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烈士暮年之永垂青史

  • 班門英烈傳
  • 星河叔叔
  • 4721字
  • 2025-06-28 07:16:22

1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陳留郡長垣長(今河南長垣縣),班昭隨其子曹成,到長垣就職。

十四歲時,班昭就嫁于同郡人曹世叔。

丈夫曹世叔早年去世后,班昭其子曹成相依為命,清守婦規,舉止合乎禮儀,氣節品行非常好,大受贊譽。

母子一道,進入長垣以后,班昭追憶先賢,觸景生情,仿班彪《北征賦》寫成《東征賦》。

2

永初七年(113年)的早春雨絲,裹著槐葉,班昭的牛車碾過洛陽官道,懷中的青玉璜叮叮作響,玉璜缺口處還粘墨漬,似乎預示著主人書香門第的身份。

她掀開車簾,見長垣驛站的土墻上,刻著半闕《北征賦》,“涉長路之綿綿”,像極了父親班彪的筆跡。

3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陳留郡長垣長(今河南長垣縣),班昭隨其子曹成到長垣就職。

進入長垣以后,班昭追憶先賢,觸景生情,仿父親班彪《北征賦》寫成《東征賦》。

曹成扶母親下榻驛館時,班昭的鳩杖,戳碎了地上的地磚。夜雨滲進磚縫,在燭光中投下了班昭老邁的影子。

“娘親,此乃祖父舊友所贈。”曹成呈上斑駁木匣,匣中《北征賦》殘稿爬滿蠹蟲,蛀痕仿佛班彪當年,跟隨竇融一道,征討西州上將軍隗囂的路線。

班昭用疏勒匕首,挑開粘連的紙頁,刀尖顫鳴,頁腳藏著的半片素絹,繪著父親班彪當年,在河西勒城頭望月的剪影。

4

三更的驛燈將班昭白發染成淡金,她攤開《東征賦》草稿,腕間玉鐲磕到案角。

恍惚間,她看見永平十六年的那個雪夜,大哥班固握著她的手臨摹《史記》,硯中墨混著兄長班固咳出的血。

“曹大家,太后陛下賞賜的素車白馬到了。”

驛丞的聲音驚落梁間燕泥,班昭撫過馬鞍上的虎紋韉,追思著自己的親人,百感交集,

永初七年(113年)七月的黃河,泛著渾濁的泡沫,班昭的馬車在泥濘官道上顛簸了三日。

車簾縫隙間,她望著兒子曹成腰間佩劍,折射的冷光,突然想起當年,大哥班固跟隨車騎將軍竇憲出征時,也是這樣將《史記》竹簡,捆在自己的馬背上。

如今物是人非,車騎將軍竇憲和大哥班固,早已經身死命滅,化為了灰燼,隨風而去。

長垣城門口的老槐樹,已枯死半截,虬結的枝干,像極了班固《漢書》里描寫的刑具。

班昭下車時扶著斑駁的城門,指腹突然觸到磚石上凹陷的刻痕,刻痕被風雨侵蝕得支離破碎,卻仍能辨認出父親班彪當年,跟隨竇融,率軍在此駐扎時留下的印記。

“娘親且看!”曹成指著城南的夯土臺,“這是當年陳勝舉義的點將臺。”

班昭順著兒子手指望去,殘破的土堆上野草叢生,一只烏鴉正叼著腐肉掠過,昔日的英雄豪杰,早已經不見蹤影。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想到大哥班固的慘死,二哥班超因病而亡,班昭憂上心來,想到了班氏家族的未知命運,她突然劇烈咳嗽起來。

侍女班予急忙遞上絲帕,卻發現巾角浸透的并非血痰,而是混著黃沙的唾沫。

5

長垣縣衙后院的竹林里,班昭每日黎明即起。她劈開青竹的動作,讓侍女班予想起,班超當初,在扶風郡老家制作箭簇的模樣,刀刃劈過竹節,爆出一陣陣的清脆的。

當晨光透過竹葉,在地上織就金色網格時,她的羊毫筆已蘸滿墨汁。

“昔祖父作《北征賦》,述先帝創業之艱;今兒臣忝任長垣,愿阿母為賦東征。”

曹成捧著新釀的黍米酒,跪在母親案前,話音未落,班昭文思泉涌,突然揮筆,書寫起來: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

時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

乃舉趾而升輿兮,夕予宿乎偃師。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明發曙而不寐兮,心遲遲而有違。

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諒不登巢而?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

且從眾而就列兮,聽天命之所歸。

樽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

乃遂往而阻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門。

既免脫于峻崄兮,歷滎陽而過武卷。

食原武以息足,宿陽武之桑間。

涉封丘而踐路,慕京師而竊嘆。

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遂進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邊。

入國郭而追遠兮,念夫子之厄勤。

彼衰亂之無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悵容與而久駐兮,忘日夕之將昏。

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荊棘之榛榛。

惕覺悟而顧問兮,想子路之威神。

衛人嘉其勇義兮,迄于今而稱云。

蘧氏在城之東南兮,民亦尚其丘墳。

唯令德為不朽兮,身既歿而名存。

惟經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任賢。

吳札稱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征。

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遲而不興。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

勉仰高而蹈景,盡忠恕而與人。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于明神。

庶靈祇之鑒照兮,祐貞良而輔信。

亂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

盍各有志,慕古人兮。

先君行止,則有作兮。

雖其不敏,敢不法系。

貴賤貧富,不可求兮。

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修短之運,愚智同兮。

靖恭委命,唯吉兇兮。

敬慎無怠,思謙約兮。

清靜少欲,師公綽兮。”

(附譯文:

永初七年的這一年,隨兒子從京師遷往東邊的長垣。

時值孟春季節三月陽春,選擇良辰吉日母子啟程。

早晨匆匆上路,傍晚在偃師夜宿。

告別了久居的京師,寄身于陌生的新地。

心里充滿了悲傷的情緒,天亮時仍然無法入睡。

情知是不知禍福的前行,又無法與命運抗爭。

手捧著酒杯思緒萬千,壓抑的心情無法排遣。

實在是沒出生在巢居擊蠡的上古時代,只怕是再沒有機會貢獻自己的才干。

姑且任其自然隨大流的趨勢,聽天由命等待命運的指示。

遵循崎嶇的治國之道,想尋求捷徑,又能夠聽誰的呢?

就這樣悄悄地從京師消逝,暫且讓高傲的魂靈四處游歷。

一路上歷經七個城鎮,又遭遇了鞏縣的道路艱辛。

眺望了黃河與洛水交匯的美麗,見識了成皋旋門的壯景。

翻越了一座座山崗的險峻,跨越了赫赫有名的滎陽大城。

在原武匆匆歇腳用過午餐,當晚露宿在陽武的桑林之間。

渡過封丘河馬不停蹄的趕路,感嘆思戀的故鄉越離越遠。

地位低下的人難免思念故土,自書的敘傳里有詳細的敘述。

沿路走不了多久旅程,就到了平丘縣的北城。

進入匡郭之地忍不住思緒遙遠,圣人遭受困厄之景如在眼前。

那是個怎樣衰亂的世道啊,難怪會有圣人被圍困的事件。

久久地在站在那里惆悵徘徊,直到暮色降臨已忘記回返。

到了長桓縣的外城,順道察訪居住在郊外的農民。

目睹了蒲城縣的古跡廢墟,那里早已是荊棘叢生灌木漫迷。憂傷的向身邊的人請教,思慕著子路當年的威望和驕傲。

衛國人都傳頌他的勇敢和義氣,到如今還無不嘖嘖稱奇。

蒲城東南是賢良蘧瑗的故里,那里的老百姓還尊重他的墳地。

人世間只有美德永垂不朽,身軀埋葬了還會青史留名。

典范的著作里贊美不絕,人們敬重的是仁賢和美德。

公子季扎說:“君子多而無患”,此話不但可信還很靈驗。后來的衰落導致了患難不斷,那里衰敗后再沒有興盛。

我懂得上天主宰著人的命運,接近仁賢就要從此身體力行。勉勵自己兌現高尚言行,盡忠盡孝寬恕他人。

親善正直而無怨無悔,讓神明知道我的精誠。

愿神靈審查監察我的言行,保佑我真誠善良的輔佐之心。

君子思考的問題,必定是稱道的禮制,

為何不各言其志,追慕古人呢?

先父所到必有佳作出產,我才思不夠敏捷,怎能不效法筆端。

人間貧賤富貴不可強求,潔身自好守正道,等待時來運轉。

長壽夭折在于天命,愚鈍聰慧來源相似。

安心等待命運的安排,不管吉兇都樂觀對待。

不敢懈怠敬業慎行,牢記謙虛時刻反省。

清心寡欲安于平靜,效仿公綽楷模精神。)

6

元初七年(120年)的槐花落得凄惶,班昭臥在檀木榻上,看著父親班彪的《北征賦》感傷不已。

父親,母親、大哥班固、二哥班超等親人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了腦海里。

班昭默念著父親班彪的《北征賦》,漸漸進入了夢鄉里,看見父親班彪蹣跚地向她走來:

“爹爹,孩兒好多年,都沒有見著你了,你一切都好吧!大哥,二哥呢?”

班彪沒有理會心愛的女兒班昭,而是自顧自長吟起來。聽見父親高昂鏗鏘、抑揚頓挫的誦讀,班昭禁不住流下淚來:

“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

舊室滅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游。

朝發軔于長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宮。

歷云門而反顧,望通天之崇崇。

乘陵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鄉。

慕公劉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

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須之長阪,入義渠之舊城。

忿戎王之淫狡,穢宣后之失貞。

嘉秦昭之討賊,赫斯怒以北征。

紛吾去此舊都兮,騑遲遲以歷茲。

遂舒節以遠逝兮,指安定以為期。

涉長路之綿綿兮,遠紆回以樛流。

過泥陽而太息兮,悲祖廟之不修。

釋余馬于彭陽兮,且弭節而自思。

日晻晻其將暮兮,睹牛羊之下來。

寤曠怨之傷情兮,哀詩人之嘆時。

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漫漫。

劇蒙公之疲民兮,為強秦乎筑怨。

舍高亥之切憂兮,事蠻狄之遼患。

不耀德以綏遠,顧厚固而繕藩。

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鱤。

何夫子之妄說兮,孰云地脈而生殘。

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臾以婆娑。

閔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

從圣文之克讓兮,不勞師而幣加。

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號于尉他。

降幾杖于藩國兮,折吳濞之逆邪。

惟太宗之蕩蕩兮,豈曩秦之所圖。

隮高平而周覽,望山谷之嵯峨。

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

風猋發以漂遙兮,谷水灌以揚波。

飛云霧之杳杳,涉積雪之皚皚。

雁邕邕以群翔兮,雞鳴以嚌嚌。

游子悲其故鄉,心愴悢以傷懷。

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

攬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

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

諒時運之所為兮,永伊郁其誰愬?

亂曰:夫子固窮游藝文兮,樂以忘憂惟圣賢兮?

達人從事有儀則兮,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君子履信無不居兮,雖之蠻貊何憂懼兮?”

7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歲。鄧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監辦班昭的喪事。

元初七年(120年)年末,長垣城下,鄧太后特派的悼念使節的素車停在西市。

班昭的棺槨覆蓋著柏樹枝,向扶風郡故鄉的方向走去。

8

(補記:

班昭一生,建樹頗多,稱為文學家,史家,甚至政治家,似乎都不為過。

班昭一生的著作,有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諭、上疏、遺令等,共十六篇,由其才女兒媳丁氏編撰成集,今佚。

班昭作品存世有《東征賦》、《女誡》等七篇。班昭還曾為大哥班固的《幽通賦》作注。

班昭在完成漢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點:整理《漢書》、完成八表、傳播漢書。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被牽連,死于獄中。

《漢書》未成,稿本散亂。班昭繼父兄遺志,在藏書閣經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遺留下來的散亂篇章,并在原稿基礎上補寫了八表,即:

《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

除整理、續寫《漢書》外,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頗有貢獻,曾教授大儒馬融等誦讀《漢書》。

其時,皇帝幼小,無法理政。自鄧太后(鄧綏)臨朝執政,班昭始終在幕后,盡心盡力地輔佐協助鄧太后,盡量公平公正地治理國家,從不因私廢公。

班昭家學淵源,熟讀史書典籍,對歷代的興衰成敗、為政得失,了然于胸。

有了班昭的指點,年輕的鄧太后,初掌朝廷大權就有章有法,讓大臣和百姓,都心悅誠服,號稱“賢太后”。

班昭輔佐鄧太后多年,她的貢獻,已不是一般的物質賞賜所能酬答。

鄧太后十分感激,便特封班昭的兒子曹成為關內侯,曹成后來也很有成就,官至齊國丞相之職。

鄧太后治理國家出眾,天下敬服。無論是當時還是后世,雖然大家都知道班昭參政,但從無一人,指責彈劾班昭干政,反而給予了班昭和鄧太后極高的評價。

班昭在兒子曹成的陪伴下安享晚年,七十多歲才去世。而在此時,班昭的兩個侄子,二哥班超的長子班雄和幼子班勇,已經在漢朝廷嶄露頭角,開始為國家建立功勛。

曹大家墓,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下轄的興平市豐儀鎮大姑村東北約五百米的地方。

墓址在較高的臺地上,墓冢為圓錐形,東西長十米,高約四米,周圍為耕地。

后來(1982年12月),由興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后人禮敬,祭祀。

大姑村尚保存清乾隆十一年的鐵鐘一口,鑄文記述了班昭的生平史略和當時的地形地貌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饶阳县| 扎赉特旗| 射洪县| 乌兰县| 牟定县| 金门县| 武安市| 内黄县| 皮山县| 凤山县| 泊头市| 城口县| 青龙| 永兴县| 西乡县| 宜兰市| 开化县| 理塘县| 栾川县| 九寨沟县| 区。| 六枝特区| 延川县| 无极县| 阳城县| 庆安县| 鹤壁市| 新昌县| 介休市| 亚东县| 丰顺县| 邹平县| 沁源县| 吉木乃县| 申扎县| 三亚市| 明光市| 遂川县| 扬中市|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