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先秦水運津渡和重鎮

水運津渡和水利城市是水運發達程度的晴雨表和觀察點。春秋以前,三代組織水運帶有遠程和跨江河性質,但由于當時生產力和經濟水平低下,水運津渡簡陋,水運城邑狹小。春秋以后,周王喪失組織遠程水運的資格,開發運河、組織水運轉由各大侯國主導,起初帶有地區性、局部性,只在一侯國內部進行;后來諸侯在兼并戰爭中拓土坐大,運河開挖和通運兵糧開始跨侯國、跨江河,水運津渡和水利城市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規格越來越高。另外,由于所存三代信史資料奇缺,認知夏、商、西周津渡城邑有待于更多的考古發現,而春秋戰國信史資料相對豐富得多,故而論先秦水運津渡和都市難免略于夏商而詳于春秋戰國。

第一,雍、梁、冀三州懷抱黃河,秦國地跨雍、梁二州,與地在冀州的晉國隔黃河相望。河西為秦國,河東為晉國。河東、河西重要津渡有蒲坂津和少梁渡。蒲坂津位于陜西省大荔縣朝邑鎮附近,秦時為臨晉縣,置臨晉關,對岸為山西省的永濟縣,歷史上曾置蒲州,境內的蒲坂津為秦晉間要渡,又稱河曲。大約這里河勢曲緩,便于船渡。《左傳折諸》卷9“以從秦師于河曲”條:“成湯伐桀,升自陑。即河曲之南,地屬蒲坂縣之南。秦師自雍以伐河東,凡六百五十余里至河曲。”[11]春秋時秦晉兩國攻防和交往,蒲坂津是其必經之地。魯文公十二年(前615),“晉人、秦人戰于河曲。注云:在河東蒲坂縣南,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則瑕必在河外”。[12]上年秦人渡河襲蒲坂,發現晉人有備,連夜渡河返回河西,順手牽羊地入侵晉在河西的瑕城,晉侯派人守桃林塞??梢姰敃r從蒲坂津、臨晉關之間渡河習以為常。少梁渡位于陜西省韓城縣境,河對岸有臨晉關。這一帶黃河岸低水緩,易于乘船絕河而過,一直到秦末都是河東與河西的交通要道?!蛾兾魍ㄖ尽份d:“少梁渡在縣東南二十里。魏王豹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瓴渡軍?!?span id="kae2rx8" class="super" id="ref188">[13]可見少梁渡對韓信出奇制勝意義重大。蒲坂津和少梁渡連接秦晉兩國都城,串聯起由秦都入渭水,在二津渡過黃河入汾水至晉都的交通線。

第二,豫州位于天下之中。黃河中游從豫、冀二州接合部穿行,夏、商二朝之都多在黃河中下游的豫、冀二州境。豫州為當時天下交通便利之地。“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而右天溪之陽,盧睪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湯伐之。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滏,前帶河,后被山。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span id="dnwbjvs" class="super" id="ref189">[14]夏桀都晉南臨河處,紂都豫北臨河處。

周雖都關中,然周公、召公猶營建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15]洛邑建成,成為西周控制東方的前進基地。東方有事,可從洛邑由洛水入河,利用黃河水系進軍、漕運。洛水入河處,有著名渡口孟津,是武王大會諸侯然后渡河伐紂要地,“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16]武王所率是陸軍,從關中出發,繞過三門之險始渡河?!邦亷煿旁唬好辖蛟诼尻栔?,都道所湊,故號孟津。……孔穎達曰:孟,地名;津,是所渡處水。河流至此其勢稍緩,可以橫舟而渡。武王伐商,渡師于此?!?span id="xpycxbr" class="super" id="ref192">[17]故又有盟津之名。周軍伐紂進軍路線,反映了當時水運情況。

戰國初期,魏國開成鴻溝后,豫州東部崛起水運要津大梁和陳,與西部的洛邑鼎足而三。魏人在滎陽開滎口引黃河水至大梁,又于大梁開溝南下至陳(今河南淮陽)以下接潁水通淮河。洛陽是東周之都,大梁是魏國之都,陳是鴻溝重鎮。“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span id="lohd9i9" class="super" id="ref193">[18]“陳在楚夏之交,通魚鹽之貨,其民多賈?!?span id="nxy43km" class="super" id="ref194">[19]大梁是鴻溝中樞,魏國都城,更得水運之利。此外,戰國后期的宛居韓、楚、秦三國交界,境內有沘、淯、丹等水,沘、淯二水是楚國北上中原必經水道,丹水為秦、楚之間攻防要道,處在江、河、淮三大水系水運連接點,備受司馬遷贊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宛亦一都會也。俗雜好事,業多賈。其任俠,交通潁川?!?span id="1eyepa2" class="super" id="ref195">[20]儼然水陸都會。

第三,青、兗二州居濟瀆尾閭,青州有濟水通河,兗州有泗水通淮。不僅是三代文明重要發祥地,而且在先秦水運格局中也舉足輕重。

先秦青、兗二州境內的運河,一為淄濟運河,一為魯宋運河(又稱菏水),促成了齊都臨淄和商業中心陶進一步繁榮。臨淄東臨淄水,淄水原不通濟水,齊人開通之,由淄水進入濟水,由濟水進入黃河,而有連接鴻溝之利。戰國前中期戰場主要在韓、魏、楚與秦接壤地區,齊國境內一派歌舞升平。蘇秦描述臨淄的繁華和富有道:“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于遠縣而臨淄之卒固以二十一萬矣。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踏踘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污成雨?!?span id="1n3aqev" class="super" id="ref196">[21]雖不無夸張,但本質不虛。

陶居濟水之中、魯宋運河之西。陶原本名不見經傳,春秋末吳王夫差開菏水,溝通泗水和濟水,以通船魯、宋二國之間,陶成為四方貨物集散中心?!妒酚洝ぴ绞兰摇费苑扼粶鐓呛蟆案『3鳊R,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22]。范蠡經商暴富原因固然有其善于經商,但也深得陶地的水運發達之地利。

第四,揚州、荊州水運條件優越,吳越和楚國境內擁有眾多津渡和都會。

盤龍城。20世紀70年代,武漢北郊盤龍湖畔,考古發現商代古城遺址。城垣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距今約3500年。城內有3座大型宮殿基址,城外有手工業作坊區,城東、西、北為墓葬區,學者推斷為殷商時期建立在長江中游的方國都邑盤龍城。這說明商代統治者,已經有效控制長江中游。遺址還發現青銅器159件,青銅冶煉作坊都在濱水地帶,表明銅礦石由水運而來,說明商代長江流域水運有相當規模。

楚國早期都丹陽,“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23]所都丹陽先后有二:其一扼長江三峽之尾,在今鄂西秭歸;其二處峽江之東,在今宜昌與沙市之間的枝城。《湖廣通志》卷27:“丹陽在今秭歸?!端洝罚航謻|過秭歸縣之南,又東逕城北?!蹲ⅰ吩疲浩涑潜睂Φり?,楚熊繹始封丹陽之所都也。后徙枝江,亦曰丹陽?!?span id="p6946g6" class="super" id="ref199">[24]皆在長江兩岸,皆得水運之利。

楚國中期都郢?!妒酚洝こ兰摇份d:楚武王“五十一年,周召隨侯,數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武王卒師中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25]。其后楚莊王在郢地開通云夢通渠,郢成為當時長江中游水運中心。司馬遷稱“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東有云夢之饒”[26]。20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發掘楚國郢都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結果表明:郢都水陸城門已探明7座,其中水門至少有3座。南垣西邊水門門道3個,每個凈寬達3.4米。城區內發現古河道,其中3條大體上即今仍通水的朱河、新橋河、龍橋河,分別穿越北、南、東垣而過。引流入城,水運直達城內,布局獨特。

揚州地在江淮下游,魯哀公九年開通邗溝,邗城因臨邗溝而地位日益重要。吳國都城姑蘇,處太湖之濱,西北由胥溪至蕪湖入江,東南由胥浦出海,“城厚而崇,池廣以深,甲堅器選,士飽弩勁,又使明大夫守之”。[27]足見姑蘇經濟實力之厚。越都會稽,連錢塘而通東海,為東南水運要沖,繁榮一時。

這一地區有巨陽、壽春、合肥、彭城等臨水都會。戰國后期,楚人把都城從長江中游遷至淮河中游。楚考烈王十年(前269),“楚徙都巨陽”,其地在今阜陽市北泉河與潁水會合處,扼潁水入淮咽喉。后來又由陳遷都壽春,“始皇六年,春申君用朱英策,去陳徙壽春”。[28]壽春地在肥水與淮河交會處,“郢之后徙壽春,亦一都會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29]合肥雖不曾為楚都,然南臨巢湖,北近瓦埠湖,也是貨物集散地??傊?,先秦水運津渡和都會,是先秦水道的筋骨和關節,支撐起先秦漕運和水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泾川县| 高淳县| 沧源| 屯昌县| 岳阳县| 高雄市| 北票市| 尚志市| 彩票| 通河县| 泰兴市| 九江市| 莱州市| 南昌市| 星子县| 乌拉特前旗| 潢川县| 营山县| 十堰市| 宜州市| 天门市| 黔江区| 新田县| 新余市| 呼图壁县| 普安县| 菏泽市| 广安市| 来安县| 松江区| 岳普湖县| 华坪县| 开封县| 元江| 舒兰市| 北安市| 无锡市| 三门峡市| 平遥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