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青溪最憶是獅城

胡晨曦

新安江水庫煙波浩渺,峰巒疊嶂,1078座島嶼更是以其優美清麗的姿態廣為人們贊嘆。這一汪碧水中的千余座島嶼猶如一塊塊色彩清麗的翡翠鑲嵌在明鏡之上,其綺麗的美景著實令人驚嘆。然而更為驚嘆的是,在其平靜的水波之下,安靜地坐落著一座千年古城——獅城。

獅城有著最為古老的城墻,有著大規模的浙西徽派建筑,有著獨具特色的方言。然而自沉落庫底起,隨著老一輩移民的逐漸逝去,關于獅城的記憶正在慢慢消失。作為淳安人,實在不忍獅城銷聲匿跡,特來找尋記憶中的獅城,找尋那段獅城的文化,以紀念老人們心中念念不忘的獅城。

一 印象獅城

不論是日出朝霞,還是落日余暉,行走在千島湖畔,極目遠望,景致煞是好看。獅城仿若傳世的仙闕,凌駕于一汪秀水之上,又若隱若現于山巒島嶼之間。湖面宛如晶瑩剔透的翡翠,或渲染上微醺的陽光,又或沾染上潮濕的霧氣,浩渺的湖面,煙波蕩漾著山形塔影,光影形色之間,氣象萬千。

這里的好山好水自然不需要我用過多的言語修飾了,真正地來過,你便會沉浸于此。一個人如若只有好看的皮囊,看久了也便淡而無味,山水亦然,縱使它有千變萬化的百態千姿,缺乏有趣的靈魂,也是索然無味的。

曾有親臨千島山水間的游客驚嘆于這青山秀水,也有游人評價說“好山好水好無聊”。千島湖真的如他所說的無聊嗎?我想,沉睡在千島湖水庫底下的千年古城——獅城可以告訴你答案。

千島湖一角(2016年,丁镠音攝)

如果說千島這清麗俊秀的山水是好看皮囊的話,湖底的獅城便是在皮囊之下深沉而厚重的靈魂。平靜的一汪秀水下,涌動著歷史的波濤,1955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水電事業所導致的文化斷層與我們僅一水之隔,過去的歷史與現在的文明也僅僅是一水之隔。遷出獅城的移民或遇花甲,或逢古稀,或即耄耋,但他們對水下的那座古城卻是念念不忘。

在這次探尋獅城印象的歷程中,有幸探訪到了水下獅城原居民楊德生老人。在他的回憶里,那時的獅城是這樣的:“我是在13歲的時候離開的獅城,現在,我已經72歲了,但是獅城在我的印象里依舊很深刻。獅城的城墻真的很高,有四五米吧,城墻把城內圍了起來,而且城墻上很寬,有些農戶甚至會在城墻上種些小菜。獅城的街道呢,兩邊商鋪很多,但是主要是賣果脯、麻餅、布之類的物品,最為熱鬧的當屬北大門和大西門。那時出行可不像現在這么方便,我們都很少遠行,平日里的交通主要是靠步行,富足點的人家會用轎子代步。水上交通主要依靠竹筏,那時汾口等鄉鎮沿著溪流撐竹筏順流向下可以直接到獅城哩……”

老人一講起獅城來就滔滔不絕,50年仿佛也就彈指一揮,撕開那一水之隔,他們還是可以回到當初,很自然地繼續那懷念了50年的兒時生活。

二 追憶獅城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東吳威武中郎將賀齊置新定縣,縣治在安定里木蓮村溪北,后于西晉太康元年(280)易名遂安縣,后又在唐武德四年(621)遷縣治于五獅山下。據說,出于風水的考慮,縣治遷置于五獅山,《遂安縣志》載:“婺峰環其前,五獅擁其后,襟帶武強,龍渡諸溪,肘臂六星,文昌諸閣,雖不通大驛,實嚴勝壤也。”此乃古代理想環境下的風水寶地,或許這也是獅城日漸繁華的精神寄托吧。

遂安縣的縣城名為“獅城”,坐擁其后的“五獅山”,不難看出,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獅城這一名字便是取自巍峨的“五獅山”。對于五獅山,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東海里千年烏龜精叼走了龍王的夜明珠。逃至遂安縣城上空時,眼見龍王追來,慌亂之下不慎將夜明珠掉入凡間。龍王制服烏龜精后,轉身看到五只兇猛的獅子在爭奪那顆寶珠,老龍王擔心五獅的爭奪可能會危及遂安百姓的安危,便施法將五獅定住,寶珠也就定格在了五獅之間,而且五只獅子始終保持著爭奪狀。于是,五頭獅子形成了五獅山,那顆遺落凡間的夜明珠則形成了圓珠墩?!彼怨弄{城便一直有“五獅圍城趕一珠”之說。后人又在五獅山頭建造了五座廟宇,其廟宇取名于五頭獅子的不同姿態,分別為:躍獅廟、踞獅廟、伏獅廟、蹲獅廟和臥獅廟。現在因為新安江水庫建設中的蓄水工程,五獅山因只有頂部裸露在外面而成為五獅島,其圓珠墩名為獅球島。

古獅城是古嚴州六縣中唯一一座有城墻的縣城。據當地的老人回憶,當時城內城外,隨處可見的是巧奪天工的建筑。這里的建筑獨具特色,既區別于徽派又不同于皇城的浙西古建筑。在當時移民上來的遂安居民回憶中,獅城是一個非常繁華、錯落有致的縣城,雄偉的城墻,古老精致的宅院、寺廟,北門的汽車站,南門的水碼頭……城門五座,在民國24年(1935)重修時,又添碉樓八座,其時,還辟有東街、北街、西街、南街、直街、橫街以及張家路等街道和巷弄。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各色商鋪,所供之物的數量和種類完全可滿足當時城中人所需。

在當時,獅城的交通也是極為便利的,縣城東通淳安縣、壽昌縣;南達衢縣、常山縣;西去開化縣、安徽省休寧縣;北連安徽省歙縣,都有大路可通。水運則以竹筏維系,可是其名不彰。

對此竹筏,民國《遂安縣志》中記載:“武強溪水淺灘高,運輸僅恃竹筏,制始于清。上游溯至十三余家止,下則直達淳安港口,冬間水涸時可通至建德烏石灘;鳳林港支流,上達七都山后。筏戶以殿邊村人為多,余為田里、沈家、趙姜家等;南則田藍村、寺前巖村、山后村、瑯水村;西北則溪邊、項家等處,亦有營此業者?!?/p>

獅城的文教衛生及娛樂設施,可謂十分完善。古有書院,民國初年,始有貞文女子小學、臺鼎小學、簡易師范、縣立初級中學、縣立醫院、縣立通俗教育圖書館、獅山公園、公共體育場等。周末,獅城的人們可以去圖書館學習,也可以去湖邊釣釣魚;平日里,早晨和傍晚可以去獅山公園散散心;有重要縣級比賽時,隨著人潮去公共體育場看看比賽……在沒有手機的年代,獅城的生活仿佛并沒有那么枯燥,反而真實又淳樸。

三 續探獅城

老人回憶里的獅城與湖底的獅城是交織在一起的。

自從50年代被水淹沒后,獅城便活在了老一輩移民的回憶中,沉默在水底下的獅城才是他們回不去的夢中故鄉。其實早在2002年9月18日,淳安縣有關部門就進行了“庫底世界”的勘探,潛水員在距千島湖約40公里的茅頭尖水域下水,找到了原遂安縣城所在地——獅城。2002年10月14日,潛水員又進行了五次水下勘探,明確了千年古城獅城正位于水下約25米處。勘測中發現一塊明代的石碑,清朝、民國時期記載重修城墻事件的城墻磚,磚上還刻有“遂安縣”“縣長張寶琛”、建造城墻的時間“1935年”等字樣。

潛水員在勘探中發現,古城的城墻大部分保存完好,威武的城門,象征著貞潔的牌坊還屹立在25米以下的水中。城內部分民房的木梁、樓梯、磚墻依然立著,并沒有腐爛,甚至發現一截被鋸斷的百年大樹也依舊躺在水底。大宅院的圍墻也依舊是完好無損,保持著原來的格局,甚至房內的家具都照樣擺放著……

獅城,在水底一躺就是半個世紀,像一個不驕不躁的老人,靜靜地等待著被洗去一切的浮華與鉛塵。當秀麗壯闊的千島湖聞名世界之時,它隱去千年的脈絡與紋路,不強求于世人,因為記住它的人自會銘記,記不住的也讓歷史慢慢將之鐫刻。水底古老的城墻依舊是完好無損,小西門樓頂的“萬歷”字樣也依舊是斑駁可見,僅僅不同的是,那時的威嚴和宏偉,現在更加增添了幾重肅穆和滄桑。

原遂安獅城(淳安縣檔案館提供)

四 尋根獅城

或許是現在的生活太過安逸,年輕的一輩中,深入知曉獅城歷史的人屈指可數。除非是老一輩移民還健在的家庭,會有老人在閑談或是回憶時向下一輩講述那時獅城的生活,在更多的淳安人的記憶中則對獅城那段文化呈現出斷層的尷尬局面。隨著擁有獅城記憶老人的逝去,或許再也沒有后代人真切地了解獅城了吧?那將會是20世紀淳安人民最大的遺憾!

年輕一輩的胡建明先生從小就聽大人們講述過有關獅城的故事,但一直令他好奇的是:為什么他們總是念念不忘那座水下的古城?

慶幸的是,他在一次次探訪水下古城的歷程中,逐漸找到了答案。

已有八年潛水經驗的胡建明,在初次對水底獅城的湖域的探索中,他感覺到,水底下的一切仿佛靜止了一樣,在看到獅城肅穆莊嚴的樣子的那一刻,仿佛經歷了一場時隔50年的穿越。北大門附近姚氏牌坊上有威武的龍頭磚雕,大戶人家民宅里破損的拐角樓梯,一排完整的“美人靠”等待著不歸的良人……在那一刻,水下無言的古城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也尋到了答案。

水底的一切仿若已被塵封了千年,然則僅是50年彈指一揮間。作為年輕一輩的淳安人,對胡建明,我深表敬佩。已有八年潛水經驗的他在初次探訪水下古城后,便開始苦心學習攝影技術,因為他想把水下古城的面貌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分享給那些對獅城深刻眷戀的人。他不再像原來那樣安逸地生活,肩上的責任是給予他前進的動力,因為在面對遺留在湖底的文化時,他清楚地知曉淳安文化明顯斷層的境況,只希望盡自己的力量,搶救那些獅城的記憶。在他的規劃里,他希望給淳安人民拍一部紀錄片,讓更多的人知道千島湖不只是千島湖,在千島湖底下原來還有江,有田,有巍峨的古城,還有那深深烙印在20世紀的歲月中淳安人民的奉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年輕的胡建明這般如此,更何況是對獅城念念不忘的老人呢?千年的古城,兒時的記憶,又豈是現在安逸的生活所能沖淡和抹去的呢?

在老一輩移民者的心里,時間可以沖淡他們的傷痛和經歷過的磨難,但是沖不散他們記憶中獅城的味道,沖不斷那段文化的根。值得深思的是,在今日千島湖旅游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情境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后代子孫離那段文化的距離也越來越大了。已到耄耋之年的余年春老人開始害怕那段記憶的丟失,于是拿起他的筆,走訪于各家移民之間,找尋那段關于獅城的回憶,埋頭于古典文獻等各類典籍,花費多年的苦心繪制出了《遂安老縣城獅城示意圖》,這幅圖經15次修改,才得以面世。

畫卷中的山川、河流、城墻、村落、街道和廟宇盡在其中,哪怕是古城中一口井的位置也是經過走訪移民、明確位置細節后才畫上的。圖上的每一座建筑旁都有余年春老人用蠅頭小字標注的歷史沿革和說明,每一戶人家的象征——門牌號碼也被他詳細地記錄下來,為那些尋根的人找回記憶中完整的獅城。

如果說它僅僅是一張繪制精美的地圖的話,我覺得這太委屈它了,也辜負了余年春老人走訪600多戶縣城移民的良苦用心。年邁的余年春老人退休后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從未出過遠門的他多次自掏腰包到安徽、江西等地調查,在繪制地圖時為確保古城地標建筑、街道名稱的準確性,不辭辛勞地跑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中途因圖書館有些典籍不能外借,但為了資料的嚴密完整,他曾手抄了五部縣志,共計160多萬字。

這幅圖可以說是余年春老人用自己的心血把移民心中獅城的記憶拼湊交融在一起的,還原的獅城的樣子也是老人們記憶里兒時的樣子,它映射的那段時光也就是老人們依舊念念不忘的時光。擁有這段記憶的人,看到這幅畫時,從不害怕是否與自己記憶有所出入,怕只怕這段記憶會被新安江水慢慢洗去,隨著時間慢慢消逝,之后再也沒人記得那巍峨的城墻。

江南好,風景是否如昔?依舊是日出江花,依舊是春來江水,紅勝火的是城墻上飛舞的旌旗,綠如藍的是五獅山上的林蔭,記憶里的獅城飄來萬戶千家的裊裊炊煙,更有干柴跳躍的聲音“噼里啪啦”地一陣陣傳至耳邊。

水下的是歷史,水上的是未來,那段文化的根是任我們誰也斬不斷的,時光里剪下的一段段的記憶將隨時代延續著,我們仔細聆聽著,只為有充足的動力與信念為故鄉砥礪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汉阴县| 化德县| 桦南县| 固阳县| 武邑县| 乐昌市| 砀山县| 黄浦区| 五原县| 商城县| 长海县| 文山县| 枣阳市| 宜宾市| 射阳县| 陵水| 竹山县| 丘北县| 木兰县| 瓦房店市| 高要市| 宜都市| 类乌齐县| 基隆市| 德化县| 顺昌县| 九台市| 闸北区| 都江堰市| 浦城县| 潜山县| 永吉县| 珲春市| 白水县| 淮北市| 钟祥市| 江门市| 洞口县| 米脂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