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祭旗決斷,教徒難審
- 三國:從娶荀采到君臨天下
- 參商引
- 2111字
- 2025-04-14 00:04:06
現在正處于黃巾起義的前期,在縣城中抓住的太平教徒,可不是黃巾賊隨便裹挾的流民。
他們可都是張角發展的徒子徒孫,分散在各地布道。
丁浩神色凝重,提議道:“鐘公子,我們要不要去審審,說不定能得知一些黃巾賊的動向。”
鐘辰聞言,說道:“審訊的事情,就勞煩丁縣丞了。
不過恐怕也難審出什么有用的情報,況且我們現在的兵力也就幾百人,僅僅是防守長社,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等朝廷主力軍抵達,這些情報也該過了時效。”
鐘辰環顧眾人,話鋒轉變:“如今不僅是我們要堅持抵抗,還必須讓城中的百姓參與進來!只有上下同心,方能有所勝算。”
丁浩愣了一瞬,繼而問道:“公子的意思是?”
鐘辰眼中閃過一抹冷意,擲地有聲:“明日一早,將那些太平教徒押到集市,當眾祭旗!
用他們的血警示流言蜚語的散布者,同時向全城宣告我們的守城決心,讓百姓看到希望,也讓他們知道,我們愿與長社共存亡!”
此話一出,議事廳內頓時一片肅然。
眾人齊齊拱手齊聲應道:“遵公子之令!”
鐘辰轉頭看向樂進,鄭重說道:“文謙,值守之事,全靠你費心些,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樂進抱拳,毫不猶豫道:“公子放心!”
隨后,鐘辰將目光投向馮靖,沉聲說道:
“馮縣尉,有勞你率部隊收集滾木礌石,準備金汁,加固城防。若是黃巾賊兵臨城下,守城戰馬虎不得!”
馮靖聞言,拱手應道:“靖必竭盡所能!”
幾人散去之后,鐘信低聲問道:“星移兄,今晚回府休息嗎?”
鐘辰搖了搖頭,淡然的取過一卷竹簡,寫下幾列字,遞給鐘信,輕緩的說道:“不回了。勞煩你找人將這信送回府上吧。”
鐘信伸手接過,點頭應道:“唯。”
隨即轉身吩咐侍衛將信件即刻送往鐘府。
夜幕低垂,鐘府內燈火通明。
鐘禮站在院墻邊,巡視著四周,三十名青壯守衛和府中仆役正忙碌的布置防務。
每一處細節,都經過鐘禮的反復推敲。
若有突發狀況,至少要做到短暫抵擋,堅持到鐘辰趕回來。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一名家仆小跑至鐘禮身邊,捧著竹簡遞上,微微喘息道:“三公子,這是家主托人送回來的信。”
鐘禮眉頭微蹙,接過竹簡,迅速掃了一眼內容,沉聲道:“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諾!”家仆恭敬的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鐘禮整理了思緒,隨后快步前往后院堂屋,來到韓瑩面前,躬身拜道:“見過阿母。”
韓瑩正在燭火下翻閱書卷,聞聲抬頭,眼眸中透著端莊:
“星移今夜不回府了?看來事情進展順利。”
鐘禮沉穩的回答:“是的,長社已落入我們的掌控,還請阿母放心。星移兄托人捎話回來,讓嫂子安心,說他不會有危險。”
聽到此話,韓瑩面色稍緩,輕輕頷首:“如此便好。我去告訴女荀,讓她寬心。至于府上的事,叔彥,這段時間,由你多費心操持。”
鐘禮恭敬答道:“這是兒的責任,阿母請放心。”
當夜,韓瑩將荀采叫到房中陪伴,婆媳二人輕聲絮語間,聊著夜話。
長社縣,一夜無事。
翌日清晨,鐘辰剛剛洗漱完畢,便聽外頭侍衛來報:
“公子,丁縣丞來了。”
鐘辰擦了擦臉上的水漬,匆匆迎了出去。
只見丁浩身著官服,神色疲憊。
鐘辰不禁快步上前,關切地問道:“丁縣丞,可是為了那些太平教徒,操勞了一整夜?”
丁浩長嘆一聲,眉頭緊鎖,憂慮不已:“唉,那群家伙頑固得很!
我們嚴刑拷打,只聽他們嘶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狂熱之狀,令人心驚。
當然,也有幾個軟骨頭,但可惜從他們嘴里根本沒挖出什么有用情報。
他們抵達長社已有數日,對后續動向一問三不知。
黃巾賊發展迅速,局勢一天一個樣,想要精準掌握實情,難上加難。”
鐘辰聞言,卻釋然一笑,緩聲說道:“不足為怪。
隨著黃巾賊勢力的膨脹,他們內部呈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情報混亂也是情理之中。
不必過于焦心,丁縣丞還需保持精力。今日監斬之后,你便好好休息,再去籌謀城內事宜。”
丁浩點頭,雙手拱起,沉聲回道:“諾!一切聽公子安排。”
縣衙正堂
鐘信、樂進和馮靖早已齊聚堂中,等待著鐘辰的到來。
鐘辰邁步而入,丁浩緊隨其后。
“城內百姓,都通知到位了嗎?”
樂進抱拳回道:“聽聞今日要監斬太平余黨,城中百姓奔走相告,湊熱鬧的可不少。”
馮靖隨即補充道:“我們已在監斬現場周圍布下守衛,以防不測。百姓雖多,但秩序不會亂,請公子安心。”
鐘辰點點頭,透著殺伐決斷,說道:“走吧,今日便讓長社先見見血。”
張角布道多年,確實收攏了不少民心,但還遠遠不夠。
畢竟,大漢四百年的江山威望,縱使風雨飄搖,卻仍未崩塌。
士族豪強尚且不必多言,普通百姓中,未受太平道恩惠者,遠遠比直接受益者更多。
更重要的是,隨著黃巾賊勢力迅速膨脹,組織松散、各自為戰的弊端漸漸顯現。
缺乏統一領導,張角深陷冀州,對其他地區鞭長莫及,導致起義軍逐漸失控。
不僅是官吏與士族豪強,連許多無辜百姓也淪為黃巾賊屠戮劫掠的對象。
整場黃巾起義,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均不占,失敗在所難免。
集市熙熙攘攘,臨時搭建的小臺子顯得有些簡陋,但周圍卻聚滿了人。
士卒們已經將太平道的教徒羈押在側,并與圍觀的百姓隔開。
臺下的人群議論紛紛,彼此間低聲交談。
忽然,一聲洪亮的呼喊打破了嘈雜的聲音:“鐘公子到!”
聞聲,圍觀的百姓紛紛轉頭望去。
能居住在縣城里的百姓,衣著比起鄉村百姓略顯體面。
相比那些流離失所的流民,他們擁有城內的屋舍和一定的溫飽的能力。
這就導致,他們不會輕易拋家舍業,更不會貿然加入反抗朝廷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