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慶祝蔡美彪教授九十華誕元史論文集作者名: 李治安主編本章字數: 1002字更新時間: 2025-04-28 10:43:04
六 追求史與文兼善
魯迅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司馬遷的史學功力與文學修養兩方面都給予極高的評價。因此,史學著作應力求做到史實與文字表述完美的統一。然而,當今不少史學工作者,缺乏文學素養,不重視文字的表述。盡管其著作在史料和觀點上多有新創,但由于晦澀難讀,而削弱降低了本身的價值。黎澍先生曾專門寫文章批評兩個著名史學家,一個是“所使用的文字也粗疏到極點”,一個是“不善于用明確的語言來表現明確的思想,也就是故作高深”。記得一次聽《近代史研究》主編徐秀麗說,《近代史研究》雜志刊登一篇當今很活躍的一位名家寫的論文。蔡先生閱后,找到她提意見說:“這篇文章,概念不清,邏輯不通,思維混亂。”我隨后找來一閱,通篇晦澀難讀,大量利用國外新概念,甚至一句話有三百多字。蔡先生還曾對本所一位參評研究員職稱的學者送審的一部代表作,當面提出了批評。此人申報副研究員時,蔡先生寫過推薦意見。當這位學者說:“那我這五年就白干了?”蔡先生不客氣地說:“你就是白干了!”他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職稱評委,一次對某個學者填寫的學術職稱申請表提出批評時說:“研究員還寫白字。”還有一次,他領導的一個學會的秘書長發送學術會議邀請函,被他重新改寫后,再寄了回去,要求重新郵寄。蔡先生對文字表述十分重視,這與他的學術經歷不無關系。
蔡先生早年先后與范老和羅常培共事,范、羅二人都是語言大師。范老早年對《文心雕龍》研究造詣頗深,有幾部研究專著出版,他善于化古代漢語為現代漢語,以語句精練、深入淺出為學界所稱道。羅常培先生語文能力超群,在語言學界屬于泰斗級人物。蔡先生常對我講起跟羅常培先生共事的情景,說羅先生對人要求極其嚴格,動不動就罵人。因此大家背后稱羅先生為“羅長官”。記得有一句名言:“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蔡先生正是深受他們的影響,非常重視史實的剪裁和文字的表述。可以說,他駕馭文字的能力,出神入化,點石成金,真可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與他本身具備古文字學、音韻學的深厚造詣,又能詩能文、文史兼通是分不開的。因此,閱讀蔡先生的著作,你會感到輕松愉快,沒有故作高深、拖泥帶水之感。這也正是《中國通史》《中華史綱》,能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為廣大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聽蔡先生說過,目前出版的學術著作大多是僅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主要缺少進一步的推敲研磨,或是存在文學修養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