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關于“華僑”與“華人”概念

“華僑”作為一個具體概念出現已經有大約一百三十年的歷史,可是從其產生以來,對其理解和表述一直存在著爭議。在晚清、民國凡是具有中國血統而居住在國外的人,都被認為是華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隨著華僑雙重國籍問題的解決,華僑概念也產生了變化。199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第二條明確指出:“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同時,依照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發出的通知,對華僑定義中“定居”一詞作了具體解釋,是指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或已取得住在國連續五年(含五年)以上合法居留資格,并在國外居住。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認為,定居指中國公民已經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并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于18個月,中國公民雖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但是已經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于30個月,視為華僑。[1]

1993年我國出版了首部《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其中對“華僑”一詞的解釋是:中國在海外定居謀生并保持中國國籍僑民的總稱。如此看來,對于華僑概念的界定與歷史背景的變化是休戚相關的,不同的歷史時期,華僑定義所指人群也會有所不同。在俄羅斯學術界“華僑”一詞泛指絕大部分居住在其境內的“中國人”,無論其是否取得該國國籍或長期居留權,在表述上多使用“中國僑民”“中國移民”“俄羅斯的中國人”等詞語。

華人(Ethnic Chinese)概念初專指起源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華夏族,隨后擴展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周邊少數民族之上,現時并成為全體中華民族的代稱,其概念包括了“中國公民”(citizen of China)和“海外華人”(Overseas Chinese)。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民國政府僑務委員會的法條強調,“華人”是除華僑外,尚包括“歸化為外國國民”以及移民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中國人;“華僑”則單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中,華人是指帶有前述中華民族血緣而“國籍非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人”。

因此,基于本書研究對象的特定含義,我們將“華僑”寬泛地界定為留居海外并保留中國國籍的華人。旅俄華僑就是泛指留居俄(蘇)保留中國籍的華人,它包括早期的華農、華商、華工等取得長期或永久居住權的居民,也囊括了赴俄(蘇)短期居住、工作、學習的中國人。這既是出于學術研究的需要,更是出于多角度、全視野展示旅俄同胞學習工作、文化生活、社會活動的考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隆县| 巨野县| 汪清县| 富裕县| 应用必备| 南京市| 外汇| 台南县| 南华县| 永春县| 海城市| 澄城县| 获嘉县| 玛纳斯县| 金华市| 花垣县| 元谋县| 榆林市| 英超| 德安县| 应城市| 格尔木市| 中西区| 大竹县| 潮州市| 苏尼特右旗| 都昌县| 呼玛县| 福安市| 交口县| 叙永县| 太仆寺旗| 乃东县| 济阳县| 曲阳县| 兴文县| 仁寿县| 屯昌县| 镇原县| 仲巴县| 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