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坦桑尼亞外交關系發展態勢分析

獨立以來,坦桑尼亞政府始終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對外政策,維護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獨立初期,坦桑尼亞主要奉行不結盟政策和政治外交;進入21世紀以來,坦桑尼亞以經濟外交為主,全面發展與東西方各國的關系。

一 坦桑尼亞與美國的關系

美國重視坦桑尼亞地區大國的作用和發展潛力,支持其經濟改革,是坦桑尼亞主要投資國和捐助國之一。美國國際開發署(the U.S.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是坦桑尼亞的重要合作伙伴。

(一)坦美建交歷史

坦桑尼亞大陸坦噶尼喀在1961年獨立后,立即與美國建交。獨立初期,坦噶尼喀與美國關系較好。1963年,尼雷爾訪美,兩國簽訂了保護美國在坦噶尼喀投資的協議。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成立后,延續了同美國的外交關系。1965年因美國“陰謀顛覆尼雷爾政權”,坦桑尼亞宣布美國駐坦桑尼亞使館參贊和駐桑給巴爾領事為不受歡迎的人,隨后雙方召回各自大使。1969年底,坦桑尼亞趕走美國“和平隊”所有成員,并不時譴責美國侵略越南和支持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兩國關系一度緊張,美國一度中斷對坦桑尼亞的援助。1971年,坦桑尼亞同美國關系開始緩和。1974年,美國恢復并增加對坦桑尼亞的援助,提供了約5000萬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修建通往贊比亞的大北公路。[27]隨后,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尤其在坦桑尼亞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之后,美國增加了對坦桑尼亞援助,雙方進一步加強了合作。

(二)美國對坦桑尼亞的援助

近年來,美國致力于加強坦桑尼亞的民主,并在婦女和兒童健康、艾滋病、營養和糧食安全、經濟、能源、可持續發展和安全等領域,與坦桑尼亞開展合作。通過多項總統倡議和美國機構,向坦桑尼亞提供發展援助,幫助其進行能力建設,解決衛生和教育問題,鼓勵民主治理,促進基礎廣泛的經濟增長,改善地區和國內安全。[28]

醫療衛生方面,美國一直在坦桑尼亞推行總統防治艾滋病救濟緊急計劃(The 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和總統防治瘧疾行動計劃(The President'sMalaria Initiative),通過增加其政府資源,幫助坦桑尼亞抗擊艾滋病,防治瘧疾,減少瘧疾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教育方面:美國國際開發署提供資金,促進早期閱讀,提供教師培訓和高質量的教學材料,增加女童入學注冊率和留校率,改善人們對女童教育價值的認識。和平隊志愿人員在坦桑尼亞擔任中學數學和科學教師,作為信息和通信技術教師的培訓師,擔任增加基本衛生知識和改善衛生態度和行為的衛生教育項目的領導人,以及擔任環境項目的領導人,維持村級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民主治理方面:為了促進有效的民主管理,美國國際開發署支持當地媒體;加強坦桑尼亞組織監測、收集和利用數據開展宣傳工作的能力,重點加強對選舉和政治進程的參與和監督。農業方面:美國國際開發署通過提高農業增長率、促進農產品市場發展,擴大農業貿易,以便提高農民的收入;投資于農產品創新研究,解決婦女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服務部門幫助坦桑尼亞建設打擊野生動物販運的執法能力。[29]

圖1-10 美國援助坦桑尼亞的實際經費情況

數據來源:美國國際開發署。

圖1-10顯示,2001年以來,美國對坦桑尼亞的援助逐年增長,到2008年達到了最高值10億美元。2008年2月,布什總統訪問坦桑尼亞,宣布美國在5年內向坦桑尼亞提供6.98億美元援助,幫助坦桑尼亞改善道路、供電及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這是美國“千年挑戰賬戶”設立以來向單個國家提供的最大一筆經濟援助。

2013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塞內加爾、南非、坦桑尼亞三國時,提出“電力非洲”計劃。[30]2014年8月,兩國簽署了《美坦電力非洲備案錄》。“電力非洲”計劃涉及非洲國家的石油、天然氣、電網、地熱、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等領域。截至2018年12月,坦桑尼亞的發電裝機容量為1504兆瓦,水電裝機容量568兆瓦,火力裝機容量925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82.4兆瓦,電網通電率32.7%。[31]

2016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坦桑尼亞政府簽署了4.07億美元的援助協議。協議期限為5年,援助資金主要用于衛生、農業、自然資源管理、教育、能源和政府管理等領域。美國國際開發署表示,該筆援助是美國政府支持坦桑尼亞2025年遠景規劃的一部分,以幫助坦桑尼亞實現向中等收入國家轉型。2016年4月,因桑給巴爾選舉問題,美國千年挑戰賬戶暫時停止了4.72億美元的貸款。2016年6月,美國駐坦桑尼亞大使與馬古富力總統舉行會談時承諾,美國對坦桑尼亞的雙邊援助將不會受到千年挑戰賬戶資金的影響,美國將向坦桑尼亞提供總額約12.1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并先期支付8億美元。2016年,美國實際援助坦桑尼亞約6.29億美元。此后,美國的援助金額略微下降。2017年約6.24億美元,2018年約4.22億美元。(詳見圖1-10)

(三)美國與坦桑尼亞的高層互訪

在基奎特總統任期內,美國與坦桑尼亞的關系最為密切。2009年5月,基奎特總統訪問美國,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了他,基奎特總統因此成為奧巴馬就任總統后會見的首位非洲國家元首。2011年6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坦桑尼亞,承諾向坦桑尼亞提供總計1億美元的援助,用于坦桑尼亞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以及應對艾滋病等項目。2012年5月,基奎特總統赴美進行工作訪問。2013年7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坦桑尼亞。在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坦雙方在貿易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型合作模式,坦桑尼亞是美國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訪問期間,他還專門參觀了美國人在坦桑尼亞經營的一家電廠,以鼓勵美國企業在坦的投資。[32]

二 坦桑尼亞與英國、德國、法國和北歐四國的關系

(一)坦桑尼亞與英國的關系

英國與坦桑尼亞有較深的歷史淵源,也是坦桑尼亞外交工作的重點國家。

坦噶尼喀獨立后,與英國關系密切。1964年1月,英國軍隊幫助坦噶尼喀平定了兵變。1965年12月,由于英國支持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殖民主義者片面獨立,坦桑尼亞宣布與英國斷交。此后,坦桑尼亞譴責英國支持南羅得西亞史密斯政權和向南非出售武器,宣布停付前英國殖民官員的養老金。英國中斷了對坦桑尼亞的援助,1968年7月兩國復交。復交后兩國關系得到穩步發展。英國增加了對坦桑尼亞的援助。援助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坦桑尼亞政府的財政預算。英國援建的項目有綜合性農場、醫院、省級公路和糧庫等。英國還向坦桑尼亞派出專家和志愿者。

目前,英國是坦桑尼亞主要援助國和重要投資者之一。坦桑尼亞對英國的出口以原料為主,即茶葉、煙草和寶石。英國是坦桑尼亞茶葉最大的歐洲買家,而英國對坦桑尼亞的出口主要以汽車和電子產品為主。根據坦桑尼亞投資中心的數據,英國是坦桑尼亞的第一大投資者,占外國直接投資的35%。1990年至2013年6月期間,英國公司在坦桑尼亞投資了約51億美元,創造了271000個就業崗位,是其他投資者的4倍。雙邊貿易價值3.4億美元。英國公司在坦桑尼亞能源、通信、建筑、銀行、農業和新興的石油和天然氣等核心部門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坦桑尼亞是與英國簽署高水平繁榮伙伴關系(High Level Prosperity Partnership)的五個非洲國家之一。該項目重點關注四個優先領域:農業、采油、可再生能源和改善商業環境。此外,英國還與坦桑尼亞政府合作,執行八國集團坦桑尼亞土地透明度倡議。2017年8月,英國非洲事務大臣斯圖爾特·羅里訪問坦桑尼亞,他向馬古富力總統表示,英國為坦桑尼亞發展提供4.5億美元的援助。[33]

(二)坦桑尼亞與德國的關系

坦噶尼喀曾是德國的殖民地。獨立后,即與當時的聯邦德國建交,并于1962年與其簽署了發展合作協議,規定聯邦德國通過貸款和贈款方式向坦噶尼喀提供經濟發展援助。1964年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成立后,承認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停止了對坦桑尼亞的援助,20世紀70年代,兩國復交,聯邦德國恢復了對坦桑尼亞的經濟援助,此后兩國關系得到穩定發展。兩國合作的主要發展項目有坦桑尼亞鐵路、輸電線路和輸變電站設備、公路管理、城鎮和鄉村地區供水和自然資源管理等。德國援助坦桑尼亞的項目較多,范圍也廣,包括向坦桑尼亞派出了一些專家、工程師、教師和醫生等。德國私人公司在坦桑尼亞投資也很大,投資主要方向在貿易、零售貿易、紡織工業、農業等領域。

2000年以來,德國政府調整了與坦桑尼亞的合作戰略,根據坦桑尼亞的《國家增長和減貧戰略》,將雙方的合作項目集中在三個重點領域:一是供水和衛生設施;二是醫藥衛生(艾滋病防治);三是支持地方治理。德國政府每年提供4100萬歐元的資金,用于這些項目的實施。這些項目主要通過國際遷移與發展中心(CIM)、德國發展服務局(DED)、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國際能力建設公司(InWent)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來施行。除此之外,德國政府每年提供約400萬歐元的經費支持各類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教會組織等機構在坦桑尼亞的活動。除了政府間的合作,德國政府還鼓勵德國公民到坦桑尼亞旅游。2017年,德國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后的坦桑尼亞第三大國際游客客源國。

(三)坦桑尼亞與法國的關系

坦桑尼亞同法國建交很早。然而,坦桑尼亞與法國的關系直至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全面發展。90年代后期,法國調整其對非洲的政策,即除保持同法語非洲國家的友好關系外,還要積極發展同其他非洲國家的關系。這種調整,為坦桑尼亞發展同法國的關系提供了機遇。90年代以來,大湖地區的幾個法語非洲國家盧旺達、布隆迪和剛果(金)相繼出現動亂,是坦桑尼亞通過調解,維持了大湖地區的相對穩定。法國重視坦桑尼亞在維護大湖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贊賞坦桑尼亞為此所做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愿意同坦桑尼亞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大湖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另外,坦桑尼亞地處非洲中心地區,對于法國來說,發展同坦桑尼亞的關系有利于它發展同東部和南部英語非洲國家的關系。

80年代以來,坦桑尼亞同法國領導人和政府高級官員的互訪增加,標志著兩國政治和外交關系的發展。兩國領導人和政府高級官員的互訪,增進了雙方的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誼,推動了坦桑尼亞和法國在各個領域里的合作,比如在軍事、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合作,法國使館在達累斯薩拉姆和阿魯沙開辦了“法語之家”,為坦桑尼亞人學習法語提供方便。此外,雙邊貿易也不斷增大。

(四)坦桑尼亞與北歐四國的關系

瑞典、挪威、丹麥和芬蘭是坦桑尼亞的傳統友好國家和主要捐助國。自坦桑尼亞獨立以來,北歐四國一直為其提供各種援助。北歐四國開展援助的初期,援助方式分為貸款和贈款兩種方式。20世紀中后期,北歐四國先后免除了坦桑尼亞的債務,對坦桑尼亞的援助全部變成了無償捐贈。

1994年底,因對當時坦桑尼亞的管理問題不滿,挪威凍結了援助坦桑尼亞的720萬美元,隨后,瑞典、丹麥、芬蘭也停止了援助。姆卡帕政府上臺后,瑞典、芬蘭、挪威三國的發展合作部長于1996年初先后訪問坦桑尼亞,對新政府打擊貪污腐敗、加強財稅管理的措施表示滿意,逐步恢復了援助。1995年,桑給巴爾大選引發動亂,北歐四國于1996年6月相繼宣布暫停對桑給巴爾的發展援助。2000年桑給巴爾大選引發騷亂,直至2001年形勢好轉后,他們才恢復了對桑給巴爾的援助。

進入21世紀,坦桑尼亞開始執行《結構調整和減貧計劃》,北歐四國加大了對坦桑尼亞援助的力度。第一,繼續對坦桑尼亞政府的預算給予支持,四國每年對坦桑尼亞政府支持的重點為教育、衛生、供水、道路、農業、司法和防治艾滋病等項目的預算。第二,緊緊圍繞坦桑尼亞減貧戰略計劃目標,按照坦桑尼亞實際需要,為其提供專項減貧援助或繼續正在實施的援助項目,并形成了各自援助的側重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北歐四國的援助有所減少。

三 坦桑尼亞與日本的關系

(一)坦日建交歷史

坦噶尼喀1961年獨立后即同日本建立外交關系,1964年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建立后延續同日本的外交關系。1966年日本在坦桑尼亞設立大使館,1970年坦桑尼亞在東京設立大使館。建交初期,坦桑尼亞與日本的關系一般,直至20世紀70年代才得到一定發展。80年代中期以來,坦桑尼亞開始重視發展同日本的關系,把日本定位為“坦桑尼亞發展同東亞、東南亞國家關系的重點國家”,面對“減貧戰略”任務,坦桑尼亞政府加強了同日本的交往。

(二)坦日經濟與貿易關系

近年來,日本政府認為坦桑尼亞有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在非洲政治舞臺上舉足輕重,為坦桑尼亞提供了大量援助。日本對坦桑尼亞的援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提高水稻產量,促進經濟增長,減少民眾貧窮;二是發展交通、電力供應、供水等基礎設施,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經濟增長率;三是幫助坦桑尼亞政府提高行政效率。[34]

目前,坦桑尼亞已經成為日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最大受援國。日本政府鼓勵非政府組織、日本國際合作署(Japane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以及私營企業到坦桑尼亞發展,支持坦桑尼亞的減貧戰略。例如:在坦桑尼亞北部開展農業灌溉援助項目;為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道路改造提供大量援助,等等。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通過資助基層民眾安全項目(Grant Assistance for Grassroots Human Security Projects,GGHSP)計劃,繼續支持當地社區和當地人民,根據坦桑尼亞地方政府、教育或醫療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發展需求,實施各類基層項目。根據該計劃,日本政府將重點放在人的基本需求領域和人道主義領域,如教育、衛生和包括水電供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考慮的項目是那些對大多數基層民眾有益的項目,或者那些能夠用小規模資金提供高捐助水平的項目,特別是滿足緊急人道主義需要的項目。日本在坦桑尼亞的保健中心建造產科病房,為預產婦女提供安全和更好的環境,或建造供水系統,以改善村民安全用水環境。

此外,日本大使館還實施了職業培訓和工業部門的項目。例如,在伊林加地區建立了手工藝中心,以支持聽力殘疾人,該中心設有住宿服務和自助餐廳,現已成為該地區的旅游景點之一。另一個例子是支持當地農業合作社的農業加工業。在該項目中,日本大使館提供了一臺向日葵油精煉機,供大多數坦桑尼亞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35]

日本是坦桑尼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日本對坦桑尼亞的出口增長了275%,2014年達到2.667億美元。同期,坦桑尼亞對日本的出口實現了193%的顯著增長,2014年達到2.1億美元。[36]坦桑尼亞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有金屬礦石、芝麻、咖啡、煙草和魚類等海產品,從日本進口的產品主要是汽車(占進口的50%以上,主要是二手汽車、公交車和卡車)、鋼鐵產品和塑料制品。

四 坦桑尼亞與印度的關系

(一)坦印建交歷史

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印度與非洲在傳統和人文上有著一定的聯系。19世紀初,來這里經商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到19世紀末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的印度人達到10萬左右,控制了坦桑尼亞的商業。這種傳統的聯系為兩國友好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兩國都是英聯邦的成員國,英語是兩國的官方語言之一,更便于兩國的交流。

據報道,印度首任駐坦噶尼喀高級專員在坦噶尼喀獨立前就抵達達累斯薩拉姆。獨立后,兩國關系一直很好。1967年坦桑尼亞實行國有化政策,部分印度移民受到打擊,兩國關系受到影響,但是到1971年以后就開始好轉。在冷戰后的政策調整中,印度和坦桑尼亞幾乎同時啟動了經濟改革計劃,對外關系的目標是更廣泛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參與,培育國際商業關系和促進外國投資。近年來,坦印關系已發展成為一種現代和務實的關系,坦桑尼亞與印度建立了更廣泛和多樣化的經濟參與和發展伙伴關系,印度為坦桑尼亞提供了更多的能力建設培訓、優惠貸款和贈款。

(二)坦印經貿往來

2011年5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出席第二屆印度—非洲論壇峰會后對坦桑尼亞進行正式訪問,印度向坦桑尼亞提供了1.9億美元信貸用于支持及改善供水和教育。兩國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及防止偷稅漏稅的協議,同意加強在反恐及打擊海盜等領域的合作。印度是坦桑尼亞重要外資來源地,其投資主要集中在礦業、信息通信、旅游、基礎設施、制造業等領域。印度人在坦桑尼亞經營的公司有巴羅達銀行(Bank of Baroda)、印度銀行、塔塔國際有限公司(Tata International Limited)、信實工業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td.)、卡邁勒工業集團(Kamal Group of Industries)等。隨著兩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雙方陸續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航空服務協議、貿易協定、郵政和電信領域技術合作備忘錄等文件。坦桑尼亞主要向印度出口腰果、豆類、蔬菜、香料(主要是丁香)、木材、礦石和金屬廢料、寶石、鞣制品、染色和染色材料、有色金屬、精油、皮革、黃金、白銀、棉花、樹脂等,進口石油產品、藥品、鋼鐵、機動車輛、電線和電纜、糖、電氣機械、藥品、電子配件、化學用品、塑料、紡織品、亞麻油、谷物等。坦桑尼亞進口的藥品中,約36%來自印度。印度主要的制藥公司在坦桑尼亞都有經銷商和代表。

坦桑尼亞礦藏豐富,有豐富的金礦、鉆石、藍寶石等資源,當然也有近年來受到國際珠寶市場廣泛歡迎的坦桑石礦藏。印度是世界上寶石加工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在寶石開采、加工、打磨等方面的工藝非常成熟。坦桑尼亞的寶石原礦進口到了印度之后,從粗加工、精細打磨、包裝到投入市場,都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兩國在這方面已經實現了共贏合作。

(三)坦印文化往來

為了支援坦桑尼亞的發展,印度政府近年來為坦桑尼亞培養了大量人才。印度政府為坦桑尼亞青年提供了多種形式的獎學金,如在聯邦獎學金、研究金計劃和一般文化獎學金計劃下,2014—2015學年由印度文化關系委員會(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提供了24項獎學金。兩國的關系由此變得更加緊密。

2010年12月,坦桑尼亞印度文化中心成立。該中心除了提供由印度教師授課的瑜伽課、手鼓及其他樂器的培訓,還與當地藝術家、文化實體和出版界建立伙伴關系,開展文化交流項目。如:2015年9月舉行的印地蒂凡斯的慶祝儀式(Hindi Divas celebrations)。2015年6月21日,在達累斯薩拉姆、桑給巴爾、阿魯沙、姆萬扎、塔波拉和莫羅戈羅等地慶祝了首屆國際瑜伽日,在達累斯薩拉姆可可海灘(Coco Beach)舉辦了2000人的瑜伽表演,并在國際瑜伽中心舉辦了瑜伽展覽。2015年5月,中心在達累斯薩拉姆的國家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關于卡爾帕納(Kalpana)的畫展——當代印度繪畫杰作。2014年10月,印度文化中心還舉辦了一場關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果阿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賈斯坦邦,Gujarat,Goa,Maharashtra and Rajasthan)的展覽。中心還與當地文化機構聯合舉辦多個項目,包括與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的藝術和音樂系合作,舉辦印非音樂會、攝影展覽、時裝表演、印地語喜劇表演、本地藝術家繪畫和雕塑展、電影放映等活動。在坦桑尼亞大約有20個印度社區,其中大多數在達累斯薩拉姆。這些社區定期組織印度文化和社會活動,當地居民大多時候也參與其中,偶爾也有來自印度的藝術家助演。

坦桑尼亞是印裔僑民較為集中的非洲國家,印裔僑民總數超過5萬人。他們絕大多數來自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主要來自庫奇和卡蒂亞瓦德地區(Kutch and Kathiawad regions)。他們的祖先早在19世紀初就來到了這里,作為商人、水手和鐵路建設工人。他們集中生活在達累斯薩拉姆、阿魯沙、多多馬、莫羅戈羅、桑給巴爾、姆萬扎和姆貝亞等主要城市中心。時至今日,生活在印度社區的印裔僑民仍在坦桑尼亞的貿易和工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促進了印度與坦桑尼亞的融合,為坦桑尼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37]

五 坦桑尼亞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一)加強次區域合作

坦桑尼亞在地區事務中奉行“廣交友、不樹敵、促和平、謀發展”的政策。重視與周邊鄰國發展睦鄰友好關系,同肯尼亞、烏干達、布隆迪等國關系密切。重視在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坦桑尼亞是東非共同體的發起國之一。1967年,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三國簽訂了東非合作條約,建立了東非共同體。1977年東非共同體解體。80年代末期,坦桑尼亞主動與肯尼亞修好,雙方的經濟合作逐漸發展起來。進入90年代以后,肯、坦、烏三國加強合作的意識越來越強。1994年,三國重建了東非共同體,總部設立在坦桑尼亞阿魯沙。

坦桑尼亞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發起國之一。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前身是南部非洲發展協調會議。1980年,“南部非洲發展協調會議”成立。1992年,經成員國領導人討論,改“南部非洲發展協調會議”為“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坦桑尼亞積極參加該組織的各項工作,加強與南共體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密切南共體成員國之間的聯系。

(二)坦桑尼亞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成績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坦桑尼亞政府就以人道主義精神收留來自布隆迪、盧旺達、剛果(金)等周邊國家的難民。1972年以來,50多萬布隆迪難民滯留坦桑尼亞。此外,還有許多難民融入了坦桑尼亞社會。大量難民長期滯留不歸給坦桑尼亞本身并不完善的社會服務系統造成沉重負擔,嚴重影響當地坦桑尼亞居民的正常生活。但是,坦桑尼亞從來沒有限制難民人數,也沒有強制遣返難民,持續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表現出東非大國的責任,為維護大湖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坦桑尼亞政府啟動新的接受外國難民計劃。2010年10月,坦桑尼亞宣布授予16.2萬難民坦桑尼亞公民資格。與此同時,呼吁國際社會正視坦桑尼亞的社會現實,希望國際社會增加相應的援助,這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響應。除了援助和捐獻外,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挪威、瑞典、貝寧、布基納法索等許多歐美國家和非洲國家,協助收留和安置了部分滯留在坦桑尼亞的難民,緩解了坦桑尼亞政府的壓力。

為保障坦桑尼亞經濟發展、改善國家發展環境、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坦桑尼亞領導人還參與調停工作。2004年11月,坦桑尼亞總統姆卡帕在達累斯薩拉姆主持召開大湖地區和平與安全地區峰會,相關11個國家的領導人與會,會議簽署了《達累斯薩拉姆宣言》,內容包括在大湖地區實現和平、安全、民主、良政、經濟發展和地區合作。會議還決定成立一個部長級委員會,負責落實大會的有關文件。峰會的召開和宣言的簽署為這個資源豐富但戰亂頻發的地區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015年7月,布隆迪陷入大選后的騷亂,馬古富力總統上任后立即指派外交部長積極參與布隆迪問題調解。他稱將繼續堅持睦鄰友好政策,全力促進區域經濟合作。

(三)坦桑尼亞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挑戰

雖然坦桑尼亞致力于務實外交,積極發展與地區鄰國關系,但是近年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問題上與東非鄰國時有矛盾發生。東非國家認為坦桑尼亞更親近南共體,對東非經濟一體化“陽奉陰違”,尤其對其市場不夠開放和對其土地、人員的管控政策不滿。

坦桑尼亞與肯尼亞在整個區域的貿易政策上存在利益分歧,再加上雙方因雙邊貿易而反復爭吵,導致兩國的關系越發緊張。另外,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現總統肯雅塔關系緊張。國際刑事法院曾以反人類罪為由傳喚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到荷蘭海牙受審,肯雅塔不想去歐洲,提議在坦桑尼亞的阿魯沙開庭,但坦桑尼亞不想得罪西方國家,拒絕為其開庭,肯雅塔對此極為不滿。此外,馬古富力是肯尼亞前總理、反對派領袖奧廷加的密友,兩人曾同在工程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惺惺相惜,肯雅塔對兩人關系有所忌諱。

坦桑尼亞曾積極介入剛果(金)東部問題,打擊盧旺達和烏干達支持的地方武裝,引起兩國不滿。因此,在東非共同體內,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三國結為意愿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意圖孤立坦桑尼亞。馬古富力在上任前僅有過6次外訪經歷,外交經驗匱乏,如何與東非鄰國增信釋疑,修復關系,是對其外交智慧的考驗。

總的來說,坦桑尼亞的外交關系有可能變得越來越緊張。坦桑尼亞的海外合作伙伴,如美國、英國等國,越來越懷疑坦桑尼亞政府對民主的承諾及其對外國投資的開放性。此外,對馬古富力總統來說,外交政策不是優先事項,預計馬古富力政府不會做出太多努力來緩解外國伙伴的擔憂。因此,坦桑尼亞的援助流入量可能會逐漸減少。盡管如此,坦桑尼亞與亞洲國家的政治、商業和經濟聯系仍將大體保持不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连平县| 怀宁县| 南漳县| 泸水县| 峨边| 远安县| 丁青县| 长治县| 莱州市| 桓台县| 普安县| 通江县| 峨山| 浮山县| 常宁市| 沂南县| 武穴市| 义马市| 建湖县| 吴江市| 班玛县| 瓮安县| 重庆市| 黄梅县| 蚌埠市| 黔东| 徐闻县| 镇赉县| 淮南市| 元谋县| 日照市| 门源| 安图县| 青海省| 祁阳县| 彝良县| 鱼台县| 屯昌县| 思南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