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日常養生智慧:脈法篇
- 曲黎敏
- 1506字
- 2025-04-15 11:11:30
第十七 脈要精微論篇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
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
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題解
從這一篇開始,到《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都是在講脈法。《黃帝內經》前面一些篇章也講到了脈法,但這一篇的題目是《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就是直接從題目上講脈法的要點在于至精至微,需要大家認真揣摩。由此,也充分體現了脈法在《黃帝內經》中的重要性。
2021年底,人們熱衷的話題是“元宇宙”,可疫情中的生活告訴我們,唯有當下最真實,當下對死亡的恐懼,當下對生活的期盼,當下丈夫的一個擁抱、孩子的一個微笑,陽光中粒粒微塵的閃耀,刮風了、下雨了,等等,才是最真實的。當下我們在一起,能聚則聚,能夠聚在一起讀一本書,能夠在一起有那么一點明白的喜悅,就是幸福。但大多數時光我們不能在一起。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世界虎視眈眈,不僅掠奪自然,也會傾軋人類自身。自救,是個永遠不會消失的話題,而且在將來越來越重要。被扶貧,只能滿足我們吃喝。當一切都被資本市場控制,將來中藥、西藥我們可能都吃不起、喝不起了,所以救命,還得靠我們自己。
我反復強調脈法在治療中的意義,這次我可以通過講《內經》,再細致地把這一部分好好說說,但愿大家能掌握其中的真諦。
我發現最好的自救途徑是從自己的經脈入手,而不限于吃藥。這兩年也有網診的方式,把不到脈了,對會把脈的醫生是有難度的,現在大多數醫生主要靠癥狀、望診、舌象、問診,而醫生和醫生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如何從辨“癥”到辨“證”,能不能辨別氣機,又是更高的境界,這是在網診中最考驗醫生的地方,也是網診比面診更耗心血的地方。比如一個病人咳嗽了,有些醫生可能就把止咳藥全用上去,溫寒化痰藥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莢、白前、桔梗、旋覆花等,清熱化痰藥有前胡、瓜蔞、浙貝母、川貝母、天竹黃、竹茹、竹瀝、海浮石、海蛤殼、瓦楞子、海藻、昆布、膽南星、胖大海、豬膽汁、羅漢果、木蝴蝶、冬瓜子等,止咳平喘藥有杏仁、紫蘇子、馬兜鈴、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雜雜拉拉列了一堆,咳嗽的病人是不是看著這些藥都眼熟?而真正懂得氣機的醫生,看到你之所以咳嗽只是因受寒和三焦不通,給你開幾服白通湯可能就痊愈了,湯里的藥只有附子、干姜、蔥白三味。好醫生可以一針見血,可以四兩撥千斤,可以讓你少受罪。
如果我們不想去找醫生,那通過學習經典,也會有所收獲。比如通過學習基本的推拿方法,咳嗽了,可以刮痧、刮肺經和大腸經,可以艾灸肺俞和后背,可以用“背后七顛百病消”來震動脊柱,可以去曬曬太陽,等等。這些雖然慢,但絕不會傷害身體,比亂吃藥要好。
從2020年開始,我也每周抽出兩天時間接一些網診病人。雖然網診更累人,但效果非常好,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有時間去反復思考,雖然當面把脈可以一下確定好多問題,包括對病人家庭問題、性格問題,都可以一目了然,但網診正因為不好確定這些,反而會鍛煉你在細微處更敏銳、更細致,甚至從一個打招呼、問問題的狀態就知道病人的品性,比如有的病人問:“是不是這次診費可以看一輩子病?”能把你氣笑了。不是病難治,而是人難治。二是網診時病例都是完整的,你可以從頭至尾清清楚楚地看到病人的變化,自己的思路,以及經方的不可思議。比如有個重癥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灶到達了直腸、膀胱、腹股溝;又如有個巨大子宮肌瘤的病人,每天排便無力,直腸和肛門潰爛,持續流稀便,成天疼痛難忍、呼天喊地,最后找到我這里,我開了第一個方子病人服用后,還是天天喊疼,不勝其擾。我第三次開方后,病人就不鬧了。復診時,病人笑盈盈地說我是她生命里的陽光了。說心里話,醫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病人的痊愈和喜悅,其他的,都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