧海州、文登歸登州府;割青州之昌邑、濰州、膠州、即墨、高密歸萊州。洪武十九年,升膠水為平度州,領(lǐng)昌邑、濰二縣。此后,萊州一直領(lǐng)平度州、膠州二州及掖、濰、昌邑、高密、即墨五縣,府治在掖縣。清沿明制。1913年,裁撤萊州府,留掖縣。1914年,掖縣屬膠東道(治所在煙臺)。1925年,改屬萊膠道(治所在膠縣)。1928年,廢萊膠道,直屬山東省。1940年,屬西海地區(qū)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屬萊陽專區(qū)。1958年,改屬煙臺市。1988年,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為山東省轄縣級市,有煙臺市代管。

自掖縣東界至朱橋驛的二十里區(qū)間的地名,使行文獻記載如下:新河、馬堂店、朱果寺、寒同山(神山)、廣河、朱橋、掖縣界(石碑)、王乙山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正阳县| 高安市| 韶山市| 青龙| 洮南市| 广丰县| 崇阳县| 大关县| 二手房| 怀集县| 通渭县| 德庆县| 信丰县| 虎林市| 抚宁县| 旬阳县| 安化县| 任丘市| 三亚市| 崇阳县| 马公市| 宜兴市| 云安县| 青阳县| 彩票| 军事| 安岳县| 东山县| 花莲县| 郎溪县| 兴业县| 南投市| 双鸭山市| 久治县| 牡丹江市| 揭阳市| 察隅县| 方正县| 揭西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