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禹貢學會”地位的塑造

如前文所述,在對我國“歷史地理學”學科發展的傳統敘述中,通常將《禹貢》半月刊置于特殊的地位。雖然這種認知從后來發展的角度來看是沒有問題的,即后來導致“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學”真正轉型的,以及在后來歷史地理學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作用的學者絕大部分或來源于“禹貢學會”,或是“禹貢學會”成員的傳人,但如果將“禹貢學會”以及《禹貢》雜志放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審視,那么就會對這一傳統敘述提出稍有不同的解釋。

從中國近代報刊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歷史學學術專業期刊產生的時間大致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由于當時將史、地二學并列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期刊往往“史地不分”,其中創辦時間較早的有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0年創辦的《史地叢刊》、東南大學史地研究會于1921年創辦的《史地學報》、中國史地學會1926年創辦的《史學與地學》等。到20年代末,隨著史學與地學逐漸獨立,這類期刊的數量才逐漸減少。不僅如此,在民國時期,開設“沿革地理”“歷史地理”的學校也存在一定數量,而課程的開設也代表了這些學校存在進行歷史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學者,甚至群體。[22]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刊物和參與這些研究團體的學者發表的論文,與《禹貢》及其學人發表的論文并無本質的區別,比如以往研究中關注較多的《史地學報》和“史地學派”。彭明輝在《歷史地理學與中國現代史學》一書中,提出了“史地學派”與“禹貢學派”的說法,并且分析了“史地學派”對于歷史地理學,尤其是在將歷史地理學思想引入和史地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貢獻。[23]韓光輝在《張其昀及其歷史地理學貢獻》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史地學派”代表人物張其昀在地理學和歷史地理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從這一介紹來看,張其昀對“歷史地理學”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甚至這一理解在30年代超越于“禹貢學會”的普通成員之上。[24]范今朝在《“史地學派”在中國近現代歷史地理學發展中的地位與影響》一文中,以張其昀為主要對象分析了“史地學派”對歷史地理學發展的影響,認為在近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個歷史地理學的“史地學派”,該派以張其昀先生為核心,在歷史地理學的理論創建與學術研究方面卓有建樹。[25]

不僅如此,正如一些學者所論述的,無論是“禹貢學會”還是當時其他學術團隊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將地理學(絕大部分是沿革地理)作為研究歷史的工具,這點與中國古代的史學傳統是一致的。在中國的傳統學術中,地理屬于史學,研究歷史者必然要研究或者至少懂得“地理”,由此“地理”也成為傳統史學的“四把鑰匙”之一。眾所周知,顧頡剛創辦“禹貢學會”的初衷就是服務于其對上古史的研究。正是由于這一主旨,因此“禹貢學會”的大部分成員此后也并未成為歷史地理學家,或者至少并不以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為主要特長,而主要從事歷史學的研究,他們雖然對“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可能做出過貢獻,但沒有對后來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的誕生發揮太大的作用。這方面的典型人物,如童書業,雖然其撰寫的《中國疆域沿革史略》等論著可以歸入“歷史地理學”,但其主要研究方向并不是歷史地理學,通常也不被作為典型的歷史地理學家,且對現代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的學科發展沒有做出過實質性的貢獻。

因此,如果從“禹貢學會”以及《禹貢》半月刊所在的時代來看,除了其強調但并未真正理解和實現的“Historical Geography”(歷史地理)之外,這一學術組織和刊物所刊載的論文在當時并無特殊之處。當然,這并不是對“禹貢學會”及其成員的苛責,因為這是由當時中國學術所處的大背景所決定的。

正如上文所述,“沿革地理”向真正意義的“歷史地理學”的轉型,以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學科的建立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而在這一轉型和構建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基本都來源于“禹貢學會”的成員,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當屬侯仁之教授、譚其驤教授和史念海教授:侯仁之教授對“歷史地理學”學科屬性的討論,以及其在從“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學”轉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譚其驤教授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在歷史學界、地理學界,甚至在這兩者之外都產生了巨大、廣泛而持續的影響;史念海教授對西北地區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以及取得的豐碩成果。而這三位學者在當時從歷史地理角度入手對現實問題的關懷,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不僅如此,此后歷史地理學界的大部分研究者都出自這三位學者的門下,至今依然如此。而這三位學者之所以從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都與早年參加“禹貢學會”的活動存在密切的聯系,或者至少他們自身在此后都一再強調這一背景,因此在他們以及后來學者在追溯學術傳承的時候,必然會提及“禹貢學會”。由此,在后來對學術發展的敘述中,“禹貢學會”及其刊物也就被凸顯出來。

總而言之,在我國“歷史地理學”的誕生及其發展的敘述中,強調“禹貢學會”及其刊物作用,從后來結果來看,這一敘述并無錯誤,但卻忽略了“禹貢學會”及其刊物在當時時代中并不是特立獨行的,之所以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實際上與“禹貢學會”的成員侯仁之教授、譚其驤教授和史念海教授后來的際遇密不可分。如果侯仁之教授當初沒有前往英國學習歷史地理學、如果沒有《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纂,可能目前歷史地理學的面貌會迥然不同,而對學術史也會有著完全不同的敘述方式。[26]

正是由于我國的歷史地理學誕生于傳統的“沿革地理”,因此無論是其研究內容還是研究者都與歷史學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由此也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造成了根本性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江津市| 奇台县| 宜州市| 定边县| 湖南省| 常熟市| 泗阳县| 稻城县| 拉萨市| 额敏县| 南城县| 高青县| 南和县| 成都市| 平果县| 衡阳县| 华安县| 郴州市| 会泽县| 上蔡县| 南安市| 常德市| 南郑县| 进贤县| 宁海县| 平邑县| 上高县| 隆林| 石首市| 兴安县| 南华县| 丰城市| 临夏县| 铜陵市| 建水县| 军事| 丹棱县| 德惠市| 博兴县|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