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意義

在整個中國史學研究的范圍內,明代史學的研究一直未能獲得學界較多的關注。時至近代,依舊有學者發出“明人之史才終不若宋人也”[26]的感慨。明代史學難道果真如此之不濟?又或者如有些學者所言“有明一代,史學最盛”[27]?“明代史學著實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無論是在史學體裁還是史學內容上都涌現出了許多極富創造性的范例”[28]?明人考訂史事成就果真“不著,不須專論”?又或是“以博奧夸耀于世,實事求是之意不足,而嘩眾取寵之心有余”[29]?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下,本書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就在于用具體史料來探究晚明史家在明史考據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首先,這一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明代史學風貌。不可否認,明代史學“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30],確實存在較為嚴重的弊病。但追根溯源,明清兩朝學者對明代史學的過分批駁、貶低才是導致其長期遭人詬病的癥結所在。且不說清代學者對明代史學的詰難,諸如“明人學無根柢,而最好著書”[31],諷刺其“空疏”“臆說”等成為家常便飯,連明人自己都把本朝史學批評得體無完膚。謝肇淛“既無包羅千古之見,又無飛揚生動之筆,只據朝政、家乘少加潤色,敘事惟恐有遺,立論惟恐矛盾,步步回顧,字字無余,以之諛墓且不堪,況稱史哉”[32]的評論,更是把明代史學從文筆到見識,從內容到形式全方位貶低得一無是處。時至近代,有一部分學者依舊持此觀點。這種不結合時代、學術背景,只將目光放在其短處且全面否定其成就的批評是有失公允的。正如朱仲玉先生所說“對明代史學或簡單地一筆帶過,或認為明代有史書而無史學,史學在明代是一個空白點,這恐怕不太公平”[33]。事實上,在明代仍有部分史家堅守史學求真、求實的本質,對明代史學空疏浮夸的狀況非常不滿。他們有的對此現象進行了激烈的抨擊,有的更在自己寫作過程中廣泛搜集史料,并對已出的當朝史進行分析考證。在此前的研究過程中,這部分的成果由于種種原因被忽視或者研究得不全面不深入,不得不說存在較大的疏漏。本書力圖對這部分相對碎片化的實證主義史學做整體性的分析研究,還原明代史學的全貌。

其次,有助于認識明之時代背景對當朝史撰述的影響。白壽彝先生曾指出“史書的發展,總是受社會條件的影響”[34]。之所以在明代出現了不勝枚舉卻良莠不齊的各類史書,同其社會、時代背景有著莫大的關聯。第一,明代繁榮的經濟、發達的出版印刷業毋庸置疑為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據《中國印刷史》的統計“建寧書坊各有九十家左右”[35],喜好附庸風雅的“地主富商亦多喜刻書版,或造活字印書”[36]。第二,新興市民階層的崛起,具備閱讀能力的人增多,加之明人好奇炫博的個性也為其提供了廣闊的消費市場,對“如譬《剪燈新話》之類,不惟市井輕浮之徒爭相誦習,至于經生儒士,多舍正學不講,日夜記意,以資談論”[37]。第三,原存于宮中秘而不宣的史料大量流出,為私史的修撰提供了不少的素材。第四,明中后期私史呈井噴狀態,也和當時的時局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明初理學絕對權威和文字獄頻發的階段,眾人皆“不敢言朝廷事”[38]。中后期的大明王朝則處在一片風雨飄搖之中,統治集團疲于處理內外不斷出現的小動亂,文網松弛。加之心學異軍突起,大批的文人學者開始著書立說,奇聞異事、山神鬼怪無所不有。在上述這些因素相互影響之下,使得明人私撰明史成為潮流,也為部分有責任心的史家對其進行批評考證研究提供了素材。

再次,有助于全面了解明人在當朝史撰述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列朝實錄作為官修當朝史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種,其內容多是直接采自官方原始檔案材料,具有不可忽略的史料價值。然而隨著歷史禁忌話題的解禁和實錄的流布,史家卻發現實錄中有些內容存在嚴重的失實現象。這種失實不單是因明代官修機制的欠缺所導致的史料不足,更多的則是同實錄在修撰中人為造成的失真有關——不僅皇帝喜歡利用實錄達到或粉飾美化,或貶斥打壓的目的,就連參與撰史的史臣也往往將個人恩怨、朋黨之爭帶入其中。相較禁忌較多的官修當朝史而言,私家修史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史家具有相對自由的自主權,這使得他們能夠不受官方各種要求所限,秉公于朝直抒胸臆。然多數的私家當朝史撰述不僅體例不完備,內容上也有較多舛誤失實之處。比較集中的出現在對人物、史事的評價有失公允,收錄史料內容真假混雜,多獵奇詭怪之語等方面。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明代史學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同時也促使史家的反思和對這些問題進行糾正。

最后,有助于完善對整個考據學發展歷程的認識。作為一種研究方法,考據起源甚早且應用廣泛,但一直到清代才成為顯學。與清代考據之態度嚴謹、成果豐富相對照,明代考據確實算不得突出。加上受明代整個學術風氣的拖累,學者們對明代考據成果給予的褒獎和關注少之又少。因此,在明清兩朝對明代學術的貶低,以及考據學也確實不是明代學術主流,甚至能稱為潛流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學者們在論述考據學的發展變化時,往往對明代一筆帶過。然而明人雖然在研究成果、學術規范等方面無法與清代相提并論,也存在一些硬傷,但不能因為存在不足就磨滅其貢獻。況且,清人對明人考據的批評,提出的考據原則、總結出的學術規范等成績,也是在前人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予以糾正的基礎上,提煉、總結而來。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凡啟蒙時代之大學者,其造詣不必極精深,但常規定研究之范圍,創革研究之方法”[39]。如果不能正確地對待考據學在明代的發展成就,那么對整個考據學的認識就是不完整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墨江| 宜宾县| 桦南县| 商洛市| 乌苏市| 彭水| 桂林市| 鲜城| 建平县| 鄂尔多斯市| 华池县| 焉耆| 临高县| 磐安县| 来安县| 玉林市| 水富县| 岑巩县| 红河县| 仲巴县| 奉贤区| 通榆县| 铁力市| 专栏| 临洮县| 百色市| 肇州县| 海宁市| 东乌| 兴仁县| 建阳市| 和田县| 息烽县| 南靖县| 静海县| 仁化县| 应用必备| 宜宾县| 丰宁|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