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語體文學形式的建立

先秦時期的只言片語往往蘊含豐富的內涵,這些只言片語是古人在社會實踐中積累、沉淀而形成的,它們雖然精練簡潔,卻充盈著詩性的智慧,蘊含著古人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思考,體現出古人深入與探索世界的思辨性思維。不必諱言,古人在認知層面的局限性使其在探索與表述世界時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先秦古人表現出了他們獨特的想象力與感知力。

春秋時期語體文學主要是以議論和對話為主體,直至戰國時期,這種體式還在繼續,但是相較于春秋時期的語體文學,戰國時期的語體文體具有更為自由的表現形式,在形式上顯得博大駁雜,它打破了春秋時期相對固定的文體形式,在語言風格、論述方式上亦有所變化。一個語基本在五個類型之中,或小有不同,而戰國時期的語體文學作品在語言風格上、論述方式上有所變化。出土文獻中從文言的使用情況和話語風格也可看出來其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清華簡經碳14檢測,確認抄寫于戰國時代的文物遺存竹簡,時間為公元305年—30年,[3]雖然是出土在戰國中期的墓葬,但這些文獻成書還要更早。洪邁《容齋隨筆》記載:“《檀弓》上下篇,皆孔門高第弟子在戰國之前所論次。其文章雄健精工,雖楚、漢間諸人不能及也。”[4]龐樸認為最遲戰國已經有《禮記》: “在郭店竹簡中,除去《緇衣》以外,至少還有十幾處出自《禮記》的《檀弓》、《樂記》等篇。馮友蘭先生說它是秦漢之際的文獻,當時主要有幾種考慮,其中之一就是覺得古人的思想不可能這樣復雜,文字也不可能這樣成熟。有了這樣一個總的印象,再去找一些 ‘鐵證’,所以就把《禮記》時期認定的很晚?,F在郭店竹簡里出了一篇完整的《緇衣》,幾乎與通行本沒有區別。”[5]李學勤《語叢與論語》討論《論語》年代說:“《論語》一書,傳為孔子門人所編纂?!薄稘h書·藝文志》記載:“《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 《經典釋文》依據鄭玄說認為是“仲弓、子夏等所撰定”。出自戰國中期晚段墓的《語叢三》引述《論語》,更確證該書之早。[6]陳偉指出《語叢一》第三一簡和第九七簡應連讀,釋讀為:“禮,因人之情而為之即虔者也。”并引廖名春先生說,認為出自《禮記·坊記》。[7]《語叢》采錄《坊記》,說明《坊記》早于戰國中期。崔述認為“戰國之文恣橫”,和春秋時期“文平易簡直”的風格不同。“此必定、哀之時,紀載之書行于世者尚少故爾。然則作書之時,上距定、哀未遠,亦不得以為戰國后人也?!?span id="9i4fbzx" class="super" id="ref34">[8]《汲冢瑣語》記太丁時事,目為“夏殷春秋”,劉知幾言其和《尚書》所作同時。楊伯峻認為題目為后人所加。[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說:“《漢書·藝文志》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篇。班固于 ‘經十一卷’下自注 ‘公羊、穀梁二家’那么春秋古經就是左氏傳的經,因為它原來都是古代文字寫的,所以稱呼他為古經?!?span id="zx9lka9" class="super" id="ref36">[10]王充《論衡·按書》曰:“《春秋左氏傳》者,蓋出孔子壁中。孝武皇帝時,魯恭王壞孔子教授堂以為宮,得佚《春秋》三十篇,《左氏傳》也。”關于書籍的著作年代,我們往往比較謹慎,所提出的多是其成書時代的最晚時間,如我們說很多書籍成書在戰國、漢代初期到中期兩個時間段,其實這兩個時期還主要是文獻的整理時期,而不一定是文獻的著作時期,先秦著作有很多是把前代書籍作重新整理,很少完全自主發揮。朱熹《朱子語類》說《家語》“雖記得不純,卻是當時書”。春秋時期《國語》《論語》就已經產生和流傳,尤其《國語》是官學的產物,其產生和流傳應該和官學大體一致,當時有很多語,但主要是在貴族階層流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贡觉县| 吉木萨尔县| 大港区| 肥城市| 福泉市| 隆子县| 和平区| 井陉县| 南康市| 仁化县| 洪雅县| 玉林市| 宜章县| 乌恰县| 英超| 温宿县| 临洮县| 梓潼县| 钟祥市| 周口市| 安义县| 启东市| 邢台县| 库伦旗| 怀来县| 柏乡县| 阿合奇县| 衡东县| 西峡县| 沙河市| 永兴县| 皋兰县| 临海市| 宽城| 武隆县| 福海县| 徐水县| 石景山区| 汾西县| 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