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解題】

杜甫于天寶四年與李白相見后,兩人一同游東蒙山,訪道于董煉師,然后訪問城北范十隱居。范十隱居,不詳其人,應是當時隱居城北的隱士,即文中說的北郭生。李、杜二人于是年冬道別,此后一生遂不復相見。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1]。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2]。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3]。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云對古城[4]。向來吟《橘頌》,誰欲討莼羹[5]?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6]

【注釋】

[1]陰鏗:《南史》載:“陰鏗,字子堅。五歲能誦賦,日千言。及長,尤善五言詩。”

[2]東蒙客:仇兆鰲注引黃鶴注云:“《唐志》:蒙山在沂州新泰縣。沂與袞州為鄰,公在袞,故云東蒙客。”

[3]北郭生:即詩題所言范十隱居。李白也有《尋魯城北范居士詩》云:“忽憶范野人,閑園養幽姿。”范野人即此人。

[4]落景:斜陽。寒杵:寒秋時以杵搗衣的聲音。屯:聚集。

[5]“向來”兩句:浦起龍《讀杜心解》注:“《橘頌》、‘莼羹’,吳楚故實。公向嘗游此,而白今亦即有南中之行。故一觸于范之隱趣,再觸于李之行蹤。而遠引之志,悠悠一往焉。”《橘頌》,《楚辭·九章》中的篇名。《晉書》云:“張翰在洛,見秋風起,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鲙,遂命駕歸。”

[6]“不愿”兩句: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云:“言甫無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杜詩詳注》引邵注云:“冠簪手笏,貴者之服。”楊倫《杜詩鏡銓》:“末因訪隱而動出世之思也”。

【集評】

虞世《杜詩胥鈔余論》:《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八韻,……在五言排可稱仙局神品,即在杜集內,亦屬絕頂合尖,潔凈精微,沖芳瀟灑,日日吟誦,齒頰俱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扬中市| 台南县| 鄂托克前旗| 柯坪县| 德兴市| 阳山县| 石棉县| 云龙县| 丹巴县| 仁怀市| 岐山县| 南部县| 册亨县| 临沧市| 原阳县| 辽源市| 太保市| 岳阳县| 农安县| 温宿县| 湖南省| 登封市| 东山县| 霞浦县| 罗甸县| 左权县| 沅陵县| 元朗区| 永嘉县| 神木县| 濮阳县| 玉田县| 南平市| 自贡市| 霍州市| 衡阳县| 兴海县| 嘉兴市| 陆川县|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