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工業研發蝶變:數字化轉型全攻略作者名: 田鋒本章字數: 1425字更新時間: 2025-04-17 17:47:49
二、研發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研發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解決中國工業企業研發體系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求也就是研發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很多問題由來已久,但一直沒能解決,看似是條件不成熟和缺乏合適手段,本質上則是在同一層面解決問題的難度和成本太大。數字化時代是一個新時代,我們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需要不同以往的手段。從高維度看低維度時,多數問題解決起來的難度更小了,成本更低了,有些問題甚至不存在了。在我看來,中國的研發體系一直存在以下問題。
1.研發體系缺乏理想模型,數字化轉型缺乏理想藍圖和頂層框架
多數中國企業的研發體系一直缺乏一個理想模型,不知道未來完美的自己長什么樣。它們只顧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深陷當下煩惱而不自知。缺乏理想模型的企業在研發進化和改革的時候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數字化工作要么是對當前業務做數字化復制或小幅度優化,要么是堆砌過量的數字化技術而沒有支撐具體的業務需求。復制的結果是等平臺上線時就已落后,堆砌技術的結果是形成數字化“僵尸”平臺,研發數字化轉型的工作很容易陷入“數字化”怪圈。復雜產品的研發體系是存在理想模型的,基于此模型可以描繪企業當前業務發展和進化的路線和階梯,數字化轉型的目的就是要支撐起本進化路線,這也是研發數字化轉型的階梯。
2.數字化工具、知識、質量等資源使用隨意,與研發過程“兩張皮”
我國的制造業是伴隨著日益提高的國際化程度發展起來的,因為面對著國際先進制造業環境,所以有一定的后發優勢,特別是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四通八達;在建設先進體系方面,視野開闊。很多企業的產品研發體系看似引入了很多技術和工具,大量工程師也似乎具備各類研發相關的知識,質量體系也不可謂不完整,但這些工具、知識和質量等資源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其中一個常見現象就是“兩張皮”:員工對工具的使用不深,且缺乏協同,各自為戰;知識沒有融入研發過程,沒有對研發活動起到支撐作用;質量體系流于形式,沒有真正保障研發質量。
3.逆向工程盛行,正向設計理念和方法貧乏,數字化支撐工具缺失
長期以來,中國高端裝備的研發主要采取跟隨仿制的策略。利用逆向工程,通過測繪獲得仿制對象的圖紙,只做局部修改甚至直接加工。這種方法必然難以產生創新設計,產品的功能和性能遠不及仿制對象。更為嚴重的是,長期逆向設計形成了基因性后遺癥,科技人員普遍存在害怕創新的保守心態,整個工業體系缺乏產品正向設計的理論和實踐,在引入支持正向設計的數字化支撐工具方面雖有涉及,但也是淺嘗輒止,沒有成為正向設計的支撐。
4.缺乏知識驅動,知識利用難以形成正向閉環,未助力研發智能化和產品智能化
知識即使是通過研發流程與研發過程伴隨,也往往以樸素數據和文檔信息的形態存在。這些形態的知識似乎與工作有關,但距離業務應用太遠,使用起來不直接、不方便。相同的知識,不同的人對其理解不同,應用效果也相去甚遠。只有工具化的知識才能保證不同的人對其使用效果相同,因為工具化的知識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特征,將人為因素降到最低。如果所有的知識可以像工具那樣直接被使用,無須二次加工,無論用何種方法獲得的知識,可以即插即用在應用系統中,那么知識的應用效果將明顯提升?,F代智能科技(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是產品智能化和研發體系智能化的支撐技術,這些技術在中國工業領域仍然是新鮮事物,我們對它們的學習和認知還遠遠不夠,它們在模式體系建設與產品設計上基本沒有得到充分應用,適應智能制造時代的研發體系尚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