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札幌公立中學(xué)
小志的筆記本被撕碎時,紙頁在走廊形成一場微型暴風雪。
“支那人滾回去!“領(lǐng)頭的男生一腳踹在他腹部,鞋底還粘著食堂的梅干菜渣。小志蜷縮在儲物柜旁,右手下意識護住胸前的助聽器——自從轉(zhuǎn)學(xué)到這里,這個刻著“十勝農(nóng)研“編號的精密儀器就不斷接收到奇怪的電磁雜音。
玻璃碎片扎進掌心時,朱砂痣突然變得滾燙。那些紙屑突然懸浮在空中,排列成志剛筆記里的機械圖。霸凌者驚恐后退,他們看見這個沉默的混血兒瞳孔正泛出詭異的藍光。
教導(dǎo)主任趕來時,紙屑早已落地。小志的日語再次變得結(jié)巴,像信號不良的收音機:“私...は...フジタ...“
2002年1月,貧民區(qū)公寓
惠淑數(shù)硬幣的聲音比窗外的風雪更刺骨。便當?shù)甑归]后,政府救濟金勉強覆蓋房租,但志剛寄來的錢突然斷了。最后那封信郵戳模糊,只潦草地寫著:“銷毀所有藍色顆粒。“
“媽媽,這個能吃嗎?“小志從書包掏出顆發(fā)光的藍粒,是他在十勝農(nóng)場舊址撿的。
惠淑打落他手中的顆粒時,廚房突然斷電。黑暗中,那顆掉在地上的藍粒竟開始脈動,像微型心臟般在榻榻米上彈跳。小志的助聽器突然發(fā)出尖銳警報,接收頻率自動跳轉(zhuǎn)到199.7MHz——北海道農(nóng)業(yè)氣象臺的緊急波段。
收音機里傳來失真的女聲:“...S-1370試驗區(qū)...撤離...“
2002年12月,父親的秘密
天花板漏下的雪水在志剛的筆記上暈開,墨跡洇成藤蔓形狀。惠淑在當鋪贖回的行李箱夾層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被血和泥漿浸透的筆記。
最后一頁寫著:
“當小志滿12歲,帶他去函館的舊海軍倉庫。地下二層第七個儲物柜,密碼是他的生日倒序加朱砂痣的紋路數(shù)。“
筆跡突然變得狂亂:“記住!如果他開始說你們聽不懂的語言,那不是我兒子在說話!“
閣樓傳來重物倒地聲。惠淑沖上樓時,看見小志正用某種混合語速記電視里的財經(jīng)新聞——日語語法結(jié)構(gòu),朝鮮語發(fā)音,漢語詞匯量。他的右手在墻上勾畫著,朱砂痣滲出的血珠在壁紙上形成十勝農(nóng)場的地形圖。
“媽媽,“他突然切換回標準日語,“爸爸在夢里教我解微分方程。“
2003年3月,函館倉庫
鐵柜門打開的瞬間,海風裹著柴油味灌進來。儲物柜里只有個鉛盒,蓋子上用德語刻著“生物隔離容器B-7“。
小志輸入密碼時,惠淑注意到他右手心的痣正在分裂——原本的稻穗紋路末端,長出三根新的“須根“。
鉛盒里靜靜躺著三樣?xùn)|西:
1.志剛的工作證,照片被某種酸性物質(zhì)腐蝕出蜂窩狀孔洞
2.注射器里凝固的藍色膠狀物,標簽寫著“語言抑制劑-1999“
3.一張兒童手掌的X光片,朱砂痣的位置嵌著微型金屬物
倉庫突然斷電。黑暗中,小志的助聽器自動切換到199.7MHz,播放著1991年12月17日的暴風雪預(yù)警——正是他出生的那天。
“媽媽,“他的聲音突然變成三十歲男人的低沉嗓音,“現(xiàn)在你明白為什么甫志剛要逃了吧?“
2003年9月,最后的晚餐
烏冬面湯里的鳴門卷旋轉(zhuǎn)著沉底。惠淑當?shù)糇詈笠患头Q來的這頓晚餐,筷子尖在碗沿敲出《阿里郎》的節(jié)奏。
小志的助聽器放在桌角,接收著來自1991年的電波雜音。他突然用純正漢語說:“吉林老宅的鑰匙在便當?shù)甑卮u下。“
“誰告訴你的?“惠淑的筷子折斷在湯里。
“1997年的爸爸。“小志的瞳孔在煤氣燈下變成豎條形,“他在十勝農(nóng)場的地下實驗室,通過我手心的'痣'說話。“
窗外的札幌突然全城停電。黑暗中,小志的右手發(fā)出微弱的藍光,掌心的金屬物正透過皮膚顯形——那是個微型接收器,此刻顯示著清晰的坐標:
北緯43°04′,東經(jīng)141°21′
十勝農(nóng)場S-1370試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