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豐食品廠的希望終究落了空。作為正規企業,廠方嚴格遵守用工制度,楊旭因年齡未滿十八歲,被擋在了門外。姜波滿心愧疚,覺得自己打包票卻落了空。楊旭反倒安慰她,連聲說沒關系。可姜波的倔強勁兒上來了,非要再給楊旭尋一份活兒不可。
臨近年關,田記小館生意火爆異常。上午十點剛過,客人便絡繹不絕,到了下午四點,門口竟排起了等位的長隊。
楊旭還沒找到新活,便早早到店里幫忙,不論分內分外,都搶著干。兩天后,他正在后廚奮力剁排骨。東北人酷愛排骨,宴席上甚至有“排骨錘后陣”的說法,是壓軸的大菜。紅燒排骨、排骨燉豆角、農家一鍋出,點單率極高。剁排骨是純粹的力氣活,沉重的砍刀每一次落下,都伴隨著骨頭的脆響和案板的震動,縱有庖丁解牛般的技藝,想將骨頭輕松斬成均勻小塊,也絕非易事。
“楊旭,有人找!”王麗梅的聲音穿透了廚房的嘈雜。
楊旭放下刀,擦擦汗濕的手走出去。只見姜波站在門口,小臉凍得通紅,正饒有興致地張望著飯店內人聲鼎沸的熱鬧場面,不住感嘆:“嚯!這兒生意可真夠火的!”
“那當然!”楊旭臉上帶著幾分自豪,“飯菜好吃量足,服務熱情,在這一帶名氣響當當!”在這里干了兩個月,他早已生出歸屬感。
“看你忙得腳不沾地,我就長話短說。”姜波利落地切入正題,“我媽上班的商場,年前賣貨的人手不夠,進了大批凍梨、凍柿子、凍魚。你要是有意,可以去那兒干,早八晚五,一點兒不耽誤你來飯店幫忙。”
楊旭有些猶豫:“商場……能提供住處嗎?”
“住我家!”姜波似乎早有打算,“我家房子寬敞,有地方。”
“那怎么行!”楊旭頓時急了,“太不方便了!”
“哎呀,有啥不方便的。”姜波不以為然,“我倆還能一起上下班呢!”
“不行不行!”楊旭連連擺手,卻找不出更充分的理由。
這時,田慧注意到他們的爭執,走了過來。楊旭趕忙介紹是同學姜波。姜波也禮貌地問了好,接著便把給楊旭找商場工作、住處難安排的事說了一遍。
田慧聽完,笑著對楊旭說:“賣什么凍貨啊?我還正想跟你說呢!店里忙成這樣,缺人手缺得厲害。胡師傅一天到晚顛勺,胳膊都快抬不起來了。我想讓你跟他學上灶,你學點手藝,胡師傅也能喘口氣。”
“啊?”楊旭愣住了,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我…我能行嗎?別搞砸了耽誤生意。”
“誰生下來就會啊?做不好免幾單就完了,多大點事兒!”田慧語氣篤定,“你干活靈光又用心,肯定很快上手!”她接著道,“至于住,休息室放張折疊床就行,方便得很。”
“好事兒啊!”姜波在旁邊興奮得直拍手,“楊旭,田姨對你可真好!”
田慧趁熱打鐵,看向姜波:“小姑娘,要不你也來店里做服務員?年前正缺人手。”
“行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姜波當即應承下來。
“咦?你不是要去賣凍貨嗎?”楊旭笑著打趣。
“哎呀,天寒地凍的,誰樂意去啊!還是飯店里暖和!”姜波蹦跳著挽住田慧的胳膊,“是吧,田姨?”
田慧和胡師傅顯然之前就商量過讓楊旭上灶的事兒。田慧領著楊旭回到熱火朝天的廚房,徑直走到胡師傅灶臺旁,胡師傅剛顛完一勺菜出鍋,抽空抹了把汗,看到田慧和楊旭,臉上露出心領神會的笑容,嗓門洪亮地直接對楊旭說:“老板娘跟你說了吧?行啊小子!我看你這倆月干得不錯,眼里有活兒,手腳也麻利,是塊干活的好料子!”
他一邊快速翻炒著下一鍋菜,一邊繼續道:“學學炒菜也不錯!多門手藝傍身,以后沒準兒啥時候就用上了。就算不為開店,以后自個兒做點吃的也方便!
楊旭一聽胡師傅答應了,激動得臉都紅了,立刻挺直腰板,朝著胡師傅深深鞠了一躬,聲音洪亮又帶著點緊張:“謝謝胡師傅!我一定用心學,不怕苦不怕累!做得不好,您盡管說!”
胡師傅被這鄭重其事的架勢弄得有點不好意思,擺擺手,語氣帶著老輩人的實在:“行了行了,不用整這些虛禮。學手藝靠的是心,是手勤眼快!來來來,別愣著,先看我炒個菜,看仔細了!”
楊旭趕緊湊近灶臺,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緊盯著胡師傅翻動炒勺的手。
飯店生意火爆,胡師傅沒時間專門教學,干脆在灶臺邊給楊旭另安了個小灶,讓他先試著炒幾個青菜,自己在旁指點。
“炒青菜看著簡單,其實最考火候和手速。”胡師傅一邊示范一邊講解,“記住,火要猛,動作要快,這樣才能鎖住菜的鮮嫩和汁水。”
楊旭屏息凝神,將每一個細節刻在腦子里。等胡師傅忙完幾盤客菜,便讓楊旭上手。起初他動作時快時慢,火候不是欠了就是過了。遇到口味不合的客人,田慧只能賠笑道歉,甚至免單。楊旭心里壓力如山,卻更憋著一股勁兒要學好。在胡師傅點撥下,他進步飛快,短短數日,炒出的青菜已能穩穩出鍋,青翠油亮,鮮香可口。胡師傅看在眼里,決定讓他試試簡單的肉菜。
“試試紅燒肉吧,點的人多。”胡師傅一邊忙著自己灶上的菜,一邊說,“五花肉要選肥瘦相間的,焯水后煸炒出油,再加料燉煮。火候要小,時間要足,不然肉柴。”
楊旭依言,小心翼翼操作:切塊、焯水、煸炒、加姜蔥八角爆香、倒入醬油料酒、最后加水小火慢燉。胡師傅不時過來查看,提醒火候。一個多小時后,紅燒肉出鍋,肉塊軟糯紅亮,香氣撲鼻。
“不錯!頭回做成這樣很好了。”胡師傅嘗了一口,點點頭,“就是糖色可以再炒深點,味兒更醇厚。”
在胡師傅指導下,楊旭廚藝突飛猛進。他不僅能熟練炒青菜,紅燒肉、魚香肉絲也做得像模像樣了。但楊旭并不滿足。他買了本《中式烹飪大全》,利用休息時間鉆研。書里不僅有詳細步驟,還有許多創新方法和獨特調味。
一次,客人點了魚香肉絲。楊旭按菜譜切好肉絲配料,調好醬汁,一氣呵成。出鍋后他嘗了嘗,總覺得差點意思。胡師傅過來看了看:“醬汁調得還行,火候再快點,肉絲會更嫩。”
楊旭靈機一動,在醬汁里悄悄加了點甜面醬,重新炒了一盤。這一改,味道果然不同,醬香濃郁,酸甜適口。胡師傅嘗過,贊道:“嗯!有點想法!”
田慧把這改良版的魚香肉絲端上去,竟大受歡迎。一位客人嘗后贊不絕口:“這魚香肉絲味兒真地道,比別處都香!”楊旭在廚房聽見,心里像喝了蜜。
魚香肉絲的成功大大激發了楊旭的興致。他繼續翻菜譜,和胡師傅商量琢磨,又相繼推出了改良的麻婆豆腐、糖醋排骨等,全都大受歡迎,有時客人甚至要求加單。胡師傅有了楊旭分擔,輕松不少,更有余裕指點他。一個傾囊相授,一個如饑似渴,灶臺間其樂融融。
忙碌的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六,楊旭要趕半夜的火車回家了。田慧給他結算了工資——二百八十塊錢。楊旭覺得太多了,他平時一天工錢六塊,就算這半個月全天在崗,也不該多出一百多。田慧卻說:“你這半個月可是上灶了,還是全天工,每天加十塊,不算多!”楊旭推辭不過,只好收下。
拿著錢,楊旭跟姜波商量,要不要給田慧和胡師傅買點禮物。姜波搖頭:“算了,你買東西他們肯定生氣。錢是田姨照顧你多給的,亂花不好。記著這份情,等開學帶點家里的土特產,足表心意,他們也不會推辭。你還是給家人買點東西帶回去最實在。”
楊旭聽了姜波的,給家人挑禮物。他不敢多花錢,主要在商場買了八十塊錢的毛線,五六種顏色都有。多虧姜波的媽媽在商場上班,跟攤主熟,價格要得不高,差不多十斤。這些毛線帶回家,夠家里人織些圍巾毛衣,又實惠又好看。他又買了魔方、發卡、兒童口琴,再給師父張宇挑了根玉石嘴的煙袋鍋子,統共花了五十塊左右。東西裝進一個帆布包,提回了飯店。
田慧看見楊旭買的東西,嘖嘖稱贊:“真是個會過日子的好孩子!”楊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咋沒給自己買套新衣裳?過年了穿新的回家多好。”田慧問道。
“我這身就挺好,”楊旭拍拍身上略顯寬大的衣褲——這還是國慶節王麗梅給他的工裝,沒怎么舍得穿。
田慧點點頭,沒再說什么,轉身出去了。
到了晚上,一位四十多歲、面容清癯、戴著金絲眼鏡的男子,吃力地提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走進飯店。姜波在前臺,立刻迎上去:“您好,歡迎光臨!”
男子摘下眼鏡擦了擦,重新戴上:“我找田慧,我是她哥田寧。”
姜波說了聲“您稍等”,便去后廚叫人。田慧跟著姜波來到前臺,田寧正打量著店里繁忙熱鬧的景象,見妹妹過來,說道:“生意還真不錯!”
“那是!也不看看你老妹是誰!”田慧給哥哥倒了杯熱茶,“喝口熱水,暖暖身子。”
田寧接過茶喝了一口,指了指地上的大包:“家里翻了翻,你嫂子又跟同事問了問,湊了一包。”他喝了口茶,又問:“煥文啥時候回來?這眼瞅著過年了。”
“回不來了,”田慧嘆口氣,“忙著寫論文,準備畢業,他爺爺奶奶聽說他不回家過年了,好幾天都悶悶不樂的。”說著拉開大包拉鏈,從里面拿出一件粉紅色的小裙子,抖了抖,“喲,這裙子還挺新!”
“同事家孫女的,孩子衣服多得穿不過來。”
田慧沒再說什么,把裙子放回包里,拉上了拉鏈。
田寧喝完茶就走了。田慧提起大包,姜波趕忙幫忙,兩人一起抬進了休息室。
“真沉啊!”放下包,姜波甩了甩胳膊,好奇地問,“田姨,都是啥呀?我瞧見有件小孩裙子?”
“都是些舊衣服,讓我哥幫忙找的。給楊旭帶回家去,他家人口多,誰合身誰穿。”
“田姨,你對楊旭也太好了!”姜波叫道,“干脆您收他當干兒子算了!”
“凈瞎說!”田慧笑著點了下姜波的額頭,“一個兒子都快把我榨干了,哪還敢再要!”
楊旭忙到十點,準備動身去車站了。店里客人已不多。他匆匆吃了點東西回到休息室,田慧跟了進來,指了指那個大包:“給你要了些舊衣服,拿回家去,誰能穿誰穿吧!”
已經得過田慧太多的照顧,楊旭的情緒沒有太大起伏。他只是抬起眼,望向田慧,嘴唇輕抿著,微微點了點頭。然而,無聲的淚水,卻已悄然滑過他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