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物種起源

① 根據彝族畢摩經籍記載及權威的祭司畢摩所述, to33兩者常常共現,是一對行走在森林中的神靈。與此相對應的共有四對祭司的“伴隨神靈”,即行走于森林中的神靈 to33、行走于山崖間的神靈 、行走于水上的神靈和行走于平原的神靈 mu31nd?i33。此處是一語雙關,既指祭司畢摩行儀式時所戴的斗笠,又指賦予祭司畢摩法力的隨從神靈。具有“精美、華貴、通靈、高尚”等義,可用于贊美不同的事物,如彝王(土司)常被稱為 ndz?33mi55(故有的版本音譯為“茲敏”)。下一行的a33mi55為駿馬名,其后的to33義同上一行,即指隨行的神靈to33(引自吉伍依作所述)。

在《原本》和《馮本》譯為“花皮書”, 有“間花色”義,但同時dzi31音也是量詞“冊”的音。 義為“寫”,重疊后成名詞“書,書卷”。本章10行和11行的語音形式皆以一個重疊詞開頭,這也是本史詩的一個韻律特點,語音形式相同來押韻優先于語義和語法的相關性,故其詞類特點并不對應。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詞類是靈活不固定的。

本義是“紅豆杉樹”,此處是指專門用來制作祭司簽筒法器的特種杉:,簡稱為,其木質緊實、截面紋路清晰(來自羅家修的訪談)。thu33為彝族祭司畢摩所使用的宗教法器——簽筒,用深林中的特種杉樹雕成,形狀似張開的蛇嘴,嘴部涂成紅色,身部繪有多種圖案,約一尺長,在法事中用來嚇鬼、驅鬼。簽筒里裝有九根竹簽,用于占卜(以單數、雙數來占),祭司畢摩念經文時常常放在手中揉轉,以賦予靈性。彝族文化研究者也將其音譯為“烏土”。

是一種法場道具。khu31可能是制作道具的材質,從前彝族長老“德古”都背著此種道具,后來祭司“畢摩”也背著該道具,作為法器以示威力和威望,常常與前一行的v?33thu33“烏土”共現。最早是由長老“德古”佩帶/戴著進行事務調解,后來由神職人員畢摩攜著“烏土”和“勒哦”這兩種法場道具,但現在“烏土”常見,“勒哦”已只見于經書中(引自吉伍依作的訪談)?!对尽穼?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F6D00/32360338904269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520352208-001-0228.png?sign=1755073810-62Ncs8rnxEQnuz4HlTkGC2oQ7vf9fCpY-0-55f86a594e80edb55700a4d23d43ee8c">譯為“防凍氈毛靴”,大概是因為“綁腿”一詞中也有同一個詞素vo44的原因。而羅家修則認為它是一種法帽,20世紀80年代在云南還可見用野豬皮制作的法帽,而在四川彝語北部方言區已無處可覓,神職人員用斗笠來替代“勒哦”。

:冷杉,常綠喬木,屬于松綱、松目、松科、冷杉屬。常在高緯度地區至低緯度的亞高山至高山地帶的陰坡、半陰坡及谷地形成純林。的概念也涵蓋了同樣性喜冷濕、生長緯度相同、科目相同和形態相似的云杉、鐵杉。它在史詩中出現的頻次很高,是“森林”“樹木”的代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重庆市| 平利县| 普安县| 晋城| 高要市| 上思县| 枣庄市| 滁州市| 会泽县| 建湖县| 观塘区| 昔阳县| 石柱| 汽车| 西乌| 澄迈县| 襄城县| 屏南县| 胶州市| 沁水县| 涡阳县| 利辛县| 西丰县| 东丽区| 桃源县| 乌拉特前旗| 老河口市| 成武县| 寿阳县| 浏阳市| 甘孜县| 漾濞| 淮阳县| 乌鲁木齐县| 闽侯县| 连州市| 皋兰县| 乾安县| 嘉禾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