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祝蔡美彪教授九十華誕元史論文集
- 李治安主編
- 966字
- 2025-04-28 10:43:03
三 通與專結合的典范
魯迅先生曾說過:“博學家多淺,專門家多悖。”說明博與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為史學研究者需要兩者兼顧,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治學注重精專,即在廣博的視野下,研究問題力求具體深入。
蔡先生曾多次跟我們談到關于通才和專精的關系。他強調研究歷史要有大局觀,要能夠融會貫通,認為斷代史研究有其局限性。他常說,范老在世時,就要求他們注重通與專結合,并指出歷史是前后連貫的一條長線,又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大面,把歷史知識縮成一點,可能成為專家,但不能成為通才。必須通與專相結合,不可偏廢其一。在學術研究中,蔡先生一直注重的是通與專的結合。他具有淵博的學識,其研究領域時間跨度上溯漢唐,下至明清,所涉及的知識層面亦相當廣博,涵蓋了歷史學、地理學、政治學、民族學、民俗學、古代文學、古文字學等諸方面。如此淵博的學識,在當今學術界亦屬鳳毛麟角。他的論著,無論宏觀與微觀都把握得相當好。他通古博今,不僅具有通才,能夠獨立完成《中華史綱》的編寫。而且,還在專精方面獨樹一幟,他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遼金元史方面權威,其大作《遼金元史考索》集中反映了他這方面的成就。他對于女真文研究、八思巴字研究、元曲的研究獨領風騷。他不僅撰有《漢代亭性質及其行政系統》,還寫有《明代蒙古與大元國號》以及《大清國建號前的國號、族名與紀年》等論文。他曾在《民族語文》上發表《對科右中旗阿拉伯字母文字讀釋的意見》,還寫有《饅頭包子之由來與異同》等文章。他還在《考古》《文物》等雜志發表多篇有關文物方面的論文。他曾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編委。學術研究領域之廣博,這在學術界是不多見的。
再舉一個蔡先生指導研究生的例子:清史專家劉小萌是蔡先生指導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當年他考入蔡先生門下之后,蔡先生不僅傳授史學知識及治學方法,并親授音韻學,為其今后的學術發展開拓了廣闊的視野。劉小萌最初自選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有關清代八旗研究,因為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是滿族八旗方面的研究,這樣可以駕輕就熟。但是,蔡先生高屋建瓴幫他選定《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形成》。由于這是清史學界一直未開墾的處女地,解決了早期滿族演變問題,等于起到執清史牛耳之功效。論文完成后,受到清史學界廣泛贊譽,已先后三次再版,從而奠定了劉小萌在清史學術領域的地位。觀一斑以見全豹,蔡先生的學識素養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