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六 武威旱灘坡漢簡醫書

1972年11月,武威縣柏樹公社下五畦大隊在旱灘坡興修水利工程時,發現一處東漢墓葬,出土78支木簡、牘14枚。其中完整簡約60支,少數殘損嚴重,簡長23—23.4厘米,每簡墨書一行,書體為隸書,背面無字,亦無編號。簡文中有“︱”或“·”形狀的符號,或最后一行“也”字末筆拖長加重,起斷句和分章的作用。根據竹簡寬窄和契口痕跡,可分為兩組,甲組簡寬約1厘米,現存41支,每簡容字35字左右,編繩三道,契口為三角形,木簡呈深褐色,殘損嚴重,有空白簡兩支,整理者認為是冊首的“扉頁”,或稱“贅簡”。乙組簡現存36支,簡寬0.5厘米,每簡容字37字左右,編繩三道,除兩支簡在編聯處有三角形契口外,其余34枚均無契口。竹簡為淺黃色,墨跡清晰,保存良好。乙組簡篇末有一尾題“右治百病方”。

這批簡牘記載的內容是治療疾病的醫方,每一條目列藥方名、疾病名稱、癥狀、藥物名、用藥劑量、服藥方法、針灸穴位、治療禁忌等,共有醫方30多個,涉及針灸科、內科、外科、五官科和婦科等,方劑中所列藥物有100余種,其中20余種為《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書所無,也有對疾病理療理論的闡發,對于研究漢代乃至我國古代醫學發展水平,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18]

張騫出使西域后引入的藥物,簡中均不見,這說明這批醫藥簡保存著漢代早期的醫學遺產。根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品的特征,推測武威醫簡墓大約在光武帝或稍后的明、章帝時期,距今1900余年。[119]我國最早的醫方書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但其書已經亡佚,目前的傳本為后人綴輯而成,武威醫簡出土的意義,在于為我們提供了未經后人修改的古代醫方文獻的原貌,是研究漢代簡冊制度的珍貴實物例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锡林浩特市| 涞水县| 紫金县| 吉木乃县| 旬阳县| 都安| 眉山市| 揭阳市| 安丘市| 社会| 垫江县| 盈江县| 盈江县| 沙雅县| 沛县| 隆林| 秦皇岛市| 司法| 汾西县| 南宁市| 黑水县| 龙口市| 五大连池市| 宜州市| 嘉峪关市| 黄平县| 工布江达县| 福海县| 莫力| 陆良县| 谷城县| 呈贡县| 德江县| 广东省| 阿坝| 神农架林区| 佛山市| 衢州市| 洛川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