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
- 卜憲群主編
- 1881字
- 2025-04-25 18:27:15
第二節 人類起源研究重大突破
人類起源是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目前已發現的距今700萬—200萬年的人類化石全部來自非洲,因此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人類起源于非洲,由南方古猿和能人演化成直立人,約180萬年前后走出非洲。我國已發現的可能與直立人相關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遍布南北,是世界人類起源研究最為重要的區域之一。
一 泥河灣盆地遺址群
泥河灣盆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陽原縣、蔚縣境內。盆地內第四紀地層發育良好、出露廣泛,包含了自距今200 多萬年以來的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湖相堆積,上部還覆蓋了晚更新世的河流階地堆積。在這些堆積中,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近400 處,年代自距今200萬年到距今1萬年左右,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中國乃至東亞古人類學與舊石器考古學研究最重要的中心與熱點地區,為東亞地區人類起源、演化和舊石器文化發展,以及該地區古環境背景、地質沉積序列的重建提供了豐富和珍貴的材料。
20世紀早中葉,泥河灣盆地的發現與研究集中于地質學與古生物學。1978年,在小長梁遺址中首次確認早更新世的泥河灣層中埋藏有人類文化遺物,將泥河灣盆地的人類活動史推至百萬年前,隨后相繼發現東谷坨、麻地溝、馬梁、飛梁、岑家灣等重要的早更新世遺址。馬圈溝遺址的發現與持續性的發掘研究工作則確定了泥河灣盆地目前最早的人類文化,在同一剖面上確定文化層15個,年代從176萬年持續至125萬年。
二 陜西藍田新發現
陜西藍田地區的新生代地層發育良好,分布廣泛,化石豐富,是研究新生代地層、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演化的重要地區。20世紀60年代,陜西藍田發現保存完整的藍田猿人下頜骨化石,其后又陸續發現了藍田猿人頭蓋骨、哺乳動物化石及少量石制品。藍田猿人的體質人類學特征較周口店北京猿人更加古老,動物群性質也早于北京猿人動物群。最初使用古地磁測年判斷其年代為距今70萬年左右,后同樣使用古地磁測年認為其年代為距今115萬年[15]。而最新使用土壤地層學、沉積礦物學、生物地層學、地球化學、磁性地層學、環境磁學等多學科手段重新研究藍田公主嶺直立人的地層,認為其年代應該為距今163萬年左右[16]。藍田猿人由此被認定為非洲大陸以外僅次于格魯吉亞的Dmanisi人的最古老直立人。2018年,在藍田化石出土地區新發現上陳遺址,年代跨度從距今212萬年至126萬年,相關的研究工作確立了迄今為止非洲以外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及其遺物的年齡[17]。
三 百色盆地遺址群
廣西百色盆地自1973年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證據以來,已陸續發現了上百處舊石器地點,部分重要遺址被系統發掘,基本構建了該區域較為完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序列[18]。尤其是該區域發現了一批具有阿舍利文化因素的石器遺存,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并開展了深入的探討[19]。根據和手斧共生且原地埋藏的玻璃隕石測年,顯示百色盆地阿舍利遺存的年代為距今80萬年左右[20]。盡管其年代仍存在爭議,但百色盆地內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集中分布,石器工業特征鮮明,為探討我國早期人類的演化、行為及擴散提供了關鍵線索。
四 其他重要發現
西侯度遺址、“元謀人”化石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關早期人類起源最重要的發現。20世紀50年代末,考古學家在山西芮城西侯度距今百萬年的早更新世地層中發現石制品,隨后對該遺址進行系統發掘,獲取石制品、哺乳動物化石等遺物,通過古地磁測年判定遺址年代為距今180萬年,西侯度遺址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首次發現的屬于早更新世初期的人類文化遺存,改變了“北京猿人”是中國最早人類的觀點[21]。
元謀猿人牙齒發現于1965年,后經過持續數十年的發掘、研究,陸續發現了十余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動物化石。哺乳動物群的性質說明其生存時代為早更新世,數次古地磁測年結果均將元謀人的年代指向距今170萬年左右[22]。
此后,我國長江以南多個地區陸續發現早期人類活動線索。安徽繁昌人字洞發現了石制品和豐富的動物化石,遺址年代距今200萬年左右[23]。安徽省東至縣境內的華龍洞是一處重要的包含有頭骨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地點。距今大約30萬年的華龍洞人類頭骨、下頜骨和牙齒呈現與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更新世晚期人類及現代人類相似的混合特征,這就提供了東亞地區人類演化區域連續性以及從古老型人類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新證據[24]。重慶巫山龍骨坡發現于1984年,歷次發掘出土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石制品等,ESR測年表明,人化石及石制品出土層位距今約180萬年[25]。湖北建始龍骨洞于20世紀70年代發現早期人科化石而引起學術界關注,后續新發掘工作發現的人類牙齒可能屬于早期人屬,同時還發現了豐富的石制品及哺乳動物化石,古地磁測年推斷其年代為距今200萬年左右。云南江川甘棠箐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國內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木制工具遺存,保存狀況之好、數量之豐富為世界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