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延安時期”的“魯迅形象”》:引言

對于魯迅的研究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個體作家分析,而是對其人其文所表征的一種文化屬性的理解;對于魯迅研究的評價也從來不是一種單純的學術史的評價,而是與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相關聯的社會評價。[1]每個時期對魯迅做出的研究,其中都或多或少地帶有當時的社會政治的因素。延安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時期,相比于其他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政治與文化的關系更為緊密。這一時期關于魯迅的研究,一方面是文化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政治問題。只有用這種歷史的眼光去觀照魯迅的研究,才能做出比較客觀的認識。“延安文藝是指1935年10月黨中央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移駐陜北至1948年春黨中央離開陜北這段時間內,以延安為中心,包括陜甘寧邊區的革命文學藝術。”[2]本論題大致以延安文藝所界定的時間來指稱延安時期。

關于魯迅研究的史料豐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寫的《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匯編》收錄了大量與魯迅有關的文獻資料,與本論題相契合的2、3、4部記錄了從魯迅逝世后到新中國成立有關魯迅研究的資料,可以使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延安時期文人學者對魯迅的研究情況。張夢陽主編的《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可以使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從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關于魯迅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張夢陽著《中國魯迅學通史 二十世紀中國一種精神文化現象的宏觀描述、微觀透視與理性反思》,通過宏觀描述與微觀索引使我們比較明確地了解自1919年魯迅出世至2000年世界末的魯迅研究。

這一時期魯迅研究的成果也很豐富。潘磊的博士學位論文《“魯迅”在延安》上編以時間為線索,以1942年為分水嶺,分別論述了1942年以前作為文學家和思想家的魯迅,及1942年以后被政治化的魯迅;下編從延安的魯迅紀念活動和文藝大眾化思想在延安的實踐兩方面認識延安時期的魯迅。袁盛勇的博士學位論文《魯迅:從復古走向啟蒙》中單獨設立“魯迅傳統的形成”一章,闡釋了魯迅是如何被納入延安話語之中的。藍棣之《毛澤東的魯迅觀》一文,用“癥候式”的分析方法重新解讀了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

盡管關于這一時期的魯迅研究成果豐富,但是并沒有從魯迅形象建構的角度進行論證。如任海峰的論文《延安時期魯迅現象研究》,對延安時期各種魯迅現象進行了梳理,并探求其內部原因,但這篇論文更大程度上是屬于延安文藝內部問題的探討。本論題想要從魯迅思想研究和雜文研究兩個方面來探討魯迅在延安時期的形象建構。

毋庸置疑,魯迅首先是一個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蘊含了他豐富、深刻的思想。他的思想涉及各個方面,哲學、文藝、國民性、奴隸觀等,內容之豐富、深邃,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延安文藝實質上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文學藝術是通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與到歷史進程中,政治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因為魯迅與中國革命的相通性——拯救中華民族,在魯迅逝世后,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樹起了“魯迅”的大旗,用以凝聚知識分子,促進革命的發展。

注釋

[1]張富貴:《魯迅研究的三種范式與當下的價值選擇》,《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11期。

[2]艾克恩:《延安文藝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南城县| 桐柏县| 郴州市| 怀来县| 兴国县| 璧山县| 彭阳县| 万载县| 定南县| 邹平县| 从江县| 左贡县| 饶阳县| 呼和浩特市| 昌平区| 建昌县| 亳州市| 腾冲县| 昌宁县| 新化县| 临湘市| 襄城县| 长宁区| 安泽县| 昌黎县| 竹北市| 青海省| 青川县| 滨海县| 务川| 甘孜县| 湖南省| 绵阳市| 无为县| 宣汉县| 哈尔滨市| 巴马| 潜江市| 江山市|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