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徐嘉瑞的文學思想與文學實踐研究:以“平民文學”為中心視點的一種考察作者名: 吳婉婷本章字數: 1440字更新時間: 2025-04-24 19:22:21
第一章 “平民文學”思想
徐嘉瑞于1923年在《中古文學概論》中首次提出“平民文學”后,未只將其當作一般文學術語使用,而是傾畢生之力對“平民文學”思想進行開拓建設,使其成為自己文學思想的核心,形成了系統的“平民文學”思想。將徐嘉瑞以“平民文學”為中心的文學思想與其他學者對比,其具有以下六個特點:第一,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背景下提出,是“人的文學”思潮的具化,但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未只停留在“五四”時期,“平民文學”作為一個關鍵線索能夠把徐嘉瑞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的研究貫穿起來,他在有目的、有系統地進行“平民文學”思想的建設。第二,徐嘉瑞的文學思想帶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未只在文學精神層面研究“平民文學”,注重“平民文學”的實用價值。第三,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不是簡單地與“貴族文學”二元對立,在兩者之間,徐嘉瑞提出了第三類文學——“平民化之文學”,即“文人文學”,這是一些由知識階級創作的,打破了“貴族文學”雕琢形式的,直接描寫人生的作品。在當時二元對立的學術思潮中,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打破了階級的對立,顯得更加理性。第四,胡適、周作人的“平民文學”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周作人在《人的文學》中說:“我所說的人道主義,并非世間所謂‘悲憫天人’或‘博施濟眾’的慈善主義,乃是一種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毙旒稳鸬摹捌矫裎膶W”思想與他們不同,始終強調的是集體性,認為文學創作主體和接受主體是普通民眾,包括了城市市民階層和廣大農村的農民,徐嘉瑞認為“平民文學”是“從平民社會的文化中產生了中國的民眾文學”,具有普遍的人道主義關切。第五,徐嘉瑞“平民文學”思想的形成不是受到單一思想的影響,與周作人主要受到日本新村主義思想影響,胡適主要受到人道主義思想和實證主義思想的影響不同,徐嘉瑞的思想淵源較為復雜,加之他的個人生活經歷,形成了具有徐嘉瑞特色的、內涵豐富的“平民文學”思想。具體說來,徐嘉瑞在幼年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傳統教育,“五四”時期受到西方新思想的影響,20世紀30、40年代后更系統地接受了馬克思文藝思想、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影響。此外,徐嘉瑞生長于云南大理,其母是白族,大理作為白族聚居地區,保留了本真狀態的民族民間文學形式,使徐嘉瑞自幼深受地方民族文化的熏染。最后,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多重意識形態的內涵,尤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受政治意識形態影響,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形成之初的話語表述,主要是對普通民眾創造力的尊重和對民間文學的認可,后隨著時間流變和政治思想影響,“平民文學”思想的內涵改變,甚至徐嘉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都不再直接使用“平民文學”的語言表述。原因在于,徐嘉瑞在革命運動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在時代政治思潮影響下,他和同時期許多學者一樣都要努力改造自己思想,去貼近中國共產黨的主旋律思想,“平民文學”思想發展至后期與“工農兵文學”有了更多的內在聯系。同時,徐嘉瑞“平民文學”思想中對民間、對普通民眾的關注是他在學術活動中延續了幾十年的追求,潛意識中他也不能完全放棄自己早期“平民文學”思想中的一些主張,如他的長詩《望夫云》的創作也不并非都為政治思想和階級斗爭服務,仍包含了豐富的白族民間文化、風俗等內容。這也是徐嘉瑞對自己學術思想的堅持和守望。
徐嘉瑞“平民文學”思想的內涵豐富,具體來看,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關切民間、具有階級性、注重真實和旨在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