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涉酒詩文輯錄與研究
- 高正偉
- 715字
- 2025-04-24 16:44:32
醉歌行
別從侄勤落第歸
【解題】
天寶十二年(753)春,杜甫從侄杜勤應舉子試落第,將歸,在餞別時作《醉歌行》以示安慰。
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總角草書又神速[1],世上兒子徒紛紛。驊騮作駒已汗血,鷙鳥舉翮連青云[2]。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3]。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門期第一[4]。舊穿楊葉真自知,暫蹶霜蹄未為失[5]。偶然擢秀非難取,會是排風有毛質[6]。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如漆[7]。春光淡沲秦東亭[8],渚蒲牙白水荇青。風吹客衣日杲杲,樹攪離思花冥冥。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
【注釋】
[1]總角:進入童年的標志。
[2]驊騮、鷙鳥:比喻其才俊。
[3]詞源、筆陣:言其文思敏捷。倒流三峽水:比喻其文勢浩蕩。
[4]射策:九家集注引《漢書》顏師古注:射策者,為問難疑義,書之于策,量其大小,署為甲乙之科。
[5]“舊穿”兩句:蔡夢弼云:“言勤之才藝,有必取之理,如養由基射楊葉,有必中之妙。良馬有千里之才,雖暫顛蹶,亦未為失。”仇注引《戰國策》:“楚有養由基者,去楊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6]排風:搏風,此句是上承鷙鳥。
[7]“汝身”兩句:意為你已可以開口成文為珠,而我年已少不在。
[8]淡沲:淡蕩、容與。
【集評】
浦起龍《讀杜心解》:凡三轉韻,層次分明。首贊其才,中慰其意,后惜其別。以半老人送少年,以落魄人送下第,情緒自爾纏綿。
方東樹《昭昧詹言》:起句親。次句虛出。“驊騮”二句比。“只今”句實點。“汝身”以下承上,入自家,又間摹景物,漸入離思,情致委婉入妙。結出別。
施補華《峴傭說詩》:七言古詩必有一段氣足神王之處,方足縱目。如《醉歌行》“春光淡漪”一段,寫送別光景,使前半敘述處皆靈,忽句句用韻,忽夾句用韻,亦以音節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