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暗礁
- 槐花飄香的年代
- 劉禾安
- 3454字
- 2025-04-11 11:25:56
一九八五年三月的最后一天,槐香農具廠迎來了建廠以來最熱鬧的日子。兩輛掛著省城牌照的卡車緩緩駛入廠區,車上裝著從蘇聯海運來的K-7M型農機全套圖紙和樣機零件。程衛東站在新建的廠房門口,手心沁出的汗水把簽字筆都浸濕了。
“程廠長,請在這里簽字。“戴眼鏡的省外貿局干部指著交接單,“注意核對箱數。“
程衛東彎腰簽下名字時,聽見身后工人們興奮的竊竊私語。張建軍站在最前排,右手無意識地摩挲著臉頰上的傷疤,眼睛死死盯著那些印著俄文的木箱。自從上個月與沃羅寧會面后,這個年輕人像變了個人似的,整天泡在車間里畫圖,連吃飯都要人催。
“開箱驗貨吧。“外貿局干部遞過一把撬棍。
木箱打開的瞬間,機油和新鮮木材的氣味撲面而來。程衛東小心翼翼地取出第一捆圖紙,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標注著俄文和復雜的公式。張建軍一個箭步沖上來,手指顫抖地撫過那些藍圖,嘴里念念有詞。
“這個傳動結構......“他突然停在一頁上,眉頭緊鎖,“不對勁。“
程衛東湊過去:“怎么了?“
張建軍沒回答,快速翻動圖紙,最后抽出一張鋪在地上:“看這個減速箱設計,壓力計算有問題!“他指著某個公式,“按這個參數,滿載運行兩百小時就會開裂!“
外貿局干部聞言臉色大變:“不可能吧?這可是蘇聯定型產品......“
“建軍說得對。“程衛東仔細檢查后沉聲道,“這個應力集中點沒考慮疲勞系數。“
現場一片嘩然。工人們面面相覷,幾個年輕學徒交頭接耳:“蘇聯老大哥的東西也會出錯?“
“安靜!“程衛東提高嗓門,“先把所有圖紙搬進技術室,建軍帶人連夜檢查。王會計,給省里發加急電報。“
夜幕降臨,技術室的燈光亮如白晝。張建軍和兩個老工人伏在長桌上,用放大鏡逐行檢查圖紙。程衛東端著姜曉蘭熬的雞湯進來時,發現煙灰缸里已經堆滿了煙頭——張建軍戒煙兩年了。
“先吃點東西。“程衛東把碗推到他面前,“發現多少問題?“
張建軍揉著通紅的眼睛:“目前找到三處設計缺陷,都是關鍵部件。“他壓低聲音,“東哥,這不對勁。K-7M在蘇聯已經量產,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你的意思是......“
“有人故意修改了圖紙。“張建軍的聲音幾不可聞,“不是沃羅寧,他絕不會......“
程衛東的后背一陣發涼。他想起上周接到的那個奇怪電話,對方自稱是省農機所的,問了很多關于技術合作細節的問題。當時忙著擴建廠房,他沒多想就回答了。
“繼續查。“程衛東拍板,“所有有問題的部件,咱們自己重新設計。“
凌晨三點,姜曉蘭挺著肚子來送夜宵時,發現技術室的門縫里還透著光。推門進去,只見程衛東和張建軍頭碰頭地趴在地上,周圍散落著幾十張草圖。小程槐蜷縮在角落的長椅上睡著了,身上蓋著程衛東的外套。
“歇會兒吧。“姜曉蘭把熱騰騰的肉包子放在唯一干凈的凳子上,“問題很大?“
程衛東抬頭,眼睛里布滿血絲:“比想象的嚴重。如果按原圖生產,會出大事故。“
張建軍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嘴角滲出一絲血跡。姜曉蘭驚呼一聲,連忙遞上手帕。
“沒事......“張建軍勉強笑笑,“老毛病了。在農場落下的肺傷,一著急就......“
姜曉蘭不由分說地拉他起來:“都去睡覺!天亮再繼續。“
“不行!“張建軍掙脫她的手,“省里明天就派專家來驗收,我們必須......“
“什么?“程衛東猛地站起來,“誰說的?“
“剛才你出去時,縣工業局來電話......“張建軍的聲音越來越低,“說接到舉報,懷疑我們騙取國家貸款,明天聯合調查組就到。“
姜曉蘭的手下意識護住腹部。這幾個月來的辛苦、期待,難道要功虧一簣?她看向丈夫,程衛東的臉色已經由驚愕轉為堅毅。
“曉蘭,你先帶槐兒回家。“他的聲音異常平靜,“建軍,把問題最嚴重的幾張圖紙找出來,其他的先不管。“
“東哥,你的意思是......“
“將計就計。“程衛東的眼中閃著姜曉蘭從未見過的冷光,“既然有人設局,咱們就看看幕后是誰。“
第二天上午九點,三輛吉普車開進廠區。程衛東穿著嶄新的中山裝,帶著全體工人在門口列隊迎接。為首的省里干部是個方臉濃眉的中年人,自我介紹姓趙,是省機械工業廳質檢處的。
“程廠長,聽說你們對蘇聯圖紙有異議?“趙處長開門見山,“這可是重大外交事件啊!“
程衛東不卑不亢:“我們發現幾處技術疑點,正在核實。“
“核實?“趙處長冷笑,“你們一個鄉鎮小廠,有什么資格質疑蘇聯專家的設計?“他轉向隨行人員,“把圖紙和樣機封存,帶回省里檢驗!“
“且慢。“程衛東攔住他們,“這批圖紙是沃羅寧同志親自交接的,如果要封存,需要他本人或外貿局在場。“
趙處長的臉色變了變:“你......“
“而且,“程衛東繼續道,“我們已經根據發現的問題,做了初步改良。“他示意工人掀開旁邊機器上的防塵布,“這是連夜趕制的試驗機,正好請領導指導。“
趙處長盯著那臺明顯經過改裝的機器,眼中閃過一絲慌亂。他帶來的技術員湊上去檢查,很快低聲匯報:“處長,確實有幾處結構改了,看起來更合理......“
“胡鬧!“趙處長突然發飆,“誰允許你們擅自改動定型設計的?這是破壞中蘇技術合作!“
現場一片死寂。姜曉蘭站在辦公室窗口,看著這一幕,心跳如鼓。突然,她注意到趙處長身后一個年輕人正偷偷記錄著什么,那人胸前別著《科技日報》的記者證。
“程廠長,“記者突然開口,“能詳細介紹一下你們的改良思路嗎?“
趙處長厲聲打斷:“不許報道!這事要嚴肅處理!“他指著程衛東,“你們廠暫停生產,等待調查!“
就在這時,大門外傳來汽車喇叭聲。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入,車門打開,走下來的竟是滿頭白發的沃羅寧!蘇聯專家穿著筆挺的西裝,胸前別著中蘇友好協會的徽章,身后跟著省外事辦的翻譯。
“怎么回事?“沃羅寧用俄語問道,目光掃過僵持的人群,最后落在張建軍身上。
趙處長瞬間變了臉色,快步迎上去:“沃羅寧同志,您怎么來了?我們正在......“
“檢查圖紙?“沃羅寧打斷他,從公文包取出一封信,“莫斯科剛發來的更正說明。K-7M圖紙在運輸過程中部分數據丟失,這是補充材料。“
翻譯迅速將信的內容轉述給大家。原來蘇聯方面早就發現圖紙有誤,特意派沃羅寧親自送來更正說明,沒想到正好趕上這場風波。
趙處長的額頭滲出冷汗:“這......這是個誤會......“
“不是誤會。“程衛東上前一步,“趙處長,您昨天就派人打電話摸底,今早又突然襲擊檢查,分明是......“
“程衛東!“趙處長厲聲喝止,“注意你的言辭!“
沃羅寧突然說了句俄語,翻譯猶豫了一下:“沃羅寧同志說...他認識這位趙同志。七三年在黑龍江農場,趙同志是保衛科長。“
張建軍聞言猛地抬頭,右臉的傷疤漲得通紅。姜曉蘭瞬間明白了什么——這個趙處長,很可能就是當年追捕張建軍的人!
現場氣氛劍拔弩張。最終省外事辦的干部打了圓場,建議各方坐下來談。會議室里,沃羅寧展示了莫斯科設計院的公章文件,證實圖紙確有部分數據需要更正。那位記者則全程記錄,不時提問。
“程廠長,“記者最后問,“你們是怎么發現這些專業問題的?“
程衛東看向張建軍,年輕人緊張得手指發抖。就在這時,姜曉蘭挺著肚子走進來,將一杯熱茶放在張建軍面前。
“我們廠有優秀的技術團隊。“程衛東平靜地說,“特別是張技術員,他在農機維修方面有十幾年經驗。“
會議結束后,趙處長灰溜溜地走了。沃羅寧留下來參觀了廠房,對改良后的樣機贊不絕口。臨走時,他把張建軍叫到一邊,用俄語交談了很久。姜曉蘭看見張建軍先是搖頭,最后終于點了點頭,兩人鄭重地握了握手。
“他說什么?“回去的車上,程衛東忍不住問。
張建軍望著窗外飛馳的田野:“他向我道歉,還說...想推薦我去莫斯科進修。“
“真的?“姜曉蘭驚喜道,“這是好事啊!“
張建軍搖搖頭:“我拒絕了。“他摸了摸臉上的疤,“我的根在這里。再說......“他難得地笑了,“東哥的廠子離不開我。“
當晚,程衛東在新建的職工食堂擺了慶功宴。工人們舉著酒杯,慶祝廠子渡過難關。姜曉蘭因為孕期不能喝酒,以茶代酒敬了張建軍一杯。
“建軍,今天多虧了你。“她真誠地說,“要不是你發現圖紙問題......“
“是咱們一起發現的。“張建軍不好意思地撓頭,“東哥才是真厲害,臨危不亂。“
程衛東笑著給兩人夾菜:“行了,別互相吹捧了。明天開始,全力生產改良型!“
夜深了,姜曉蘭和程衛東手牽手走回家。四月的晚風帶著花香,遠處傳來蛙聲一片。姜曉蘭突然停下腳步,按著肚子“哎喲“一聲。
“怎么了?“程衛東緊張地問。
姜曉蘭拉著他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你閨女在踢我呢,看來是個急性子。“
程衛東感受著掌下有力的胎動,突然紅了眼眶:“曉蘭,今天要是......“
“沒有要是。“姜曉蘭打斷他,“咱們闖過來了。“她望向星空下的廠房輪廓,“東子,我有個想法。等孩子出生后,我想在廠里辦個夜校,教工人們文化課和技術理論。“
程衛東緊緊摟住妻子的肩膀。月光下,兩人的影子融合在一起,長長地拖在地上,指向遠處燈火通明的廠房。那里,新安裝的“槐香農具制造廠“招牌在夜色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