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扶風(fēng)郡豪族大姓耿氏家族的大院內(nèi),身為族長的伯父建威大將軍耿弇,看著幼弱孤貧的侄子耿恭,時常煢煢孑立,郁郁寡歡,心里憐惜不已。
侄子耿恭,是耿弇的小弟耿廣之子。父親耿廣去世早,耿恭少年之時,就成為了一個孤兒,與娘親相依為命。
沒有了父親耿廣的撫育庇護(hù),身為大家族耿氏家族子弟的耿恭,青少年之時,也不免受到欺負(fù)與歧視。
伯父建威大將軍耿弇,看在眼里,疼在心頭,常常給予照顧,還將侄子耿恭,叫到自己身邊,傳授知識學(xué)問,教誨做人之道。
耿恭十分感激伯父耿弇的教誨,對耿弇的依賴很深,情同父子,甚至引起了耿氏家族子弟的嫉恨。
這一天,看著形影相吊的侄子耿恭從身邊走過,想起早逝的弟弟耿廣,耿弇悲從中來,于是叫住耿恭道:
“伯宗啊,到伯父身邊來一下。”
耿恭聽話地來到伯父身邊,向耿弇行禮致意道:
“伯父大人,請問有什么事情,吩咐侄子做的,侄子一定盡快去辦。”
看到侄子耿恭,懂事禮敬的回答,耿弇更加憐惜,于是教誨侄子耿恭道:
“伯宗啊,其實也沒有什么大事。伯父看見你常常郁郁寡歡,心里十分難受,想趁這個空閑,與孩兒隨意聊上幾句。”
耿恭肅立,恭敬地說道:
“伯父的撫育恩德,孩兒至死難忘。伯父大人請講,孩兒洗耳恭聽。”
耿弇也不客氣,對耿恭敦敦教誨道:
“伯宗啊,你少年孤貧,生平所受磨難不少。所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如今,陛下雄才偉略,欲一統(tǒng)西域,安定四方,重樹先祖的榮光,孩子們立功塞外的機(jī)會多的是。
你慷慨多大略,有將帥之才,耿家孩子們,大都比不上你,定有鵬程萬里,龍飛九天的一天。
伯父今天,希望伯宗,不要自暴自棄,妄自菲薄,看輕自己,而要奮發(fā)圖強(qiáng),有所作為。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就在你輩身上。
孩子啊,天道酬勤,你要多多努力,不辜負(fù)伯父,你的娘親和家族親人的重托,讓你父親的在天之靈,也得到安慰。”
耿恭十分感激,稱謝道:
“多謝伯父大人教誨。孩兒一定牢記大人今日的教導(dǎo),加倍努力,力爭建功立業(yè),光耀耿氏家族門庭,不讓伯父大人和親人們失望。”
耿恭也沒有想到,建功立業(yè)的機(jī)會,很快就來臨了。
2
其時,已經(jīng)到了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前后,正是明帝在位,天下太平,但分裂為南北匈奴汗國的北匈奴汗國,卻不肯屈服,時常侵?jǐn)_大漢邊塞州郡。
明帝欲效仿武帝,懲罰北匈奴汗國,決定兵分四路,征討北匈奴汗國,鏟除匈奴汗國在西域的勢力,恢復(fù)西域的太平治理,確保漢朝廷邊塞安寧。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漢朝廷四路大軍,討伐北匈奴汗國的軍事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騎都尉劉張奉旨,率軍出擊車師王國(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打擊盤踞車師王國的北匈奴汗國勢力。
騎都尉劉張,清楚耿氏家族乃軍事世家,人才輩出,一向信任耿恭的才干。騎都尉劉張,于是上書明帝,請求任命耿恭,擔(dān)任屬下司馬,明帝下詔同意。
騎都尉劉張、司馬耿恭,與奉車都尉竇固、假司馬班超及耿恭堂弟駙馬都尉耿秉、謁者(官名)關(guān)寵等漢軍將領(lǐng),分思路出擊,大破北匈奴汗國軍隊。
北匈奴汗國軍民降者無數(shù),西域諸國大體平定,天山南北,也獲得暫時的和平。
漢朝廷決定,重新恢復(fù)西域都護(hù)的設(shè)置,管理西域諸國,下旨任命陳睦,擔(dān)任西域都護(hù),駐扎龜茲國它乾城(新疆沙雅縣)。
討伐北匈奴汗國之戰(zhàn),耿恭以司馬之職,嶄露頭角,立下大功,騎都尉劉張大喜,認(rèn)為耿恭才干卓絕,足以獨當(dāng)一面。
騎都尉劉張上書明帝,推薦任命軍司馬耿恭,為戊己校尉(耿恭應(yīng)該是任命為戊校尉),屯車師后王部的轄區(qū)金蒲城(其時,車師王國分為前后兩部,后王為后部首領(lǐng)),明帝下旨同意。
謁者(官名)關(guān)寵,此時也參與討伐匈奴汗國軍隊的行動,立下大功,同時被朝廷任命為戊己校尉(應(yīng)該是己校尉),屯車師前王所部的轄區(qū)柳中城,各置數(shù)百將士,進(jìn)行軍屯,與車師后王金蒲城的耿恭駐軍,遙相呼應(yīng)。
耿恭領(lǐng)命,率部到達(dá)金蒲城轄區(qū),當(dāng)即移檄臨近車師后王部的烏孫王國(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等國君臣,宣示大漢威德。
烏孫王國大昆彌(國王)以下皆歡喜,遣使向漢朝廷獻(xiàn)上名馬,及奉宣帝時所賜公主博具,愿意遣子入朝,侍奉大漢皇帝。
當(dāng)初,漢武帝元封年間,武帝下旨,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xì)君為公主,嫁與烏孫王國昆莫為妻,賜烏孫王國昆莫乘輿服御,官屬侍御數(shù)百人,贈送甚盛。
后來,漢宣帝又以賭博用具等禮品,賜給烏孫王國君臣,烏孫王國與漢朝廷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
見烏孫王國君臣愿意重修舊好,戊己校尉耿恭大喜,于是以朝廷名義,派遣使節(jié),攜帶金帛等禮品,迎烏孫王國侍子進(jìn)京。
3
第二年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的三月,北匈奴汗國單于不甘心退出西域,派遣部將左鹿蠡王(匈奴汗國官名)率領(lǐng)二萬鐵騎主力,攻打車師后王國,車師后王國十分危急。
得到車師后王國安得君臣,向大漢求救,戊己校尉耿恭立即下令,派遣部屬司馬,率領(lǐng)屯墾軍將士三百人,前往車師王國援救。
聽聞金蒲城的漢軍救援,左鹿蠡王十分擔(dān)心,趁機(jī)在道路上設(shè)伏。
正逢匈奴兵力十分強(qiáng)大,漢軍援軍三百人,遭遇敵軍埋伏,皆戰(zhàn)死沙場,戊己校尉耿恭屬下的兵力更加微弱。匈奴左鹿蠡王遂破殺親漢的車師后王國國王安得,轉(zhuǎn)而進(jìn)攻戊己校尉耿恭堅守的金蒲城。
敵眾我寡,耿恭并不畏懼,親自登上金蒲城城樓,與匈奴汗國軍隊展開搏戰(zhàn),用浸有毒藥的箭頭綁在箭上,傳語匈奴將士道:
“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
耿恭親發(fā)強(qiáng)弩,射擊匈奴汗國將士。匈奴汗國將士中箭者,創(chuàng)傷皆腫爛,無法救治而亡,匈奴汗國將士大驚失色。
正逢夏季,天降暴風(fēng)雨,漢軍隨雨掩護(hù),擊殺匈奴汗國將士,殺傷甚眾。
匈奴汗國將士震怖不已,相互提醒警告道:“漢兵有神靈護(hù)佑,實在太可怕了!我們還是撤退吧!”
匈奴汗國匈奴左鹿蠡王無計可施,遂解圍而去。車師后王國所屬的金蒲城,得以轉(zhuǎn)危為安,躲過一場浩劫。
耿恭心里很清楚,匈奴汗國將士失利,匈奴左鹿蠡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還會卷土重來。
耿恭見金蒲城彈盡糧絕,地勢不利,而金蒲城附近的疏勒城,背靠天山,旁邊有澗水可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堅守抗敵的好地方。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五月,戊己校尉耿恭,引兵從金蒲城撤離,據(jù)守疏勒城,以待強(qiáng)敵。
果不其然,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七月,匈奴左鹿蠡王,再次派軍進(jìn)攻堅守疏勒城的漢軍。
耿恭下令,招募城中敢死隊員數(shù)千人,直馳追擊入侵的敵軍,匈奴汗國將士不敵漢軍的猛烈攻擊,胡騎四散奔走。
匈奴汗國將領(lǐng)左鹿蠡王無計可施,左鹿蠡王遂決定于疏勒城上游水源地,修建堤壩,攔截澗水,不讓澗水入城。
耿恭面對北虜斷水之計,不肯屈服,鼓勵將士們道:
“諸君:
不要泄氣!水往低流,乃自然之理。北虜修筑堤壩,高過城之地平,只要我們在城中挖井,一定可以挖出水源。”
諸將深以為然,遂開始在城中挖井,但井深十五丈,依然不見水井中有水滲出。官吏將士無計可施,而又饑渴難耐,只得榨馬糞汁而飲之。
耿恭仰天長嘆,不肯服輸,鼓勵軍吏范羌、張封、石修等部屬將士道:
“諸君,聞昔貳師將軍(指西漢將領(lǐng)李廣利),領(lǐng)軍出征,苦無飲水,將士饑渴。
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涌出,將士歡欣;今漢德昭昭,神明護(hù)佑,豈有窮哉?諸君努力,不可灰心喪氣。”
耿恭乃整衣服,向水井再拜,向天地神靈禱告,祈求龍王諸水神,護(hù)佑官吏將士,禮節(jié)十分恭敬。
所謂心誠則靈。一會兒功夫,泉水竟然沖破沙石縫隙,奔涌流出,一會兒功夫,注滿半個水井。
官吏將士死里逃生,皆欣喜若狂,站在城墻上下,大呼萬歲。
耿恭令官吏將士,且勿先飲井水,而是親自挽籠,用井水和泥涂城,加固城池,加強(qiáng)對圍城敵軍的心里攻勢。
將士們有了飲水,士氣大振,七手八腳,用井水和泥涂城,加固城池。不久,涂城完畢,漢軍將士用水潑灑,在城墻上嬉戲,揚示城下的匈奴汗國將士。
匈奴汗國左鹿蠡王斷水之計落空,沮喪不已,嘆息道:
“唉,漢軍將士有神明護(hù)佑,此言不虛,不肯招惹。我們還是不要激怒他們,以免神靈震怒!”
左鹿蠡王再次解圍,引軍而去。
4
不久,明帝駕崩,新君章帝繼位,無暇顧及西域諸國,西域情勢突變。北匈奴汗國單于君臣,趁機(jī)發(fā)力,攻城略地。
焉耆(西域三十六國之一)、龜茲(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諸國,再次反復(fù),反叛漢庭,攻歿駐守龜茲它乾城的西域都護(hù)陳睦。
匈奴汗國單于君臣,趁機(jī)派兵,將戊己校尉關(guān)寵,圍困在車師前王國的柳中城,將戊己校尉耿恭,圍困在車師后王國的疏勒城。
戊己校尉耿恭、關(guān)寵,緊急向朝廷求救。會明帝(東漢顯宗劉莊)駕崩,朝廷不穩(wěn),漢朝廷救兵不至。
車師王國君臣,見漢軍救兵不至,難以抵御匈奴軍隊攻擊。為圖自保,車師王國君臣遂見風(fēng)使舵,再次背叛漢朝廷,與匈奴軍隊連兵,共同圍攻堅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關(guān)寵,駐守疏勒城的戊己校尉耿恭。
駐守車師前后王國的兩軍,形勢非常危急。
5
耿恭統(tǒng)領(lǐng)孤軍,堅守疏勒城,毫不畏懼,他激勵部屬,率領(lǐng)將士奮力抗擊,數(shù)次擊退匈奴軍隊的攻擊。
車師王國后王的夫人劉梓君,祖輩是漢人出生,心向漢室,常常將匈奴汗國西域諸國軍隊聯(lián)軍的軍情,偷偷告訴耿恭,私下里又給漢軍,以糧餉救濟(jì)。疏勒城的漢軍將士,得以茍延殘喘,繼續(xù)堅持抵抗。
數(shù)月,事泄,車師王國后王的夫人劉梓君,也遭到囚禁,再也無力幫助疏勒城的耿恭。
疏勒城的漢軍將士食盡糧絕,窮困不堪,乃煮食鎧弩上的筋革,聊以維生。疏勒城的形勢越發(fā)危急。
耿恭與部屬將士,推誠至心,死生相隨,將士們皆無二心,眾志成城。守城將士,饑寒交迫,死傷累累,最后只剩下將士數(shù)十人。
北匈奴汗國單于欒提知之,知曉疏勒城的漢軍將士,彈盡糧絕,敬佩漢軍將士的英勇無畏,欲招降城里的漢軍將士,為己所用。
北匈奴汗國單于欒提知之,于是再次遣使欒提膏,招降戊己校尉耿恭說道:
“戊己校尉,單于敬慕校尉大人的英勇和忠誠,若校尉大人肯歸降單于,單于許諾,晉封校尉大人為白屋王(白屋族的首領(lǐng)),以美女為妻。”
戊己校尉耿恭將計就計,決定詐降,假裝答應(yīng)歸降,誘惑匈奴汗國使節(jié)欒提膏,上城談判。
欒提膏中計,上城商談,耿恭親手出劍,擊殺匈奴汗國使節(jié)欒提膏,在城上火烤,分食欒提膏尸體。
匈奴汗國使節(jié)官屬,望見欒提膏慘狀,皆號哭而去。
單于欒提知之勃然大怒,增加兵力,繼續(xù)圍困耿恭,欲為欒提膏報仇雪恨。疏勒城久久不能解圍,漢軍將士的處境,更加艱難,但守城的意志,依然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