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與春秋時期語體文學研究
- 吳建國
- 377字
- 2025-04-25 18:57:43
第一章 從語叢文獻到語體文學
近些年出土了不少語叢文獻,這些語叢文獻與語體文學作品呈現出一定的關聯性。出土的春秋時期語體文學作品中以上博簡出土語書最多,與《論語》、《晏子春秋》及《春秋事語》、《韓詩外傳》、《韓非子》部分內容一起共同呈現了春秋時期的語體文學的特色。巴赫金在《言語體裁問題》一文中強調:“每一單個的表述,無疑是個人的,但使用語言的每一領域卻錘煉出相對穩定的表述風格,我們稱之為言語體裁。”[1]春秋時期的語體文學作品已經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表述類型。張舜徽先生說:“讀書而不弄清楚古代書籍的體例,必然對于某些問題在總的看法上會很模糊。每每會拿今日著述界的一般現象去衡量古人,因而引起許多不必要的懷疑和假設。不但抓不住書籍中所載內容的真相,同時也離開了書籍本身的原來面貌。”[2]語體文學經歷了從言語的零碎的警句形式,向綜合的體系化的文學形式發展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