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玉兔“登陸前夜,蘇雨在咖啡豆麻袋下發現了那本《茶經》。潮濕的水汽裹著書頁間的陳年龍井香,將“曉蔓“二字洇成青灰色的霧。她摩挲著便簽紙背面的凸痕,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塞給她的銀杏書簽——背面也藏著類似的壓印。
“是鉛字印刷的痕跡。“周遠航用刑偵鑒證科的紫光燈掃過紙面,“看這字母間距,像是1990年代《考古學報》的版式。“
落地窗外,沈默正在“蕓香閣“二樓懸掛防臺風木板。他的黑膠雨衣在狂風中繃成鼓面,修長手指扣著羊角錘的樣子,像在給古籍裝訂金絲楠木函套。當蘇雨舉起紫光燈的剎那,他手中的鐵釘突然脫手,在玻璃上劃出流星般的銀痕。
暴雨在凌晨三點撕破夜幕。蘇雨被冰涼的觸感驚醒,發現吧臺積水已漫過腳踝。跳閘的咖啡機里漂浮著咖啡豆,像無數溺亡的棕色瞳孔。她蹚水去取備用發電機時,后巷傳來瓷器碎裂的脆響。
沈默蜷縮在青磚墻根,懷里護著個鎏金木匣。雨水沖開他額前的碎發,露出道三寸長的舊疤,蜿蜒如古籍脫線的針腳。蘇雨伸手去扶,卻被他腕間垂落的金絲楠木佛珠燙到——108顆珠子正在暴雨中滲出朱砂色的淚。
“別碰......“沈默的喘息散成白霧,“匣子里是北宋建窯兔毫盞,當年曉蔓摔碎的那只......“
閃電劈亮巷角的瞬間,蘇雨看見林曉蔓撐著紅傘立在雨中。她穿月白旗袍的身影仿佛從民國畫報走出的仕女,腕間翡翠鐲子卻泛著不祥的幽光。被雨水沖花的妝容下,左眼尾也綴著顆淡褐小痣。
“阿默還是這么愛說笑。“林曉蔓的傘沿掃過沈默顫抖的肩,“當年明明是你失手打碎的定窯瓷枕,害我賠了整個青春。“
木匣突然迸裂,瓷片在積水里游成銀魚。沈默跪在地上徒勞地拼湊殘片,指腹被割出細密的血線,又在雨水中暈成淡紅的溪流。蘇雨看見他后頸的胎記在雷電中忽明忽暗,那只燒焦的蝴蝶終于展開了翅膀。
周遠航的警笛聲刺破雨幕時,林曉蔓早已消失在弄堂深處。蘇雨彎腰拾起片沾血的瓷,發現內壁用金漆寫著“丙申年驚蟄“,正是《飲膳正要》扉頁的日期。翻過瓷片,背面竟拓著半枚帶編號的故宮火漆印。
“2019年蘇富比秋拍第032號拍品。“周遠航將瓷片裝進證物袋時,雨水正沖刷著證物編號,“就是三年前失竊的那尊鎏金佛龕的底座殘件。“
臺風過境的清晨,蘇雨在維修咖啡機時發現了暗格。父親的銀杏書簽嚴絲合縫地卡在蒸汽管縫隙里,金箔補過的葉脈在陽光下顯出一串數字:032。書簽背面不知何時多了行小楷,墨跡新鮮得能聞到松煙香:“申時三刻,龍華寺銀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