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5章 后繼有人之西域危急(2)

  • 班門英烈傳
  • 星河叔叔
  • 5994字
  • 2025-07-01 05:53:49

8

深夜的佛塔地宮里,西域校尉梁慬,摸到了前任西域都護班超留下的銅哨。

當他吹響這枚沾滿沙礫的樂器時,守夜的僧人突然驚恐地跪倒在地——哨聲與三十三年前,班超平定姑墨叛亂時,發出的信號完全一致。

更詭異的是,地宮壁畫上的飛天突然轉動眼珠,她手中的阮咸琵琶奏出了從未聽過的曲調。

龜茲王白霸,同意漢軍入城那日,龜茲的市集,就發生了諸多怪事。

所有攤販,都反常地把貨物擺在離官道十步遠的地方,葡萄干攤主,居然刻意將最甜的果串藏在最底層。

梁慬的副將司馬班勇,在西域長大,一向熟知西域諸國風土人情,見狀,倜然警覺,急忙準備向主將西域校尉梁慬示警。

副將司馬班勇,下令道:“來人啊,將這一只蹭到軍械車的駱駝趕走!”

就在班勇狐疑之時,商戶首領艾菲特,突然上前,用疏勒語對班勇低聲說道:

“司馬大人可知,其中的詭異之處。大人的戰馬飲水處,埋著毒草?”

司馬班勇大吃一驚,急忙向艾菲特道謝,趕緊派人,通知主將梁慬防備。

9

叛軍的圍攻,在冬至前夜爆發。

校尉梁慬被一陣凄厲的箜篌聲驚醒時,龜茲王宮外的街道已變成流淌著鮮血的河道。

叛軍穿著用孔雀羽織就的軟甲,手持淬毒的彎刀,但最令他心驚的是那些舉著火把的百姓——他們高舉的火把上,都插著班超當年,賜予西域貴族的銅制符節。

“校尉大人!溫宿叛軍的援軍到了!”傳令兵梁曉的呼喊被箭雨吞沒。

梁慬站在龜茲王宮的露臺上,望著城下黑壓壓的叛軍,突然想起班超生前說過的話語:

“西域人最怕的不是漢軍鐵騎,而是不戰而能屈人之兵的智慧。”

他抓起案頭銅鏡,將陽光反射向城樓上的烽火臺,向將士們發布信號。沖天而起的狼煙中,隱藏著用漢軍將士,密語編寫的行動信號。

10

決戰那日,漢軍主將梁慬,故意放任叛軍,攻破東門。當他們涌入王宮庫房時,成排的葡萄酒桶突然炸裂,滾燙的液體混合著火藥,在巷道里燃燒起來。

梁慬站在西廊的陰影里,看著叛軍首領被自己釋放的匈奴奴隸一刀刺穿喉嚨——這正是白霸用三顆和田玉璧從匈奴手里換來的死士。

戰爭持續了數月,聯軍兵敗退走,校尉梁慬乘勝追擊,共斬殺一萬余人,生擒數千人,駱駝畜產數萬頭。

于是,龜茲國局勢才暫時安定下來。

11

校尉梁慬、司馬班勇等人,雖然暫時保住了龜茲國,守住了西域都護駐守的龜茲國城池。

但西域諸國,大多反叛漢朝廷,通往中原的道路已被堵塞,朝廷的命令、文件無法傳遞。

校尉梁慬聞訊,十分擔憂,遂對司馬班勇等僚屬說道:

“諸君,如今道路斷絕,西域局勢危急。本校尉聽說,朝廷文武大臣,眾說紛紜,認為西域阻礙重重,而距離遙遠,又屢次反叛朝廷,準備撤銷西域都護。

如此的話,則西域諸國不保不說,我等還可能被困在西域,葬身異國他鄉。請問諸君,有什么可以指教本校尉的。”

司馬班勇等僚屬建議說道:

“校尉大人言之有理。還是派人回朝,去說服朝廷君臣,不要放棄西域為上。”

校尉梁慬贊同道:

“諸君所言極是!坐以待斃,絕非良策。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作為一個忠誠烈士,都應盡到自己的努力才是。

司馬大人,你對西域的形勢,十分熟悉,麻煩你立即進京,去向陛下稟報。”

司馬班勇得令,率領部屬而去。

12

當初,西漢張騫,歷經千辛萬苦出使西域,目的是為了實現漢朝廷夾擊匈奴,斬掉匈奴右臂的遠大計劃。

如今,到了東漢時期,形勢有了巨大變化。

經歷奉車都尉竇固、車騎將軍竇憲等幾代漢軍將領的沉痛打擊,匈奴汗國發生分裂,分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汗國歸順漢朝廷,北匈奴汗國已經徹底衰弱,對漢朝廷的威脅大大減輕。

對漢朝廷鼠目寸光,目無遠見的文武大臣來說,西域諸國似乎變得可有可無,不太重要了。

公卿議論的人,大多認為西域阻隔太遠,又反反復復,多次背叛漢朝廷,吏士屯田,耗費沒有止境。

既然治理西域諸國的代價實在太大,那么從西域撤軍,撤銷西域都護,也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

永初元年(107年),朝廷遂下旨道:

“如今天下疲憊,宜休養生息。著罷西域都護設置,遣騎都尉王弘,再次發關中兵,由軍司馬班勇和其兄京兆尹班雄統領,從敦煌出兵,迎校尉梁慬、西域都護段禧、長史趙博和西域伊吾盧、柳中屯田吏士回來。”

13

不久,朝廷的撤軍詔書,抵達了龜茲國它乾城。

校尉梁慬,正在修復被焚毀的佛塔,聞詔,十分不安。他心里悵恨不已,無可奈何地將班超的銅哨,埋在塔基下,又用朱砂在墻壁上寫下:

“此去龜茲非我意,但求先賢知我心。”

夕陽將校尉梁慬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殘破的壁畫上,與三十三年前班超駐守龜茲國它乾城時的影子完美重合。如今,物是人非,先賢的偉業卻毀于一旦,令人嘆息。

永初二年(108年)春,校尉梁慬,統領漢朝廷駐屯軍大軍,還至敦煌,告別了漢朝廷苦心經營幾十年的西域。

漢朝廷君臣,永遠也不會想到,這次西域撤軍,居然撤出了巨大的代價,最終導致了羌亂的發生。

而這次西方羌亂的發生,變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草,成為了東漢朝廷由盛轉弱的一個轉折點。

14

漢朝廷罷免了西域都護,撤軍回國以后,有十多年時間,西域諸國都沒有漢朝廷的官吏,進行管理安撫。

西域諸國以及漢朝廷邊塞的局勢突變。

北匈奴汗國等蠻族勢力,于是乘虛而入,卷土重來。西域諸國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你爭我斗的混亂之境。

15

起初,永初元年(107年)之時,西域諸國反叛西域都護任尚,龜茲國它乾城形勢危急。

漢朝廷于是下旨,對居住在金城郡、隴西郡、漢陽郡諸郡的羌族等蠻族部落,發出征兵令,令羌人組成遠征軍,前去西域諸國,接應從西域撤軍的屯墾軍將士回國。

諸部落羌人,一向飽受征發勞役之苦,大都畏懼厭煩朝廷的征發。

于是,流傳了謠言,說是漢人將士不愿意駐守西域諸國,他們羌人,是代替漢人將士,前去駐守西域的。

流言紛紛,越傳越廣。沿邊各郡的羌人,就很不滿意了,于是紛紛叛逃,逃避征發。

而朝廷官吏,為了阻止羌人們的逃亡,于是派兵,對羌人們的居所,施行暴掠,大肆燒殺搶掠。

漢朝廷官員將領的暴行,更加激怒了羌人。各部落羌人,忍無可忍,奮起反抗,爆發了整個羌部落的逃離與叛亂。

先零羌的分支,滇零羌(滇零,首領人名)與鐘羌等各部落,趁機大肆搶掠,報復漢朝廷官吏百姓。

戰亂頻繁,內地向邊疆支援的糧道,也被反叛的羌部落叛軍切斷。

漢朝廷邊塞諸郡,物價飛漲,餓殍滿地,邊境百姓無法生存,只好拖兒帶母,四散逃竄。

見羌亂發生,邊塞局勢難以收拾,朝廷便下旨,命令將邊疆郡縣的官吏百姓,遷至內地安置,著令車騎將軍鄧騭、征西校尉任尚等官員將領,率軍五萬伐羌。

結果,形勢不利,漢朝廷討伐軍遭到慘敗,反叛羌軍的勢力,更加強大。

永初二年(108年),羌人反叛首領滇零,在北地郡立國,自稱大羌天子。

滇零下旨,招集武都郡參狼羌,和在上郡、西河郡的雜羌等部落,切斷隴西道路,進攻長安三輔(今陜西),并南下進入益州等地,大肆燒殺搶掠。

羌亂四起,叛軍實力強大,殺死漢中郡太守董炳等官吏百姓士大夫,危害甚大。

朝廷四方烽煙不斷,大將軍鄧騭認為軍情緊急,難以兼顧四方,遂打算放棄涼州等邊塞州郡,集中力量,對付北邊反叛的羌人反叛首領滇零。

于是,朝廷下旨,召集公卿商議對付羌人的謀略。大將軍鄧騭率先出班,建議說道:

“陛下:

臣建議,放棄涼州等邊塞州郡,保守戰略要地。這就好比一件衣服壞了,用壞的一件去補另一件,最終還可以有一件是完好的。如果不這樣做,將是兩無所保,兩件衣服都是壞的。”

眾公卿畏懼大將軍鄧騭的威權,不敢仗義執言,都附和大將軍鄧騭的意見道:

“大將軍所言極是!應該放棄涼州等邊塞州郡,收縮戰線,集中力量,對付叛賊。”

16

郎中虞詡,深謀遠慮,卓有見識。聽聞大將軍鄧騭的意見后,虞詡不以為然,深為不安,于是對太尉張禹等有識之士說道:

“太尉大人,據說朝廷公卿商議,決定放棄涼州等地,保守要津。

在屬下看來,這很不合適。涼州等邊塞州郡丟了,那長安三輔就算朝廷邊塞了。

那長安三輔,祖宗的園陵墳墓(西漢首都長安),就在界外了,這是萬萬不行的。

涼州習兵練勇,超過它州。如今涼州的官吏百姓士大夫,自發拿起手中的武器,保衛自己的涼州家園,毫無反顧之心,因為人心心向漢室,涼州是大漢朝廷的啊!

如果放棄涼州,一定會發生巨大變故。假使涼州英雄豪杰不滿朝廷無端拋棄他們,集合起來,乘勢東來,則漢朝廷危也。屬下以為,萬萬不可!”

太尉張禹贊同郎中虞詡的意見說道:

“郎中大人所言極是,我沒有想到這點。如果不是你的建議,幾乎壞了國家大事。

請問郎中大人,你有什么好計策,救民于水火,解救國家危難呢?”

虞詡回答太尉張禹道:

“太尉大人:

現在涼州騷動,人心不安,我擔心涼州突然發生緊急事變,釀成大禍,必須緊急處置才是。

屬下建議朝廷,立即下令,對涼州各官員子弟,都授予散官,沒有他們到京城任職。

這樣做,表面上是獎勵他們守土有功的功勛,實際上是把涼州各官員子弟作為人質,防止涼州各官員與叛賊勾結,趁機作亂,危害國家大計。”

太尉張禹,很贊同郎中虞詡的意見,欣喜道:

“大人言之有理。多謝大人指教。我立即稟告陛下,加緊實施。”

太尉張禹不敢耽擱,立即上書皇帝和鄧太后。

鄧太后非常贊賞,于是下令,征召涼州、益州等兩州的英雄豪杰,為掾屬(地方官任命的官吏),授任官員子弟為郎官,到朝廷任職。

17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朝廷下旨,任命任尚,再次擔任中郎將,駐防長安三輔地區,防范羌人等蠻族軍隊的入侵。

郎中虞詡于是前去拜訪中郎將任尚,向任尚建議道:

“中郎將大人,如今羌人全都是騎兵,行動十分迅速。我們的軍隊大多是步卒,勢必追不上叛軍。所以,盡管朝廷集結兵力二十多萬,曠日持久,但卻一直沒有戰功,無法消滅叛賊。

在下建議,大人不如向朝廷建議,讓各郡郡兵復員,命郡兵們每人捐助幾千錢,二十人合買一匹戰馬,組成一支一萬人的精銳騎兵部隊。

這樣,我們便可用一萬精銳騎兵部隊,迅速出擊,去尾追截擊,驅逐數千敵寇。

到了最后,羌人首尾不能相顧,自然就會走投無路,窮途末路,或敗亡,或歸降。

這樣做,既方便官吏百姓和戍邊士卒,也有利于戰事的順利開展,大功便可告捷,中郎將大人也會流芳百世,名留青史。”

這一次,中郎將任尚沒有固執己見。任尚將虞詡的意見,迅速上書朝廷,朝廷欣賞,采納了建議。

中郎將任尚得令,于是派精銳的輕騎兵,討伐羌人叛軍,漢軍在丁奚城,擊敗了羌人首領杜季貢。

其時,漢朝廷邊塞州郡的羌人和下層漢人,本來就相互聯姻,羌人對血統也并不太看重,他們只欽佩有勇有謀的首領,即使是漢人也行。

所以,羌人的反叛隊伍中,實際上也有大量的不滿漢朝廷苛政的漢人。

杜季貢,這一個非常不滿漢朝廷的苛政的漢人,所以最終被羌人擁戴,成為了羌人首領,叛軍統帥。

18

不久,太尉張禹,中郎將任尚上書,向鄧太后舉薦虞詡道:

“陛下,郎中虞詡,有將帥的韜略,臣等聽從建議,得以建功,不可讓賢良士大夫屈居于下層,埋沒了蓋世才華。”

鄧太后下旨,召見虞詡,一席交談之后,十分欣賞,于是下旨,提升郎中虞詡,擔任武都郡太守。

19

杜季貢等叛軍將領,聽聞了虞詡的神機妙算,十分忌憚。聽到虞詡即將上任武都郡太守的消息以后,杜季貢等叛軍將領,于是派遣數千羌軍將士,在陳倉(今寶雞)一帶,攔截虞詡,阻止虞詡前去武都郡上任。

虞詡得知叛軍消息后,日夜兼程,行進了一百余里。他讓部屬官兵,每人各作兩個灶,以后每日,再增加一倍。

羌人以為虞詡有增兵,不敢靠近虞詡。虞詡終于得以順利到達武都郡郡府上任。

那時候,武都郡所屬各縣所轄兵員,不足三千人,而圍困武都郡郡府的反叛羌軍將士,有一萬多人。見敵人兵強馬壯,人多勢眾,守城官員將領都十分畏懼。

武都郡太守虞詡不懼反喜,鼓勵部屬官員將領道:

“諸君,盜賊看似兵力強大,氣勢洶洶,其實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只可智取,不可強攻。本太守當用計,打破盜賊封鎖。

傳本太守將令,盜賊攻城之時,守城將士,不許使用強弩,只許使用小弩,攻擊叛賊。”

部屬官員將領,對虞詡的軍令十分不解,但畏懼虞詡軍令,只得執行。

叛軍一番攻擊之后,發現漢軍將士使用小弩,抵抗很弱,羌人首領杜季貢大喜道:

“虞詡這個漢賊,也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漢軍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我們。來人啊,傳本帥軍令,立即集中兵力,猛烈進攻城池,擒殺虞詡,任由你們屠城,在城里燒殺搶掠。”

20

見叛軍中計,虞詡大喜,命令部屬官員將領道:

“諸君,傳本太守軍令,不要各自為戰,每二十只強弩,集中射殺一個敵人,挫敗攻城盜賊銳氣。”

守城漢軍將士遵令,集中火力,攻擊敵人。二十只強弩齊發,沒有射不死的敵人。

羌軍損失慘重,死傷累累,大為震恐,只得放棄進攻,紛紛退下城池。

見敵人士氣低落,紛紛潰退,虞詡緊急下令道:“來人啊,傳本太守軍令,乘勝出城,痛擊盜賊。”

漢軍以一當十,奮勇爭先,與敵人奮戰,殺傷眾多敵人,敵人紛紛走避。

次日,虞詡下令,集合全城軍隊,先從東門出城,再從北門入城,然后將士改換自己的服裝,在各個城門,往返多次,威懾敵人。

羌人將領摸不清城中漢軍的底細,不知武都郡城中究竟有多少漢軍,更加驚恐不安,萌生了退意。

21

其時,虞詡已經摸清了叛軍的虛實,于是召集官員將領商議道:

“諸君,盜賊膽怯,不久就將要撤走。傳本太守軍令,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淺水處,設下埋伏,守住羌軍的逃路,趁機擒殺盜賊。”

官員將領依計而行。

午夜時分,羌軍果然大舉奔逃。漢軍乘機突襲,伏兵四起,大敗羌軍。

漢軍擒殺俘虜極多,羌軍從此潰敗離散,不敢再聚。羌亂暫時告一段落。

22

然而,人禍未平,又出天災。

那些年,旱災水災蝗災不斷,糧食欠收,漢朝廷出現了大面積的饑荒,餓殍滿地,易子相食。

俗話說,禍不單行,福無雙降。

那時,南匈奴汗國和烏桓部落等北方蠻族,一向受到漢朝廷的厚待和賞賜。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看到漢朝廷遭受羌人之禍,無暇四顧,南匈奴汗國和烏桓等北方蠻族部落,也萌生了反心,趁機反叛了漢朝廷,并趁火打劫,侵擾漢朝廷沿邊各郡。

漢朝廷君臣大怒,于是命令中郎將梁慬,擔任討伐軍統帥,率八千多將士奔馳前線,前去救援遭受匈奴等蠻族侵襲的沿邊各郡。

中郎將梁慬,率軍與南匈奴汗國左將軍、烏桓部落等叛軍首領交戰,擊敗叛軍,并殺死他們的主帥,殺死三千多人。

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不甘心失敗,又親自率七八千騎兵迎戰漢軍,包圍梁慬的大營。

梁慬披甲奔馳出擊,所向披靡,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不敵漢軍的猛烈攻擊。

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于是引兵,回到根據地虎澤。

梁慬乘勝追擊,率騎兵一萬六千人,攻打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據守的虎澤。

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終于恐懼害怕,請求投降。

梁慬于是大擺兵陣,接受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的投降。南匈奴單于欒提廚余,脫帽光腳,當面受縛叩頭,再次屈服。

經過漢朝廷將士十二年的艱苦征戰,因救援西域屯墾軍而引發的羌亂,才終于得以稍稍平息。

23

那時,羌人部落,烏桓部落等北方蠻族,甚至南匈奴汗國,在組織結構和武器裝備上,都遠遠落后于東漢軍隊

連匈奴汗國軍隊都遠遠不如的羌人部落,烏桓部落等北方蠻族,掀起的叛亂,最終注定是要失敗的。

但經歷這十二年的羌人之亂,也讓東漢朝廷,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經濟凋敝不說,就是人口,也銳減了一千萬有余。

這次因漢朝廷撤軍西域的決策,而引發的羌人等蠻族部落反叛漢朝廷的連鎖反應,遂成為了東漢朝廷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航空| 峡江县| 修武县| 堆龙德庆县| 双峰县| 绥宁县| 重庆市| 边坝县| 永吉县| 清新县| 延安市| 吉隆县| 比如县| 全南县| 得荣县| 长乐市| 靖江市| 江城| 泸溪县| 广安市| 揭阳市| 双鸭山市| 延吉市| 平武县| 金阳县| 彭水| 崇明县| 肃北| 屏南县| 门头沟区| 衡南县| 阿克陶县| 公主岭市| 虞城县| 六盘水市| 林芝县| 通城县| 靖州| 开原市|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