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 名作 名物:2017年“8+”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
- “8+”名人故居紀念館編著
- 4字
- 2025-04-28 11:45:20
理論前沿
名人故居紀念館新時代文化傳承的思考
田家馨
隨著我國文物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博物館已形成較完善的文博體系。作為博物館類別的一個分支,名人故居紀念館逐漸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地方人文資料也得到了及時挖掘、整理,故居、遺址等設施得到了有效保護。目前,各層級、各規模、各主題、各類型的名人故居紀念館已如雨后春筍,遍布全國,在文化傳承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一 名人故居紀念館對歷史文化傳承作用愈加明顯
1.人文歷史得到充分挖掘
名人故居紀念館是為在某一地方、某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顯赫人物而設,或生于斯、長于斯、揚名于斯,或生長于斯而揚名于外,顯示出特有的專題性和地緣性。設立故居紀念館有利于名人文化傳承,促進地方政府帶動地域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領域發展。
從人物歷史地位來看,故居紀念館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中國當代革命史上名人住過的宅院,如毛澤東故居、李大釗故居等偉人紀念館;二是近代和當代的文化名人居住過或者在此去世的舊居,如北京的郭沫若故居、魯迅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梅蘭芳故居,天津的李叔同故居、梁啟超故居等文化名人居住過的地方;三是歷史名人宅邸和花園院落,如北京的恭王府,天津的慶王府、少帥府等宅院。這些故居已經突破了可供憑吊的時空界限。深入挖掘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本地歷史名人有意識地宣傳和弘揚,形成一種強大而持久的教化作用,進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2.提振地方文化聲譽
名人故居承載著名人的歷史和聲譽,也承載著與名人休戚相關的鄉土情懷。挖掘并利用好名人故居這一載體,可以讓紀念館擁有持久的生命力,不至于曇花一現。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我們紀念館人的職責所在。
歷史名人與文化傳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各地紀念館都把對自己名人的文化弘揚作為開展教育活動、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一個法寶和工作的目標追求。工作內容有的是對文化內涵的挖掘,有的是對外在表象的反映,還有的是不同方位的展示。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名人故居鐫刻著時代的痕跡,反映著時代的文化興衰,延續著人文精神的生命力。名人文化要健康地傳承和延續下去,在于我們如何去把握方向。銘記的是歷史,述說的是正能量,警醒的是當代人,惠及的是后代子孫。
3.以點帶面推動文化發展
名人故居的不斷開發與利用,為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空間和載體。各地發揮名人效應,提升了地域的文化品位,展示了人文風采。各級政府對此也給予高度重視,改建、擴建了故居設施,以文化拉動經濟,營造投資環境。
譬如天津的“五大道”地區,是近代名人故居集中地,有名人故居300多處,僅睦南道2公里長的道路兩側,就有風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2013年3月,五大道近代建筑群被批準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大道”地區作為近現代天津歷史的一個縮影,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每幢建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充分展現了近代中國的百年風云。故居舊宅擺在那里,永遠是死的東西。要讓它活起來,動起來,熱起來,才能便于保護和挖掘、利用和弘揚。
4.人文歷史傳承漸成體系
名人故居紀念館發展勢頭強勁,雖然有些還停留在較為低級的管理層面上,但總體來看,大多數在管理上還比較規范。從單獨的故居到紀念館,在管理上有更為復雜的規范和流程。有的作為事業單位而存在,成為社會對外服務的公益窗口;有的在人員上充實了專業隊伍,吸納大量管理人才,在檔案搜集、文物征集上加強了力量,加大了協調,突出了主題,強化了宣傳,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例如,在天津“五大道”地區,就有民國大總統曹錕、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以及北洋內閣6位總理、美國第31任總統胡佛、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等上百位中外名人居住地,2011年,天津市政府把它列為歷史文化街區,對其進行了統一開發和規范管理。
目前,“五大道”地區已經成為故居名宅的靚麗品牌和國際性的觀光旅游帶,日接待游客數以千計,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少紀念館也都在利用名人的影響力,以整體保護、綜合利用的新理念,拓展名人故居的利用空間,豐富展覽陳列內容,發揮整體效益,走出一條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名人故居的新路子,成為宣傳地方文化“金名片”。
5.切實營造歷史文化傳承氛圍
名人故居紀念館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弘揚了優秀文化,也提振著地方的文化聲譽。
例如李叔同故居紀念館,為使李叔同的人文精神在青少年中得到傳承,紀念館攜《海河之子——李叔同與天津》和《自律創新愛國——李叔同的人格精神》展覽及宣講團走進本市各中、小學校,與學校簽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館校共建協議。李叔同紀念館不僅派美育教師深入學校,開展國學進課堂等文化體驗活動,還邀請師生來館參觀,親身感受傳統文化,使青少年了解大師卓越的文化貢獻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提升李叔同在青少年中的關注度與影響力,使大師的光輝形象在人們心中永存,借此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二 堅持文化傳承是維系生命力的關鍵
名人故居紀念館的發展總體上是健康規范的,傳承了歷史文化、名人文化,弘揚了人文精神,也帶動和促進了當地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但名人故居紀念館整體發展表現出不平衡,為數不少的故居紀念館或改旗易幟,或多種經營,或面目全非,故居紀念館發展現狀堪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別紀念館面臨生死存亡,與地方城市發展存在地域沖突
由于城市迅猛發展,個別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大破大立,大拆大建,在統一的規劃拆遷中,沒有將故居紀念館納入城市總體發展的保護規劃,使得少數名人故居面臨被強拆的厄運,“法人違法”現象比較普遍。全民文物保護意識有待提升,紀念館命運堪憂的狀況亟待引起各方高度重視。
大家熟知的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就于2012年被強行拆除,毀于一旦。這僅是典型案例,但與之類似的文保單位被強拆、強占和損壞的現象很多,由此產生的后果是無法用金錢挽回的,其所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2.個別紀念館存在偏離文化先進性的危險,不利于歷史文化傳承
目前,大多數名人故居紀念館都被納入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成為地方博物館乃至地方文化產業的利益增長點,這種現象較為普遍。不少名人紀念館的增值服務已成利益主流,逐漸替代傳承歷史文化的主業。甚至有個別的紀念館成為弘揚迷信的道場,這大大弱化甚至偏離了健康歷史文化傳承的軌道。
3.個別紀念館主題不突出,沒有深層次挖掘地方名人先進的思想內涵
作為地方名人的歷史人物,之所以能被樹碑立傳,肯定有其自身的思想閃光點。歷史不容后人無限夸大,也決不允許人為貶損,更不能容忍編造歷史、篡改歷史、肆意包裝。
我們既要客觀地還原歷史,又要升華思想、樹立典型,讓先進文化、健康文化得以準確完整地傳承下來。目前,在這方面還任重道遠。很多故居紀念館滿足于原封不動,不能深入地挖掘主題,強化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
4.建館標準和規范還有待完善,實施分層次管理迫在眉睫
加強對故居紀念館的評估體系建設十分必要。評估標準混亂始于缺少規矩,以及缺乏專業理論的正確指導。目前,關于故居紀念館工作的理論文章還相對較少,查遍百度搜索,涉及紀念館的理論文章寥寥無幾,而且還局限于工作經驗交流之類的體會文章。各地之間、博物館與紀念館之間、紀念館與紀念館之間還相對缺乏密切的工作聯系。省市級乃至更高層面在組織工作、業務指導以及更廣的協調與合作,還相對匱乏。即便有一些合作,較之于其他專業或綜合性的博物館,其合作協調模式還顯得比較單薄,難以形成廣泛的事業戰略發展格局。
5.規劃設計缺乏創新,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單一
我國歷史悠久,地方名人數不勝數,名人故居紀念館也層出不窮。但在紀念館的規劃、主題策劃、發展模式、活動方式等方面,還缺乏一定創意,特別是在運用科技手段、聲光電技術、各種表現形式等,普遍手段比較單一,形式比較單調,模式比較陳舊,多媒體運用水平有待提升,宣傳效果不太到位。在這方面,國外有很多先進的設計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三 名人故居紀念館要在傳承先進文化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人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名人在其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名人故居紀念館是反映歷史人物作用的重要載體。發揮名人故居紀念館的先進文化傳承作用,必須靠文博工作者切實承擔歷史責任,為更好地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積極貢獻。
1.強化法律的保障
對名人故居紀念館的保護,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層面來保障。有法可依才能有法可為,違法必究。沒有法律層面的保障,就不可能遏制“法人違法”的行為。可以把故居紀念館全面納入博物館法,要讓“達摩克利斯之劍”永遠高懸在違法者的頭上,起到震撼作用。
2.突出文化先進性
一個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所以,對名人故居紀念館內涵價值的挖掘,一定要突出文化的先進性。要積極、健康、向上,弘揚先進文化這一主題。要全面挖掘文化名人的心靈軌跡、思想變化,以期對當代發展產生一定的引領作用。
3.力求開放公益性
名人故居紀念館的生存問題,一定要納入地方財政扶持和地域發展規劃。不能因為城市規劃而肆意毀壞有價值的名人故居,特別是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同時,名人故居紀念館要列入地方財政預算,不能一味推向市場,要確保弘揚先進文化的場所,要實行免費開放,在切實有效保障和設施維護的基礎上,確保其開放的公益性。
4.推動管理系統化
名人故居紀念館的發展壯大,一定要走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之路。在規章制度上要推進規范化的管理模式,有管理規范、管理標準、管理要求,形成有效的管理及評估體系;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要有責任心和專業知識,不是散兵游勇,而是正規軍;在文物保護、資料保存、檔案利用等方面,要運用專業手段、專業技術來保證,讓史料更具價值,并得到有效的專業保護;在故居紀念館的內涵再現以及對外宣傳方面,要利用多層面的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措施,充分展現,不遺余力。
5.帶動區域性合作
故居紀念館因為有其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內涵、不同的屬性、不同的模式,也導致館際合作顯得沉悶和低頻。要切實加強對故居紀念館的組織領導,加強多個層面的區域合作,創新模式,強化統籌,推進協調,促進交流,互惠共贏。通過加強館際交流與館際合作,乃至與國際文化機構的交往,全面推進故居紀念館的發展、壯大。
6.提升專業理論
由于時代的變遷,名人故居紀念館的建立與否,是由當時、當地政府對歷史人物的評判標準而定的,所以在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發展歷程和歷史環境。為了文博事業大環境的改善,有必要在理論研討和經驗交流方面取長補短,展開館際交流,促進各地紀念館同步發展,縮小地域間的發展差距,實現各地名人故居紀念館的均衡發展,提升整體理論水平。
7.增強發展創意性
創意文化已風靡全球,名人故居紀念館的發展不僅要體現在設施維護、規模擴大方面,更要體現在挖掘文化內涵、凸顯主題、營造氛圍和經營創意等多個方面,達到立體多維的發展。
2018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名人故居紀念館也要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我們有必要完善配套性的基礎文化設施,營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有必要開設動漫公園、主題公園,形象化、多層面、多媒體、全方位發揮科技作用,使宣傳效果最佳化、最大化;有必要挖掘史料性的物品,特別是挖掘文物固有的文化內涵,由此衍生出來形象立體的、具有時代感的精神因素和中華魂。讓我們砥礪前行,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天津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