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春日憶李白

【解題】

杜甫與李白在天寶四年(745)冬道別,李白赴江東,杜甫奔長安,該詩是杜甫在長安懷念李白而作。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1]。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3]。何時一尊酒[4],重與細論文?

【注釋】

[1]思不群:詩歌的思想情趣不同凡響。

[2]“清新”兩句:指李白詩有庾信詩的清新,有鮑照詩的俊逸。

[3]渭北:杜甫所在長安一帶。江東:李白正流寓的蘇州、揚州、金陵等地方。兩句詩選取二人所在地方的不同景物,寓情于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深切懷念之情。

[4]尊:同“樽”,酒杯。

【集評】

王嗣奭《杜臆》:杜于李交契甚厚,至稱其詩“無敵”,而止云“清新”“俊逸”,語擔斤兩,而亦極肖。欲與論文,而加一“細”字,似欲規(guī)其所不足。荊公云:“白之歌詩豪放飄逸而不知變。”此固李之所不足者也。然詩意初無輕薄。……前四句真?zhèn)魃袷郑两窭畎转q在。五、六但即彼己所在之景,而懷自可想見;所以懷之者,欲與“論文”也。公向與白同行同臥,論文舊矣。然于別后自有悟入,因憶向所與論猶粗也。自雖“不羣”,而竿頭尚有可進之步,欲其不以庾、鮑自限,而重與“細論”也。世俗之交,我勝則驕,勝我則妬,即對面無一衷論,有如公之篤友誼者哉?……李白到底只是庾、鮑伎倆,幽冥中負良友矣。王荊公論子美詩良是,謂庾、鮑之比有輕薄意,則未然。公蓋“擬人必于其倫”者,非若他人之諛也。且平日何嘗輕視庾、鮑哉?

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公與太白之詩,皆學六朝,前詩以李候佳句必之陰鏗,此又比之庾、鮑,蓋舉生平所最幕者以相方也。王荊公謂少陵于太白,僅以鮑、庾,陰鏗則又下矣。或遂以“細論文”譏其才疏也,此真瞽說。公詩云“頗學陰何苦用心”,又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又云“流傳江鮑體,相顧免無兒”。公之推服諸家甚至,則其推服太白為何如哉!荊公云云,必是俗子偽托耳。

顧宸曰《辟疆園杜詩注解》:曰“細論”,欲與詳詩中妙奧也。公與白同游齊魯時,彼此贈答,必已互相傾倒,今別后追思,尚恨其論之未細,故欲與重論,蓋懷其人而不見,則思其文;思其文而益懷,則求其細。所云“細”者,乃文字之幽微,無人可與道,只堪向白論也。故曰“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細”之一字,公壯年不以自許,早已讓之白矣。或謂譏太白之才疏,乃先揚后抑意,何其陋劣。

浦起龍《讀杜心解》:公歸長安,白在東吳,思之而作也。此篇純于詩學結契上立意。方其聚首稱詩,如逢庾、鮑,何其快也。一旦春云迢遞,“細論”無期,有黯然神傷者矣。四十字一氣貫注,神駿無匹。或以“細論文”為譏其才疏;或以為別后悟入,比前更細;又或以五、六為懷其人,前后為懷其文。種種瞽說,皆當一掃而空。

紀容舒《杜律詳解》:公與白同游齊魯,彼此贈答,蓋當細論矣。今別后追思,覺他人無可與語,故欲得白重細論之。但渭北江東,遙遙難即,樽酒相對,未知在何時耳!眷眷不忘,實有“微斯人,吾誰與歸”之感。或以為太白之詩豪華而未細,故公欲以法律針砭之,則不特未悉二公之本末,并本句“重”子亦未留意矣。

《唐宋詩醇》:李、杜交誼于白集中論之詳矣。此詩傳會尤多,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甫無是也。頸聯(lián)遂為懷人粉本,情景雙關,一何蘊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江山市| 英吉沙县| 二连浩特市| 鄂州市| 邛崃市| 睢宁县| 凤冈县| 巨鹿县| 南澳县| 青阳县| 松阳县| 普洱| 武威市| 大名县| 丹阳市| 怀来县| 金塔县| 宁夏| 克山县| 中阳县| 绵阳市| 资溪县| 巴林右旗| 许昌县| 南阳市| 贵溪市| 西乌珠穆沁旗| 亳州市| 景泰县| 枞阳县| 泾川县| 甘南县| 洛扎县| 谷城县| 绥宁县| 通渭县| 山阴县| 鹤岗市| 长武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