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兵權之爭
- 三國正說
- 祝老師
- 2601字
- 2025-04-11 08:46:48
西涼之亂在短暫的平靜后,看似安穩的局勢下實則暗潮洶涌。長安城中,大漢朝廷的宮殿巍峨聳立,可朝堂之上的氣氛卻凝重得如同鉛云壓頂。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凝重,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小聲議論著,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
“董卓擁兵自重,駐扎河東,虎視眈眈,實乃我朝心腹大患啊!”一位年邁的大臣,胡須花白,聲音顫抖地說道,臉上滿是擔憂之色。
“是啊,他手握重兵,又不肯聽從朝廷調遣,長此以往,必將危及社稷!”另一位大臣附和道,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對董卓的威脅憂心忡忡。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朝廷最終決定采取措施,試圖削弱董卓的兵權。他們商議后決定拜董卓為并州牧,讓他交出手中的西涼軍兵權,前往并州赴任。在他們看來,并州遠離長安,且局勢相對穩定,將董卓調離西涼,便能解除他對朝廷的直接威脅。
這道任命詔書很快便被送往董卓的軍營。此時的董卓,正坐在營帳之中,聽著謀士李儒為他分析天下局勢。李儒身材修長,面容冷峻,眼神中透著精明與狡黠,他手指在地圖上輕輕滑動,口中說道:“主公,如今天下大亂,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我們駐扎在河東,進可攻,退可守,實乃兵家要地。只是朝廷那邊,恐怕對我們有所忌憚……”
話還未說完,一名士兵匆匆走進營帳,單膝跪地,呈上詔書:“將軍,朝廷詔書到!”
董卓皺了皺眉頭,接過詔書,展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無比。他“啪”的一聲將詔書拍在桌子上,怒目圓睜,大聲吼道:“這朝廷,分明是想奪我兵權!我在西涼苦心經營多年,麾下將士對我忠心耿耿,豈是說交就能交的?”
李儒微微皺眉,拿起詔書仔細看了看,沉思片刻后說道:“主公息怒。朝廷此舉,意在削弱我們的勢力。不過,我們也不能公然違抗詔書,否則便坐實了謀反的罪名。”
董卓在營帳中來回踱步,心中怒火中燒:“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難道真要我乖乖交出兵權,去那并州當個有名無實的州牧?”
李儒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主公,我們可上書朝廷,言辭懇切地訴說士兵對您的不舍,以及西涼局勢的不穩定,需要您繼續坐鎮。如此一來,既能表明我們對朝廷的忠心,又可拖延時間,靜觀其變。”
董卓聽后,覺得有理,便立刻命人起草奏章,上書朝廷。奏章中,他言辭懇切地寫道:“臣蒙朝廷厚恩,忝居西涼,日夜操勞,不敢有絲毫懈怠。麾下將士,皆與臣出生入死,情同手足。如今聽聞要臣交出兵權,將士們痛哭流涕,不愿分離。且西涼局勢尚未完全平定,叛軍余孽仍在暗中活動,若臣此時離去,恐生變故,危及朝廷安危……”
尚書臺內,大臣們傳閱著董卓的奏章。一位尚書看著奏章,微微皺眉,說道:“董卓這奏章,表面上言辭懇切,實則是不愿交出兵權。但他說得也有幾分道理,西涼局勢確實復雜,若貿然換將,恐生變故。”
“哼,他這是在拖延時間!”另一位大臣冷哼一聲,“董卓狼子野心,我們不能被他的言辭所迷惑。必須想辦法讓他盡快交出兵權,否則后患無窮!”
就在大臣們爭論不休時,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得知了此事。他性格剛直,義憤填膺,立刻來到皇甫嵩的府邸。
“叔父!”皇甫酈大步走進書房,滿臉怒容,“董卓違抗朝廷命令,拒不交出兵權,如此囂張跋扈,我們豈能坐視不管?”
皇甫嵩正坐在書房中看書,見皇甫酈進來,放下手中書卷,神色平靜地說道:“我已得知此事。不過,朝廷自有安排,我們不可輕舉妄動。”
“朝廷?”皇甫酈著急地說道,“朝廷如今猶豫不決,董卓卻在暗中擴充勢力。等到他羽翼豐滿,恐怕就來不及了!叔父,您身為朝中大將,手握重兵,為何不興兵討伐董卓,以正國法?”
皇甫嵩臉色一沉,嚴肅地說道:“不可胡言!董卓雖然違抗命令,但他畢竟是朝廷任命的官員,我們不可擅自興兵。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上奏朝廷,聽從朝廷的裁決。”
“可是……”皇甫酈還想再勸。
“沒有可是!”皇甫嵩打斷他的話,“身為臣子,當以朝廷為重。我們的職責是保衛國家,而不是擅自發動內戰。你記住了嗎?”
皇甫酈無奈地低下頭:“侄兒記住了。只是,董卓如此張狂,實在讓人咽不下這口氣!”
皇甫嵩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天空,嘆了口氣:“我又何嘗不知?但如今局勢復雜,我們不能因一時沖動而壞了大局。朝廷會做出正確的決策的。”
然而,董卓的奏章和朝廷的爭論并沒有就此結束。董卓一方面繼續拖延時間,不肯交出兵權;另一方面,他暗中加強了軍營的戒備,以防朝廷派兵來強行收繳兵權。
在軍營中,董卓對手下的將領們說道:“弟兄們,朝廷想要奪我們的兵權,你們愿不愿意跟我走?”
“不愿意!”將領們齊聲高呼,聲音響徹營帳,“我們只聽將軍的!”
董卓滿意地點點頭:“好!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朝廷也不敢把我們怎么樣。都給我打起精神來,加強戒備,以防萬一!”
而在朝廷這邊,大臣們經過多次商議,依然沒有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他們既擔心董卓擁兵自重,威脅朝廷;又害怕強行收繳兵權會引發兵變,導致局勢更加混亂。
尚書王允,平日里足智多謀,此時也陷入了沉思。他緩緩說道:“如今之計,我們可先派人前往董卓軍營,再次勸說他交出兵權。若他依然不肯,我們再做打算。”
眾人聽后,覺得此計可行,便決定派一名使者前往董卓軍營。使者帶著朝廷的命令,來到董卓的軍營。
“董將軍,朝廷希望您能顧全大局,盡快交出兵權,前往并州赴任。”使者言辭懇切地說道。
董卓冷笑一聲:“哼,我已上書朝廷,說明了情況。如今西涼局勢不穩,我怎能離開?讓我交出兵權,除非朝廷能保證西涼的安全!”
使者無奈地說道:“董將軍,朝廷自有安排。您身為臣子,理應服從朝廷命令。”
“服從命令?”董卓站起身來,雙手叉腰,“我在西涼為朝廷出生入死,如今朝廷卻要卸磨殺驢。我看,這朝廷也沒把我們這些將士放在眼里!”
使者見董卓態度強硬,知道勸說無望,只好告辭離開。回到長安后,他將董卓的態度如實向朝廷匯報。
大臣們聽后,紛紛表示憤怒。“董卓如此囂張,我們不能再姑息他了!”一位大臣憤怒地說道。
“對,必須采取強硬措施!”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然而,就在他們商議如何采取強硬措施時,傳來了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董卓不僅沒有交出兵權的打算,還在暗中與其他勢力勾結,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這個消息讓朝廷上下一片嘩然,大臣們更加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此時的皇甫嵩,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深知董卓的威脅,但又不能違背朝廷的命令擅自行動。他只能默默地等待著朝廷的決策,同時加強自己軍隊的訓練,以備不時之需。這場兵權之爭,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愈演愈烈,而大漢王朝的命運,也在這緊張的局勢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