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編 乾嘉儒學的經典詮釋及其義理建構

明末清初的儒學發展之大勢,大致可以歸結為“由王返朱”四字。反思和對治王學末流之流弊,成為明清之際儒學最為主要的問題意識。不僅宗主朱子學的顧憲成、高攀龍和顧炎武等人對此有充分認識,而且宗主陽明學的劉蕺山、黃宗羲、孫奇逢、李颙等人對此更是感同身受,要求痛徹反省。蕺山先生以“情識而肆,虛玄而蕩”這八個字批評王門后學流之流弊,堪為最佳注腳。他說,“今天下爭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參之以情識,而一是皆良;超潔者蕩之玄虛,而夷良于賊?!?a id="w1">[1]這里的情識而肆,是指泰州派的滿街皆是圣人;虛玄而蕩,則是指浙中王畿等不免流于佛老。面對“神州蕩覆,宗社丘墟”(顧炎武語),“天崩地解”(黃宗羲語)的家國之變,儒者們大多只能“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2],儒學應對世變的效果令人失望。痛定思痛,文化上反省甚至懺悔意識油然而生,由此吹響了明清儒學自我反思與轉型的號角。繼清初氣象博大的經世致用之學之后,清代中期儒學逐漸轉入考據學軌范繼續發展。隨著儒學由“尊德性”向“道問學”、由“存理制欲”向“達情遂欲”的典范轉移,乾嘉學者大都對宋明儒學的形上思辨敬而遠之,改用歷史語言和經驗實證方法來重新詮釋經典,形成了一種新的經典詮釋傳統。這固然可以視為宋明新理學的一種反動,但它絕非一種倒退,亦非一種中斷,而是儒學發展史上一次既有得亦有失的擴展。從反對倫理異化和唯道德主義偏執,追求達情遂欲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發展來看,理應視其為明清之際儒學啟蒙思潮的延續。

本編將用七章篇幅,著重論述由惠棟、戴震開其端,以龔自珍為結穴的乾嘉儒學所取得的多方面進展。第一章以惠棟為中心,論述惠棟、戴震這兩大考據學宗師所奠立的“經之義存乎訓”乾嘉考據學或詮釋學范式。第二、三、四章,重點論述戴震哲學的理論架構及其形上學基礎,主要包括天道一本論、血氣心知的人性論、容光必照的認識論以及達情遂欲的倫理學等。第五、六章,分論王鳴盛和趙翼的史學考證工作及其“義理必參之以時勢”的歷史哲學思想,指出乾嘉歷史考證學派“議論褒貶皆虛文”的史學觀點固然是片面之詞,但其實是對過去道德主義史學傳統的一種矯枉過正式的糾偏。第七章,以乾嘉《易》《庸》之學為主要依據,概述乾嘉儒學的道德形上學基礎——“道賅理氣”的新天道觀?!耙缘来怼边@一哲學本體的轉移,意在把儒學從理本論或心本論的既有框架中給解放出來,以恢復原始儒學的自由氣息,為清代中期儒學的發展提供了隱性而一貫的哲學基礎和思想基調。


[1] 劉宗周:《劉子全書·證學雜解》第二十五,載《劉宗周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 陳確:《學辨》一,載《存學編》卷一,載《劉宗周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清苑县| 阳高县| 泸定县| 芮城县| 旌德县| 乌拉特前旗| 卫辉市| 利津县| 松滋市| 民和| 高陵县| 定陶县| 任丘市| 礼泉县| 万安县| 准格尔旗| 舞钢市| 双桥区| 安仁县| 北川| 乐安县| 加查县| 宜昌市| 盱眙县| 鹰潭市| 罗甸县| 华容县| 眉山市| 炉霍县| 麦盖提县| 巧家县| 浦东新区| 扬中市| 青浦区| 正阳县| 晴隆县| 千阳县| 新丰县| 镇康县| 南通市|