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史詩《勒俄特依》譯注及語言學研究
- 胡素華
- 1585字
- 2025-04-24 20:40:38
第五章
雪子十二支

① ni31d?u31:祖靈牌,超度祖先時代表祖先牌位的竹片。


① t?ho55=la33~t?ho55=la33這個重復的短語表示動作“變化”的動態在持續不斷地重復,是語言象似性的表現。

① 從字面意思看,此句可以解釋為“風吹盡寒夜”,但此釋義與上下文不連貫。故推測,此處的 si33與so55“氣息”有關。所地土語“氣息”音為si55,與上下行能連貫,即“祖先在演變過程中變為一對蠢物,其身形如豬,氣息不暢而未能變成人類的祖先”。另外,本章下文088行中談到人類演變過程中“
:吹風為氣息”,與此處呼應。

① 《原本》將譯為“金男銀女”。pu33和mo44分別是表示動物(偶爾也可以用在無生命物前)陽性、陰性的后綴,而非詞根;結合下面026行的“黃云紅云”語境,此處應理解為“銀”“金”便是“差遣”的對象,即核心詞。



① 羅家修認為s?55s?31是一種很小的地鼠,但他也未曾見過。因不太確定,故本書保留《原本》的翻譯。


① 黑色和白色在彝族文化中有特別的含義,此處“白色”指的是“輕微、不嚴重”之蘊意,“黑色”有“嚴重”之意。例如“輕微的感冒”為“白感冒”: tsh?31??33(感冒)a33t?hu33 (白);“重感冒”為“黑感冒”: tsh?31??33(感冒)a44n?33(黑)。

① ɡu33有“九”和“(花)叢”“(人)群”“(樹)林”幾個義項,后者應當是從前者衍生而來,因為“九”意味著“多”。



①k?31《原本》譯為“桐木”,《馮本》譯為“泡桐樹”,《朱本》也譯為“桐木”。下一行075中
的
有“腐爛”之義,故這兩句常被譯為“天上降下桐木,桐木腐爛三年”,其義似乎也能接上下的譯文,但
k?31的解釋始終令人有些疑惑。天上降下的
k?31為何物,所訪者皆不清楚。阿育幾坡的解讀另辟蹊徑(來自網絡交流),認為
k?31是“生育魂”之義,現代彝語中
一詞表示女人的生育魂,古語中
k?31為男人的生育魂,
fi33為女人的生育魂。本研究認為其解釋有道理,下一行(076句)中
一詞原來譯為“桐木腐爛”,因為
音有“腐爛”之義,但
一詞在《彝語大詞典》(1997: 783)中釋為
,即“女人的生育魂”。因此075句可以理解為生育魂或是象征生命靈的實物從天而降,孕育三年后升起三縷白霧,降下三場紅雪,衍生出了包括彝族祖先和其他物種在內的雪子十二支。在第七章“支格阿魯”(07: 102-105行)中,祭司為英雄之母濮嫫列依招完生育魂后,清晨也出現與此處一樣的自然現象,即升起白霧,午后便誕下英雄支格阿魯。從源頭上講,
k?31確實是傳說中長在天界的一種樹,文獻經書中記載“高高的天上,長有四棵 ‘格’樹,發有四枝‘格’丫,結有四串 ‘格’果。四串 ‘格’果往下掉,一串掉進杉林中,杉樹因此而茂盛,一串掉進江河中,魚類因此而繁盛,一串掉進竹林中,竹筍因此而茂盛,一串掉在蕨草地,蕨草因此而茂盛,錦雞因此繁殖快。‘格’水就是那濃霧,陣陣地飄來;‘非’水就是那細雨,輕輕地飄來,似陣雨地下”(轉引自蔡福蓮,2004)。




①?u55:紅豆杉:喬木,屬松綱、柏目、紅豆杉科、紅豆杉屬。紋理直,結構細,堅實耐用,干后少開裂。為中國特有樹種,產于甘肅、陜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常生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


① mo44是一個由母親和其子女所構成的母子集合量詞(maternal collective classifier) (MCCL), s?33mo44“三- MCCL”包括母親和兩名子女,這種結構從數詞“二”起;與此相對應的是父親和子女也可以構成父子集合量詞(paternal collective classifier)(PCCL),為
po55或
p?33。兩個詞根分別為“母”、“父”義。動物只有母子集合量詞
tsi33,而無父子集合量詞,此處是擬人化的故事,故借用人類的母子集合量詞
mo44。





① 義為“域外-湖-黑/大”,即“域外大湖”,據說是指云南昆明的滇池。
② 地名中的
義為“雁”,
義為“高地”。

① 如前所述,彝語構詞中顏色詞 n?33“黑”有“大、厲害、嚴重、認真”等引申義,相對的“白”有“平凡、輕、不認真”等義。

① 《朱本》:“刷諾山位于今雷波縣、美姑縣境內,可能與雷波馬湖有關。”
② 是鷹類的一種,體積比雄鷹小一些,當地漢語俗稱“餓老鷹”。

①嘎洛里批位于今涼山州甘洛縣和美姑縣交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