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邕州城
書名: 人在大宋:忽悠慕容復替我打工作者名: 文氓不穿長山本章字數: 2108字更新時間: 2025-07-20 12:04:34
……
“哈哈哈!哪有什么久仰,我知道這是你們中原的客氣話!我們這伙人,就是混在南嶺道上討口飯吃罷了!”
馬五德的笑聲非常豪爽,說話也很直率,換做旁人,哪有把“客氣話”當著人面點破的?
公冶貞略略有些尷尬,但心里對馬五德這樣的人其實并不反感。
“看幾位的樣子,想必是剛才冒著大雨趕了遠路吧?這樣大的雨,尋常蓑衣和‘馬披’可難擋得住。”
“前面過了這片林子不遠有個山洞,是我們商隊往來這條路上常用的落腳點,幾位若不嫌棄,可以一道過去歇歇,生火烤烤衣服,煮點熱茶吃吃。”
他這話說的坦蕩而又真誠。
公冶貞看了一眼趙令甫,見后者點頭,這才道:“馬老哥盛情,我等卻之不恭,那就叨擾了!”
馬五德是個喜歡與人結交的,一向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
當然,走南闖北這些年,又是經營茶葉生意的商人,他自然也不是傻子,不是什么人都信的。
之所以邀請趙令甫等人同行,也是基于自己的識人經驗。
這四人里,雖然是公冶貞站出來同他對話,但從對方幾次反應來看,真正做主的其實是那個最年輕的小兄弟。
他們這樣做,擺明就是有所防備,而真正心懷歹意的賊人,通常不會這樣。
此為其一!
至于其二嘛,則是馬五德從那個年輕人身上看出了貴氣,那樣好的相貌、那樣貴重的氣度,顯然不是一般人!
他也是同一些中原貴族打過交道的,所以基本可以斷定,那個年輕人必是出身高門。
其三,便是基于雙方實力對比,趙令甫一方只有四人,而他馬五德這邊可是十好幾人,有著絕對的人數優勢,更加有恃無恐。
不是壞人、有價值、且不會對己方造成什么威脅,有此三點,馬五德才主動示好邀其同行。
趙令甫讓公冶貞答應,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馬五德的信心來源于人多,而他的信心則來源于武力更強。
有了前兩次殺賊的經歷,一伙鳧山賊,一伙太行山賊,哪個不比馬五德這幫人厲害兇惡?
他們能殺穿前者,又怎么會害怕區區幾個商隊武師呢?
安全有所保障,接下來再談價值。
無論這個“馬五德”是不是天龍書里的那個,都能省趙令甫不少事兒,起碼接下來去無量山、去大理可以請他帶路。
就西南地區這個復雜環境而言,如果沒有一個熟悉情況熟悉線路的當地人作為向導,那即便手握輿圖,也極容易迷失在深山老林里!
多走冤枉路還是其次,若是誤入瘴區沼澤、或是蠻人據點,又或是不小心沾染什么不知名的毒草毒蟲,個中兇險實在麻煩!
所以如今有馬五德這樣一個人主動示好邀請,他有什么理由拒絕呢?
“說什么叨擾不叨擾的話,太客氣了!出門在外,互相幫襯嘛!”
馬五德大手一揮,隨即招呼隊伍繼續前行,趙令甫四人也并入商隊之中。
一路邊走邊聊,互相試探,各有所得。
“趙小兄弟的師長竟是新任的陳知州?”,馬五德得知這個消息后可是大吃一驚。
常年行走于西南邊陲,他可太知道“朝中有人好辦事”的道理了!
尤其在這天高皇帝遠、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邕州,若是能與當地新任主官搭上線,對他這種奔波于滇、邕的茶商而言,無疑是大有益處!
這個消息當然是趙令甫有意放出來的,也算一個友善的信號。
果然,得知他有這層關系后,馬五德的態度更熱情三分。
此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且言談風趣,眼下刻意結交,將滇南風土、大理趣聞、邕州榷市的規矩與潛流,乃至沿途峒寨的大致分布與脾性,全都巧妙穿插在閑談之中。
新鮮話題不斷,氣氛一片融洽。
馬五德對沿途的山勢、水源、適宜歇腳的地點,乃至哪片林子可能有毒蟲出沒都了如指掌。
他手底下的漢子們也都是走慣山路的,沉默寡言卻手腳麻利,扎營、生火、照料騾馬,井井有條。
跟著這樣一支商隊,接下來的行程自然順暢許多。
“過了這道隘口,下面就是邕州城了!”
隊伍行上一道山梁后,馬五德往下一指,對并轡而行的趙令甫說道。
此處視野極為開闊,趙令甫向下方看去,寬廣的邕江如同一條玉帶,蜿蜒穿過起伏的丘陵和平緩的河谷盆地。
盆地中央,一座依山傍水的城池赫然在望。
論規模遠不如中原大邑,但城墻高厚,依地勢而建,扼守著水道要沖,城頭旌旗招展,隱隱可見戍衛的兵士。
城外散布著不少村寨,水田阡陌縱橫,更遠處則是連綿不絕、蒼翠欲滴的群山。
趙令甫這一路走得實不容易,此時終于到了地方,不禁長出一口氣,沖馬五德抱拳感慨道:“一路承蒙馬老哥和諸位兄弟照拂,感激不盡!不知進城后,馬老哥有何安排?”
馬五德自然是想借趙令甫的關系與那位新來的陳知州搭上線,但又不能表現得太過直白,于是道:“商隊要先去城西的榷場卸貨交割,之后我等弟兄會在城西‘馬記茶行’停歇幾日,再回轉滇南。”
“趙公子初來,若是有什么需要,可隨時派人來茶行知會一聲!”
趙令甫笑道:“如此甚好!待我拜會過師長以后,定要為馬老哥引見!”
馬五德要的就是這句話,如今目的達成,當即豪爽一笑。
邕州城下人流如織,有挑擔的農夫,有趕著馱馬騾子的商隊,服飾各異,漢人、峒人、大理人甚至交趾人雜混在一起,喧囂鼎沸,正是邊陲貿易重鎮特有的繁忙與蕪雜景象。
把守城門的士卒并不十分用心,盤查極是松散,甚至連進城的文憑也不查驗。
城中街道不算寬闊,兩旁多是竹木結構的吊腳樓或低矮的瓦房,顯得擁擠而雜亂。
沿街店鋪倒是很多,售賣著茶葉、藥材、山貨、布匹、鐵器,甚至還有大理的刀劍、交趾的犀角象牙等。
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各種方言俚語交織在一起。
不時還能瞧見些身穿彩色筒裙、頭戴銀飾的峒人女子,為這邕州城再添幾分別樣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