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張居正及其時代

第一節 張居正之時代

一 嘉隆怠政:政治之危

張居正在萬歷初年擔任首輔,其人生大部分時間卻在嘉靖、隆慶年間度過。嘉靖、隆慶的政治危局對他后來的施政理念與作為產生了深刻影響。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英年病逝,無子,按《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由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從子、明武宗從弟朱厚熜,以藩王由湖廣安陸入繼大統,是為明世宗嘉靖帝。

嘉靖帝登基后不久,就掀起了曠日持久的“大禮議”之爭,造成了官員群體的分裂。經歷“左順門事件”和“李福達案”,嘉靖掌握朝政主導權,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隨著反對“大禮議”的閣臣楊廷和等人的離職,支持大禮的新貴張璁、桂萼等進入內閣,輔助嘉靖推行革新,整頓吏治,革新科舉,議處宗室,裁革鎮守中官,清查勛戚莊田,改革賦役制度,國家氣象煥然一新,暫時扼制住了正德荒政所造成的危殆局面?!敖衩魈熳泳C核于上,百執事振刷于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a id="w1">[1]

隨著世宗帝位逐漸穩固,張璁等人離職,革新進程減緩,明世宗“進取求治意志的日益減弱,使革新處于停滯狀態,對明代政治帶來了嚴重的后果”[2]。嘉靖二十年(1541)后,嘉靖把主要精力放在崇尚方術、喜好祥瑞上,追求長生不老。一些方士受到嘉靖寵信,如黃岡人陶仲文,由邵元節推薦給嘉靖。嘉靖帝遭宮婢之變后,移居西內,“日求長生,郊廟不親,朝講盡廢,君臣不相接”,獨陶仲文得時相見,“見輒賜坐,稱之為師而不名”。后因大同軍功,嘉靖歸功于陶仲文上玄有方,特加其為少師,仍兼少傅、少保,“一人兼領三孤,終明世,惟仲文而已”[3]。在嘉靖的推崇下,一些無恥官吏以進獻方術獻媚嘉靖而求用。無錫人顧可學,曾因在部時盜竊官帑,被言官彈劾而罷官,家居20余年,聽聞世宗好長生,而同年嚴嵩方柄國,乃厚賄嚴嵩,言“能煉童男女溲為秋石,服之延年”。嚴嵩為之言于嘉靖,嘉靖遣使者赍金幣到其家賜之。顧可學后詣闕謝恩,嘉靖遂命其為右通政。嘉靖二十四年(1545),超拜至工部尚書,尋改禮部尚書,再加至太子太保。人人“咸畏而惡之”[4]。對那些反對齋醮的正直大臣,嘉靖帝予以重懲。如嘉靖三十四年(1555)冬,戶科左給事中楊允繩彈劾光祿丞胡膏偽增物值,下法司按驗,胡膏辯稱:“玄典隆重,所用品物,不敢徒取充數。充繩憎臣簡別太精,斥言醮齋之用,取具可耳,何必精擇,其欺謗玄修如此?!奔尉复笈?,命下楊允繩于詔獄。居五年,楊允繩竟死于西市。[5]

嘉靖帝長期不上朝,朝政日壞,正直官員憂心如焚,張居正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陳六事疏》中直言不諱:

今陛下即位以來,二十八年矣。自成祖以后,歷年之久,未有過于陛下者。功化之美,固宜上追唐虞,而近配列祖。乃今陰陽不調,災異數見,四夷未賓,邊塵屢警,猶不能不勤宵旰之憂者,意奉職者未得其人與?抑上下之志猶有所未通耳?今群臣百寮,不得望陛下之清光已八九年,雖陛下神圣獨運,萬幾之務,無所留滯。然天道下濟而光明,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親近文學侍從之臣,而能獨治者也。今陛下所與居者,獨宦官宮妾耳。夫宦官宮妾,豈復有懷當時之憂,為宗社之慮者乎?今大小臣工,雖有懷當時之憂,為宗社之慮者,而遠隔于尊嚴之下,懸想于於穆之中,逡巡噤口,而不敢盡其愚。[6]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戶部主事海瑞上疏,痛陳時政:

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反剛明之質而誤用之。至謂遐舉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余年不視朝,法紀弛矣。數年推廣事例,名器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于夫婦。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7]

隆慶登基后,“端拱寡營”,不理政事,“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8]。隆慶元年(1567)元月,兵部侍郎鄧洪震疏言:

伏見陛下臨朝之時,圣容端拱,未嘗時賜清問、體察民情,諸司奏章少經御覽,經筵、日講止襲故常,未蒙虛心詢訪。傳聞后宮,日為娛樂,游幸無時。嬪御相隨,后車充升,所謂“女寵漸盛者”,未盡無也。左右近習,恩蔭徇情,賜與頗濫,所謂“嬖幸蠱惑者”,未盡無也。號令非一,前后背馳。邪正混淆,用舍猶豫,所謂“仁柔不斷者”,未盡無也。[9]

隆慶依然我行我素,尤其好女色,“初在裕邸,姬御甚稀。自即位以來,稍好內,掖廷充斥矣”[10]。隆慶的軟弱,使閣臣爭權日烈,“柄臣相軋,門戶漸開”[11]。徐階、高拱、李春芳、趙貞吉、殷士儋、郭樸等閣臣爭構其間,張居正亦參與其中。閣臣政爭,嚴重影響朝政運行。

二 國帑空虛:民生之艱

嘉靖、隆慶怠政,國事日壞。他們肆意揮霍,加之宗室繁衍日盛,供應增多,以及“北虜南倭”,軍費虛耗甚大,導致國帑日漸空虛。對民眾,則盤剝更重,百姓生存更加艱難。

(一)皇室享受

嘉靖時因齋醮需要,多大興土木:

營建最繁,十五年以前,名為汰省,而經費已六七百萬。其后增十數倍,齋宮、秘殿并時而興。工場二三十處,役匠數萬人,軍稱之,歲費二三百萬。其時宗廟、萬壽宮災,帝不之省,營繕益急。經費不敷,乃令臣民獻助;獻助不已,復行開納。勞民耗財,視武宗過之。[12]

隆慶則貪財好貨,追求金銀珠寶。如隆慶二年(1568)四月,明穆宗令內承運庫太監崔敏,要戶部以銀六萬兩,買金一萬兩進用。戶部尚書馬森等言:

皇上知太倉之積不足以供邊餉,故出內庫銀買金,甚盛心也。第黃金產自云南,所出有限,歲額不過二千,尚多逋者,至于商人尤難責辦。先帝時曾買金二千,日積月累,僅能足數,不能足色,尋詔停止,以此金暫貯太倉。今欲于數日之內,即滿一萬之數,臣等知其不能。請先進見貯太倉者,督云南布政司亟進年例以供上用。又,祖宗時御札皆司禮監傳之閣臣,轉示各部院,無司禮監徑傳者。更望陛下率由舊章,以示崇重命令之意。

明穆宗詔令云南銀兩不必發,取太倉見在金進用。[13]隆慶三年(1569)正月,詔令以內織染局所呈袍服花樣,要織造太監李佑取辦一千八百六十匹以進。[14]隆慶四年(1570)五月,戶科都給事中李已、給事中陳吾德疏言:

比者左右近習,干請紛紜。買玉買珠,傳帖屢下。人情洶洶,咸謂“陛下詔書不信”,無所適從……矧今府庫空虛,小民困竭。帑藏所入,不足以待一年之出。邊方年例,奏發無時。畿省饑荒,求濟不已。司計之臣,方日夜憂懷,計未有所出。陛下為民父母,奈何以一玩好之故,而費數十萬之資乎?……恐將來效尤,肆意希求,轉相欺蔽,不至于空人之國不已也。[15]

疏入,隆慶怒甚,李已以沽名犯上命,被廷杖一百,并送刑部監候,陳吾德被黜為民。

(二)宗室需索

明太祖建國后實行分封制,分其諸子到戰略要地為藩王拱衛中央,有很大權力?!疤煜轮螅亟ǚ?,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16]朝廷不準宗室從事四民之業,養尊處優。但明代宗室人口繁衍迅猛,親郡王以下,洪武中只有男女58人;至永樂,增長至127人;隆慶初,隸屬籍者4.5萬人,而見存者2.8萬人。[17]人口增長,祿米增加,國家負擔增重。嘉靖時的禮部尚書梁材以晉府、周府、魯府、楚府為例,說明祿米增長驚人:

洪武年間,如山西初封晉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奉國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并儀賓等,至一千八百五十一位員,共歲支祿米八十七萬二千三百六石零。河南初封周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奉國等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并儀賓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員,共歲支祿米六十九萬二百五十石。山東初封魯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奉國等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并儀賓等,至三百六十一位員,共歲支祿米一十三萬九千二百三十七石零。湖廣初封楚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奉國等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并儀賓等,至五百八十七位員,共歲支祿米二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石。百姓稅糧有限,而宗枝蕃衍無窮。舉此五府,則天下王府可知也。[18]

嘉靖末,御史林潤疏言宗藩祿米之弊:

今天下之事,極蔽而大可慮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萬石,而祿米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萬三千石,而祿米一百九十二萬石。是二省之糧,借令全輸,已不足供祿米之半。況吏祿、軍餉,皆出其中乎![19]

(三)軍費浩大

“北虜南倭”的軍事威脅,使軍費開銷成為明朝財政支出的沉重負擔。嘉靖三十一年(1552)正月,戶部尚書孫應奎條上京邊備用芻糧之數,“自臣入都至今,計正稅、加賦、余鹽五百余萬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萬。而所出自諸邊年例二百八十萬外,新增二百四十五萬有奇,修邊振濟諸役又八百余萬”[20]。隆慶登基后,財政仍然緊張,諭戶部查內庫太倉糧出入數,尚書馬森奏:

太倉見存銀一百三十萬四千六百五十二兩,歲支官軍俸銀該一百三十五萬有奇,邊餉二百三十六萬有奇,補發年例一百八十二萬有奇,通計所出須得銀五百五十三萬有奇,以今數抵算,僅足三月。京糧見存糧六百七十八萬三千五百五十一石,歲支官軍月糧二百六十二萬一千五百余石,遇閏月又加二十二萬余石,以今數抵算,僅足二年有余。竊惟積貯,天下大命,故無三年之畜,則曰“國非其國”。今帑藏所積似此,可謂匱乏之極矣。平居無事,尚難支推。萬一有不虞災變,供費浩繁,計將安出?今日催征急矣,搜括窮矣,事例開矣。四方之民力竭矣,各處庫藏空矣。勢時至此,即鬼運神輸,亦難為謀。[21]

明王朝巨大的財政壓力,都轉移到民眾身上,國家加大了對民眾的盤剝和壓榨。嘉靖四十一年(1562)戶科都給事中何煃,疏言寬民力:

近來,有司日事誅求,民不堪命。即以南直隸言之,軍門有加派養兵銀兩矣。工部有坐派料價矣。而軍之外,復有操江之募兵,兵備道之壯丁,府州縣之鄉兵。馬料價之外,復有采木、顏料等費,預征、勸借等名焉。而當其事者,又或已停尚征,或指一科十。[22]

可見民眾生存之艱難。隆慶初,張居正亦言:

昨歲以元年蠲賦一半,國用不足,又邊費重大,內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賦,三道御史清理屯鹽,皆一時權宜,以佐國用之急,而人遂有苦其搜括者。臣近日訪之外論,皆稱不便。緣各御史差出,目睹百姓窮苦,亦無別法清查,止將官庫所儲盡行催解,以致各省庫藏空虛。水旱災傷,視民之死而不能賑;兩廣用兵,供餉百出而不能支。是國用未充,而元氣已耗矣。[23]

三 北虜南倭:邊疆之患

元朝統治退居漠北后,防范蒙古勢力南下復辟成為明朝軍事防御重點之一。經過明太祖多次主動打擊及北元統治集團內部爭斗,蒙古分裂為韃靼與瓦剌。明成祖時期,蒙古部落與明王朝建立了朝貢制度。“土木堡”之變,改變了明朝與蒙古關系中的主導地位,喪失了對蒙古的軍事威懾力。

嘉靖二十一年(1542),韃靼右翼首領吉囊死,諸子狼臺吉等散處河西,勢力既分,俺答獨盛,實力雄厚,不斷騷擾延綏諸邊。俺答在與明朝軍事沖突中占據優勢,但不利于蒙古社會經濟發展,蒙古日常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依靠明朝提供,需與明朝建立正常經濟往來,“搶雖獲有人畜,而紗緞絕少,且亦自有損失,計不如貢市完”[24]。嘉靖二十年至嘉靖二十八年(1541—1549),俺答多次遣使請求貢市,均被嘉靖所拒絕。宣大總督翁萬達特為上疏,建議朝廷考慮與之通貢:

遣使求通,雖已被殺,猶屢請不已?;蛑^“虜性貪利,入寇則利在部落,通貢則利在酋長”。即其所請之急,意在利吾賞賜耳。使處之當,而不拂其情。虜眾雖狂,或可撫定。[25]

意見未被嘉靖接受。俺答屢次求貢不成,多次南下掠奪邊境。嘉靖二十八年(1549)春,韃靼軍進犯宣府滴水崖,明軍把總指揮江瀚、董旸戰死,全軍覆沒,韃靼軍又犯永寧、大同。[26]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在投降的漢人趙全、丘富等唆使下,韃靼軍進犯京師,“大掠懷柔,圍順義,抵通州”,兵臨北京城下,造成“庚申之變”。經徐階縱橫捭闔,俺答退兵。事后,兵部尚書丁汝夔、巡撫保定都御史楊守謙被誅。嘉靖三十年(1551)春,宣府、大同開馬市,一年兩次,由侍郎史道負責其事,并撥付白金十萬。[27]嘉靖開馬市,乃城下之盟,非其本意。俺答馬市后,又入掠宣、大等地,還潛約河西諸部內犯,攻城略地。嘉靖深為厭惡,詔罷馬市,“各邊開市悉令禁止,敢有效逆逮言者,斬”[28],召史道還京。從此,俺答日掠西邊,邊人大困。

隆慶四年(1570)冬,俺答孫把漢那吉率眾降明,大同巡撫方逢時與宣大總督王崇古通力合作,在高拱、張居正支持下,實現“俺答封貢”,抓回板升叛人趙全等,詔封俺答為順義王,其弟、子侄、部下等授予相應官職,北方恢復了和平。“北虜俺答率眾款塞,稽首稱臣,奉貢闕下。數月之間,三陲晏然,一塵不擾,邊氓釋戈而荷鋤,關城熄烽而安枕。此自古罕覯之事,而今有之。”[29]

明朝初年,“倭寇”開始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倭寇出沒海島中,乘間輒傳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30]。嘉靖時,倭患日益嚴重,倭寇還與大陸沿海海盜、世家大族等相勾結,“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31]。嘉靖為肅清倭寇,實行海禁政策,使得沿海居民從倭之人趨之若鶩。海盜汪直等與倭寇合作,“大奸若汪直、徐海、陳東、麻葉輩素窟其中,以內地不得逞,悉逸海島為主謀。倭聽指揮,誘之入寇”[32]。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月,汪直勾結倭寇大舉入犯江浙沿海,“縱橫來往,若入無人之境”[33]。嘉、隆間,廣東巨寇曾一本等亦引倭為助。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昆山“各鄉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內房屋十去八九,男婦十失四五”[34]

嘉靖先后委派朱紈、王忬、張經、趙文華、胡宗憲等到東南沿海御倭。胡宗憲重用名將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戚繼光以“戚家軍”威震天下。譚綸、戚繼光、俞大猷密切配合,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取得平海大捷,斬級二千二百,還被掠者三千人。“綸上功,繼光首,顯、大猷次之。帝為告謝郊廟,大行敘賚。繼光先以橫嶼功,進署都督僉事,及是進都督同知,世蔭千戶,遂代大猷為總兵官?!?a id="w35">[35]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倭患基本平定。隆慶元年(1567),明穆宗又開放海禁,東南實現海波平。

面對深重的內憂外患,明朝士紳階層開始謀求挽救危局,實現國富民強之路,從嘉靖初年的楊廷和、張璁到嘉靖中后期的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都在不懈探索。他們采用的方式各異,個人及政治生涯結局迥異,但他們目的都存在一定的一致性。明代中后期,“陽明心學”成為顯學,對士紳階層影響甚大,張璁、徐階服膺此說,亦體現于他們的施政方略中,徐階更是推崇講學。高拱、張居正卻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張居正認為:

近時學者,皆不務實得于己,而獨于言語名色中求之,故其說屢變而愈淆。

夫虛故能應,寂故能感……惟不務實得于己,不知事理之如一,同出之異名,而徒兀然嗒然,以求所謂虛寂者,宜其大而無當,窒而不通矣。[36]

最后,明朝中興的歷史使命還是由張居正來領導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沙雅县| 巴东县| 株洲县| 咸阳市| 甘肃省| 监利县| 彭山县| 宁阳县| 岳西县| 兴和县| 儋州市| 孟州市| 迁西县| 萝北县| 墨竹工卡县| 苏尼特右旗| 邵东县| 云阳县| 焉耆| 新密市| 澜沧| 江陵县| 开江县| 宽城| 通化市| 荣成市| 嘉禾县| 长宁县| 新泰市| 襄樊市| 通山县| 靖边县| 上杭县| 洱源县| 正宁县| 柳州市| 黄梅县| 东源县| 新邵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